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易宪容:全面锁定影子银行风险

易宪容:全面锁定影子银行风险

上海证券报2014年05月20日08:5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要化解我国影子银行面临的莫测风险,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及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这恐怕需要改变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思路,让有效的价格机制在金融市场运行中起决定性作用。

易宪容

我国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不仅令监管者担忧,也引起国际上关注。最近一期英国《经济学人》就发表了14页专题,集中探讨全球影子银行的风险。世界都在担心,影子银行所积累的问题会否引爆新一轮金融危机。据国际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统计,影子银行的相关资产2013年初达到71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近两倍,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长尤其凌厉,仅在2012年,就上升了42%。

从广义上说,影子银行指任何涉及借贷的非银行机构及个人,但各国的表现方式很不同。中国表现为以同业业务主导的资金投放链。影子银行这种融资关系基本在监管上处于灰色地带,隐藏着难以估量的风险。

最突出的例子是,沪深股市的上市银行尤其几大国有银行,目前其股价跌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无论是市盈率还是收益率来说都具有相当吸引力),但投资者还是躲之不及。他们都看到了,去年到香港上市的重庆银行,上市后股价一直在招股发行价下运行。在重庆银行招股书中,就可以看出内地银行是如何透过设立中介机构,买入信托贷款后把“信托受益权”转售给银行,拐了个大弯,原本高风险的企业信贷摇身一变,成了银行间的安全资产,从而巧妙地规避了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重庆银行如此,其他银行不也如此么?

近几年来,国内银行间的同业业务不仅成了银行削减贷款规模、规避监管最最便利的渠道,也是寻求监管套利最有效的工具,成了不少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从2010年末到2013年6月,中国银行业同业资产规模平均同比增长为33%以上,分别为总资产增速的2.0倍及贷款增速的2.1倍。随着规模快速扩张,同业业务在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也逐年上升。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及它信用创造功能,不仅使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下降并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而且使得社会信用过度扩张,弱化了宏观调控作用。据估计,我国同业业务信用扩张规模从2009年初的1.8万亿飙升至2013年底的14.7万亿。同业业务额外的信用创造达到近15万亿。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同业业务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是以银银合作为主导,并形成了银信、银证、银期、银保、银租、银财等多种合作方式并存局面。这种同业业务格局,不仅完全打破金融分业监管的格局,也成了金融风险迅速传导及放大的根源。这种错综复杂及无限拉长同业业务的融资链,不仅使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全面推高资产价格及扭曲金融市场融资结构,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及经济泡沫化。

一行三会与外管局上周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简称为9号文),要求金融市场的同业业务清楚界定、统一授信、实质性计提、限制过度期限错配、加快证券化市场发展等,就是要治理整顿同业业务这种错综复杂及无限拉长的融资链,将同业业务市场各种非银行的标准业务,包括各种理财与信托产品、银行同业业务在内的整个影子银行体系,悉数纳入监管当局的系统监管框架下,就是要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9号文亮点不少,但对同业业务为何会如此快的过度扩张、这种扩张所面临的风险有多高、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与冲击又有多大等诸多核心问题,仍未给出清楚的答案。而事实上,我国影子银行近些年来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既与央行货币政策的理念有关,更与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低及金融市场不成熟、政府过度监管有关。

对于国内同业市场影子银行问题,如果仅从技术性角度出台监管措施,短期内会有些作用,但长期来说,市场可能还会以新的方式来突破这些监管。因此,要化解我国影子银行面临的莫测风险,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及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这恐怕需要改变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思路,让有效的价格机制在金融市场运行中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