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社科院专家:跨境结算人民币化应该先行

社科院专家:跨境结算人民币化应该先行

上海证券报2014年07月02日08:43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是一个多边的过程,而人民币跨境结算是双边问题。目前我国最急迫需要的还不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而是规避我们作为第一大贸易国面临的汇率风险、交易成本,而这两点是可以通过跨境结算人民币化实现的。

孙杰

与其说人民币国际化,不如说是推进跨境结算的人民币化。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探讨始自1989年。在金融危机时,国际上有人发表文章《中国第一,人民币怎么办》。当时,促使国内国际对人民币国际化关注持续升温有两个大背景:一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二是对美元衰落的担忧。此后,和国内相比,国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迅速回归理性。

从现实看,2013年人民币在世界支付货币排名中由第13名上升到第7名,人民币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从人民币银行存款的角度看,2013年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人民币存款迅速增长。今年年初,我国台湾的人民币存款2000亿,现在已经3000亿,增长很快,超乎想象。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我们近期能够达到的目标?是不是我们应该争取的?国内学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一般遵循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但是从国际研究看,BIS(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是一种货币的使用、持有超越发行国的界限。成为储备货币的职能并不是国际化货币的重点。

从历史上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Frankel认为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三个条件:一个是经济规模,一个是货币信心,一个是金融市场深度。在他看来,尽管美国的经济规模在1872年就已经超过了英国而居世界第一,但是美元的真正国际化是在二战后。中国现在的GDP只有美国的一半。从国际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国际第一类储备货币的角度看,如果中国的GDP能够在10年或者15年以后达到和美国并驾齐驱,按照历史规律,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还要80年才能实现。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Eichengreen认为大概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在中国GDP达到第一后,人民币成为国际关键货币仍需要20年发展时间。按照这个定义大致想象一下,人民币国际化,也就是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30年到80年。

再看德国、日本的情况,德意志银行担心马克国际化使得对马克的需求不仅仅是由国内经济形势决定,此时货币政策等问题将面对一系列挑战。与德国相似,日本也担心国际化带来升值,损害日本出口。但是等日本真正想国际化,同时日本金融市场发展起来的时候,日本实体经济却不行了。不过,无论是马克国际化、还是日元国际化,缘起和这次人民币国际化一样,都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浮动汇率后的美元贬值,大家对美元不信任了,此时自然会寻找替代货币。

中小国家的货币国际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按照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就是让其他国家持有、使用本国货币。这就必须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和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于中小国家而言,货币国际化并不是使他们的货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而是使他们的货币用于国际结算,让其他国家接受。有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就是指这种货币在全球结算中的比重与其国际贸易的比重大致相等。但是,小国自身的金融市场小,资本大量流动对整个国内市场和宏观政策的冲击非常明显。所以,这些小国曾经试图做的货币国际化进程大致失败。

只有一个货币国际化的例子相对比较成功,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首先改革了国内经济结构、金融市场。要对外开放,首先要把内功练好,把国内结构做好。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和小国家货币国际化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中国是一个大国,人民币国际化,一定会对全球关键货币形成冲击。因为中国体量太大,直接对美元形成冲击,所以也有人提出会不会出现一个多元的货币体系。一个多极的世界经济,是否应该有一个多极的国际货币体系支撑。

目前最需要的是规避贸易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究竟有多少好处?对我们最直接、现实的好处就是降低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最需要的是规避我们在贸易中的风险,是不是改革国际货币制度并不是最主要的。

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一定带来人民币的回流。有流出,肯定伴随流入,流入债券市场,比如国债市场。我们拿着美元,也要买美国的国债。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回流。但是现在国内资本市场面临着三大问题:一个是规模不行,一个是有资本管制,一个是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这意味着大量的套利空间。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谁都愿意拿人民币;当人民币贬值的时候,跨境贸易结算需求下降。由此有一个问题,不管是伦敦、中国香港还是中国台湾,目前大量持有人民币,究竟是通过贸易结算渠道还是投机?也就是说,在过去几年当中,人民币大量流出,或者我们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是不是真的由实体经济贸易支持的?不管怎么样,一个发达的离岸市场,一定要有发达的在岸市场支持,也要求资本项目自由化。这个意义来讲,我们认为必须要慎重,中国经济现在还面临很多问题,如果再加一个外部的冲击,问题可能更加复杂。过去我们躲过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个基本的经验就是资本管制。

十七大提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八大改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满足人民币回流,坚持渐进可控的原则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且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这种风险是可控的。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几项基础性工作。第一,最基本的是货币互换。央行人民币互换为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提供保证。第二,是货币的直接结算。第三,是人民币的结算系统。

总之,我的基本结论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是一个多边的过程,而人民币跨境结算是双边问题。目前我国最急迫需要的还不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而是规避我们作为第一大贸易国面临的汇率风险、交易成本,而这两点是可以通过跨境结算人民币化实现的。(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