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利率市场化软着陆 中国经济硬着陆?

利率市场化软着陆 中国经济硬着陆?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7月11日14:16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世界银行研究发现,在调查的44个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东南亚、拉美地区、日本等。中国酝酿了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坎坎?

刘福志 中国金融信息网特约专栏分析师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经济软着陆or硬着陆之争从来没有间断过。1至6月份PMI数据持续企稳于50上方,外贸出口总体形势大致平稳,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保持着温和增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似乎已平稳着陆。尽管如此,但 房地产、地方债蕴藏的金融风险仍令经济学家对经济前景忧心忡忡。换言之,中国经济仍存在硬着陆之远忧。

目前来看,学界、业界看中国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大多倾向乐观,少数派略显悲观;国外机构几乎清一色的唱空,其中不乏穆迪、标普、高盛这样的国际评级机构和知名投行。这些有着白求恩似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国际机构基本是有的放矢,房地产和地方债成了它们唱空、做空中国的“七寸”之处。

此外,华人首富李嘉诚“撤亚入欧”的举动也让人很容易与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房地产现状等联系起来。不过,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房地产“拐点论”、“泡沫破裂说”仍未获得验证。

近日,一则比较重要的财经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还有桤人无事忧天似的联想。那就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软着陆,中国经济会硬着陆?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重申两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按周小川的说法,以今年算起,中国将在2016年实现利率市场化。

何谓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依据出自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即利率管制导致金融抑制,导致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资金将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将会发生扭曲。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的动向来调节利率水平。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从1996年已开始进行了多方铺垫,至2016年已改革了20年。这是一次渐进式的改革,各方都做了充足的准备。

从学术上解读,利率市场化相对复杂。对此,笔者认为与其关注繁复的金融工程,倒不如一窥其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简单来讲,金融机构拥利率的决策权,调整存贷利率即可引发行业洗牌,加剧同业竞争。同时,利率市场化将增强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促进社会闲散资金的市场化配置。

优势是显而易见,可隐忧依然存在。套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指导配置,利率市场化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现实有一顽疾是,金融资源都讲究最优化配置,过去十年一直过度向房地产、金融市场领域倾斜,实体经济获得的并不多。假设让金融机构决定利率水平,资金是否还会重复流入房产业的老路呢?

世界银行研究发现,在调查的44个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东南亚、拉美地区、日本等。中国酝酿了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坎坎?值得玩味的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节点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二三线城市松绑限购的时点一前一后,在金融市场这个大熔炉里,利率市场化福兮还是祸兮?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