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公开市场保持稳健操作 非公开放水仍是主流

公开市场保持稳健操作 非公开放水仍是主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11月11日17:48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在中国实施定向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央行似乎更倾向于通过中期借贷便利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而以短期资金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暂有被边缘化的迹象。

新华社记者杨溢仁

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于周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招标利率持稳于3.40%。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在中国实施定向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央行似乎更倾向于通过中期借贷便利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而以短期资金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暂有被边缘化的迹象。

中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收盘,银行间回购利率多以下行为主。其中,隔夜、7天、14天品种分别行至2.520%、3.135%和3.635%的较低位置。

可以看到,随着《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的发布,当前关于央行两个月内进行了769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消息引起业界关注,短期内“天量”非公开货币的投放也强化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的预期。

就《报告》来看,三季度货币政策工具频繁运用的主要原因是盯住“经济增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与2008年金融危机阶段的刺激政策不同,当前我国长期追求的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因如此,利率、准备金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变得更为慎重,而非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了“输血”主力。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未来央行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目标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流动性整体宽松的环境有望得以延续。

事实上,就宏观形势考量,经济下行的压力一直存在。不少券商的调研显示,当前通胀不但没有向上的压力,反而出现了通缩加剧的情况,这决定了后续货币政策放松托底经济仍有必要,且是比较确定的。

“个人认为,现阶段央行之所以频繁动用非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正是因为受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联动观念制约,即央行要做出在正规公开市场正回购,不全面降准、降息的姿态,才能阻止资金外流。”华龙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牟治阳称,“央行一直不愿意公开承认放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要专注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要'去过剩产能’和'去杠杆’,不走老路、不大规模刺激。”

对此,金元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王晶亦向记者表示:“短期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仍将以非公开方式为主。”

总体而言,根据《报告》所透出的政策倾向,未来管理层通过非公开市场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并适时降低利率价格以引导融资成本下降料成为政策重心。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判断,“四季度央行料会继续加大非公开市场净投放的力度,规模可能超过7000亿元。”(完)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