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沪港通目前规模较小 对资本开放影响待显现

沪港通目前规模较小 对资本开放影响待显现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12月21日08:0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主办的“人民币时代”主题论坛上表示,沪港通的开通,对我们的资本帐户管制,对我们货币国际化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在慢慢的显现过程中,因为规模比较小,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影响到市场定价的时候,才会比较明显。

b370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由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人民币时代”主题论坛第一期暨大金融思想沙龙(No.18)“沪港通开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新时代”于2014年12月20日举行。在此次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沪港通的开通,对我们的资本帐户管制,对我们货币国际化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在慢慢的显现过程中,因为规模比较小,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影响到市场定价的时候,才会比较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金融信息网陈周阳 摄

以下为赵锡军演讲全文:

赵锡军:谢谢张司长以及宗所长、建波。因为这是讲沪港通,我就把沪港通的情况介绍一下,张司长讲要讨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上次在重阳的时候,在沪港通开通之前有一个研讨,讲不少关于沪港通多方面预期。我今天讲一下沪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沪港通的规则,沪港通分两部分,一个是沪股通,11月17号启动。目前是试点,试点初期沪股通购买范围有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180指数的成分股,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股票。批准额度是3000亿人民币总额,每天还要有上线是130亿,这是净额。买进卖出的净额累计起来当天不能超过130十亿,总的是3000亿。一个是港股通,上海证交所的投资者到上海购买股票也有范围的限制,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出,额度是2500亿,每天的上限是105亿。但是港股通比沪股通多了一个门槛是对投资者的,按照目前的规则如果上交所的投资者到联交所投资的话,必须得有最低的资金帐户余额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这是基本的规则和大概的额度。

开通沪港通有多方面的意义,上次在重阳开会的时候我讲过,很多专家也讲过。首先,支持香港,这肯定是支持香港的措施。但对内地来讲也有好处,加强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我理解是两个方面。

第一,金融基础设施,因为一旦你开通以后两个市场之间结算、支付、托管等等交易所之间的基础设施需要有连接。制度需要有衔接,两个交易所投资者,投资方面的,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需要有连接,所以两个市场是互联互通。将来是不是别的方面有什么样的衔接,这可能还得看,这是互联互通的方面。同时可以发挥两个市场的资源共享、机会共享的协同优势,提升两个市场的综合配套能力。无论是沪股通还是港股通,对每一个市场来讲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一起,把港股通放在一起来看,无论香港还是上海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对综合竞争力是有提升的,可以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第二,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果没有沪港通,A股和H股缺乏通道,所以A股和H股之间它的定价同样的公司可能有定价上的差异,市场效率会低一些。我们现在尽管在人民币香港离岸市场和内地的在岸市场有通道,但是只是通过深圳走过来人民币。沪港通开通以后,因为它是可以由人民币进行投资,这样在人民币的离岸和在岸市场构成通道。在两个交易所资本市场有通道,在人民币的离岸在岸市场都有通道,这样一来效率可能会提高,定价可以得到完善,但是这要实证。因为没有特别数据支撑,只是讨论到,因为它有套利,套利会让市场的效益进一步提高。

第三,给两地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还有跟两地的专业机构,专业的服务机构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香港机构反映主要是大机构有机会,小的证券公司它代理的客户比较少,可能几乎不多,但是将来慢慢的拓展了以后,机会会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交易服务,支付结算服务,信息服务,将来可能会延伸到咨询服务等等。

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人民币流动和金融交易的可兑换程度。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第二个是资本帐户开放可兑换,第三个是人民币置换。沪港通直接作用比较大的就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机构的方式来做,没有直接做到个人,基本上在上海自贸区有这方面的讨论。前两年可能滨海新区改革的时候提出过港股直通车,但是最后没有落实,沪港通是直接落实。资本帐户因为它已经有一些开放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多了通道,人民币回流可能多了一个通道,可能有更多的回流渠道。

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帐户的开放也好,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来的改革措施,这是一次具体的落实。这一开放又倒逼国内改革,这点有不少人提出来,国内既然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国内市场机制体制要适应开放需要,外汇管制方面要适应新的开放需要。如果将来的量越来越大,每天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会不会对人民币的外汇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外汇市场人民币形成机制,以及外汇管理方面机制会不会有所改革,可能都会有一些影响。

证监会评估了一下,沪港通开通以后总体是平稳有序,包括交易结算、额度控制、换汇等等各个环节运作比较正常,没有出现大波动,大起大落,或者是失控的状况,我认为平稳有序是大家预料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系统,交易系统,登记结算系统,后台托管和支付,还有帐户系统没有太大的问题,包括资金运行交收也是没有问题。跟我们密切相关的就是换汇市场,按照目前的机制,换汇机制是净额换汇机制,每天余额额度是有上限的,尽管现在没有超过上限,所以真正说人民币要换港币,港币换人民币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证监会做过测算,沪港通的换汇成本比一般的企业在别的途径换汇成本低,说明换汇市场这块的效率有所提高,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的通过数据来做实证才能得到这个结果。

交易情况大家可能都看到了,这是港交所的统计,在前20个交易日,11月17日-12月12日,沪股通每天成交58.4亿,平均的额度用量是32.9亿,占每天额度上限130亿的25.3%,上限没有完全用到。港股通每天的交易是7.57亿,平均每天的额度用量4.77亿,占每日额度上限105亿的4.5%,都远远没有达到上限,香港过来的投资比内地过去的投资大一些。最高单日总成交额最高的那天是11月17号121亿,港股通是最高是12月5日的20.3亿。沪股通的交易额为港股通的7倍左右。交易的特点,按照港交所的统计数据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在沪港通推出的前四周内,沪股通和港股通全天的买入成交额超过卖出成交额,买入的多卖出少。两个市场的持有量都在增加,使用额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这里又有一些差异,沪股通每天买入盘多于卖出盘,平均来讲每天卖出成交额是3.01亿,不到买入的1/10,买入以后持有的股份占到了9%,这是沪股通香港的机构。大概到目前为止的话积累额度使用是669亿,持有规模越来越多,已经达到3000亿总额的1/5。一个月20个交易日的时间达到了这个额度,以后会不会不断增加,我们后面需要继续关注和讨论。港股通资金额使用略微小一些,持有额是84亿人民币,占2500亿总额的3.4%。我们可以看出来从沪股通和港股通两个持有净额来看,无论是交易还是持有,都可以看出来沪股通的日均交易都会超过港股通,同时持有额是沪股通超过港股通,活跃度、资金走向、北上的资金超过南下的资金。

前四周总成交额都超过额度的用量,因为成交额是总额,额度是一个计额,所以中间有一些差异,都是超过使用的额度。其中港股通的每日成交额是每日限额用量的2倍左右,这是我看别人做的一个图。最左边的是沪股通资金的情况,额度的使用率,因为每天有限额130亿,第一天是121亿,其它的时间都相对的比较平稳。中间的是港股通资金的使用情况,上海交易所的投资者到香港联交所的投资情况,上限每天105亿远远达不到,非常的低,所以它的额度还是比较小的。右边是恒生和国企指数大概的走势,香港投资者过来以后持有的股份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持有的上市公司情况。还有内地投资者到香港港交所购买持有的情况,是不是持有的都是A+H股,还是别的公司,现在不是特别的清楚。这是最新的情况,19号当日沪股通有余额,因为130亿它还剩下119.29亿,说明用的不是很多。余额占到了可使用额度的91%。港股通更加多,105亿用了2个多亿,余额有102.52亿,占可用额度的98%,每天的富裕量还是很大的。

南冷北热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沪港两地市场估值绝对差基本上没有,交易情况会出现比较平稳的状况。第二,由于香港联交所对内地投资者设50万的门槛,所以有不少的内地投资者可能迈不过去门槛,所以南下的资金少了。第三,内地投资者大家认为是散户,对香港联交所的交易规则、信息情况、公司情况不是特别清楚,还在熟悉的过程中间,需要主要的适应,这是一个原因。第四,为什么北上的资金多,南下的资金少呢,因为最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表现比较好,表现好过了联交所港股市场。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美国货币基金的调整,以及进入新常态以后面临越来越多的复杂局面,可能会投资者的心理对人民币未来走势可能都会产生影响。所以这中间有哪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还不好说。

沪港通的开通,尽管它是支持香港的措施,但是开通以后我个人理解可能会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对我们的资本帐户管制,对我们货币国际化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在慢慢的显现过程中,因为规模比较小,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影响到市场定价的时候,恐怕会比较明显。

“人民币时代”是中国金融信息网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背景下推出的高端智库交流平台,涵盖主题论坛、高端访谈、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旨在为人民币国际化建言献策、保驾护航,开启中国人民币时代,实现中国金融梦。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