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央行:运用6种工具管好流动性稳定预期

央行:运用6种工具管好流动性稳定预期

证券日报2014年02月10日08:39分类:中国央行

“下一阶段,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央行在刚刚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

2013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末略低0.2个百分点,与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较为接近。央行预测,受2013年年初货币总量扩张较快的影响,2014年初M2同比增速可能出现一定回落。2013年年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7.1万亿元,同比增长7.4%,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08,比上年末高0.22。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3%,其中,农村信用社为7.3%。

在提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央行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重视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消费者主权的角度继续深化改革,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央行强调,在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流动性闸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更加重要。

央行强调,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机制,不断提升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防治大气污染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央行强调,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别化的方式方法,逐步调整盘活存量。

央行提出,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大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和融资中介多元化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央行强调,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对理财、票据和同业业务发展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偿债能力的跟踪监测,探索以市场化机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贷款信用违约风险的监测,防范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非正规金融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构建危机管理和风险处置框架,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责任编辑:穆皓]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