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金融数据向下 政策预期向上

金融数据向下 政策预期向上

中国证券报2014年08月15日09:36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对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总量政策、短期操作,需要在过热时收缩、在下行时扩张,也就是所谓的逆周期调控。当然,这种逆周期调控需要把握节奏和力度,力度过大会导致政策外溢带来负面冲击,力度不够政策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

7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看着让人揪心,但疲弱的数据反而更有利于改善政策预期。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央妈”已经有所动作,通过窗口指导调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甚至在讨论今年的M2增长是否可以放宽到14%至15%。

央行本周三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731亿元,同比减少5460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5%。央行的解释有四:一是6月份贷款大幅冲高;二是有效贷款需求不高;三是存款因季节性因素大幅下降,导致存贷比有所上升;四是不良率连续11个季度上升,银行风险管理压力增大。

对于当前的金融条件,央行的判断是,“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贷投放面临内外两重压力。内部而言,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和不良率都已经显示出对信贷投放的压力,对一些存贷比较低、资本相对充裕的大行而言,央行的贷款额度也是约束之一;外部而言,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疲弱,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未来甚至有“惜贷”之忧。简而言之,要钱的银行不敢贷,敢贷的又不投资、不需要钱。

但是,是否应该因为周期性因素,而对信贷的大幅跳水无动于衷呢?自然不该。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对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总量政策、短期操作,需要在过热时收缩、在下行时扩张,也就是所谓的逆周期调控。

当然,这种逆周期调控需要把握节奏和力度,力度过大会导致政策外溢带来负面冲击,力度不够政策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在4月份首次定向降准之后,货币政策的取向是事实宽松的,央行通过SLO、SLF、定向降准、再贷款和PSL等政策工具向市场释放了不少的流动性。

但是,面对眼下的经济环境,前期定向宽松的力度是否足够?在与一些金融机构交流的过程中,有些机构反映,对于支持实体经济有时有点有心无力。一家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全年信贷额度只有2000多亿元,上半年基本就把全年额度用光。虽然信贷额度并非指令性目标而是指导性目标,但央行有差额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工具,在信贷额度的红线面前,银行信贷投放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商业银行法的存贷比红线也时时制约着信贷投放。一些商业银行眼下的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但A股市场再融资的能力有限,甚至只能跑到香港融资。另外,现在的外汇占款也很不乐观。机构现在担忧,如果上述约束条件没有改善,央行“总量稳定”的目标都难以实现,信贷投放或许将出现持续疲弱的态势。故而,定向政策应该保持力度。

不过,市场的预期也不要乐观过度。一方面,定向政策有很强的方向性,资金支持方向在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棚改和交通等方面,房地产和“两高一剩”这些限制领域仍不会放开。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也已经很强,资金不会投向那些高风险领域。某支行行长的一句话是,“满眼望去都是风险呀!”(刘振冬)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