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前海:离岸人民币试验待续

前海:离岸人民币试验待续

网易财经2013年11月13日10:23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截至今年8月底,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申请额已接近70亿元,较年初20亿元的贷款协议总额增加50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的推出有较强的政策主导色彩。在经历年初政策落地时的红火热闹之后,真正成行的跨境人民币贷款至今仍然屈指可数。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先试先行的试验田,前海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在香港银行业眼中,是突破本地贷款增长瓶颈的重大商机,也是实现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重要一环。

不可否认,年初至今,前海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据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强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申请额已接近70亿元,较年初20亿元的贷款协议总额增加50亿元。

然而,跨境人民币贷款的推出有较强的政策主导色彩。在经历年初政策落地时的红火热闹之后,真正成行的跨境人民币贷款至今仍然屈指可数。

跨境人民币贷款:压缩了优势,增加了限制

“(程序)太麻烦了。”香港一间商业银行从事企业贷款的人士坦言,目前监管机构对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的监管非常严格,最开始时整个贷款过程耗时半年,即便现在加快进程之后仍需要两至三个月,而内保外贷一般只需要一个月。

根据央行发出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细则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境内贷款企业必须是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并需要在办理贷款业务前通过境内结算银行向深圳央行提交备案申请。除此之外,央行深圳中支还会对前海企业获得香港人民币贷款实行余额管理。

“每一笔用途都要说明,这笔贷款从香港的银行划拨到国内对应的分支之后,还要被先冻结,贷款企业要提交相应文件才能够从境内分支提取款项。”上述从事企业贷款的人士解释。

事实上,仅央行备案申请和必须前海注册企业两项要求,就已经把大量贷款需求者挡在了门外。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蔺宏在此前推介时称,目前前海已注册的企业中,金融业企业占绝大部分。而传统上,金融行业并不是银行贷款的需求方,据参与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人士透露,现阶段已经真正落实贷款的只是一些物流和金融租赁公司。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贷款利率的放开,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概念提出时的成本优势也面临挑战。“贷款利率没放开时,前海贷款利率可以低到6%以下,具有一定优势。”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指出,但现在,这一优势可能会逐渐萎缩。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利率并不算低。”上述参与相关业务的人士解释,由于境外银行将资金存放在内地银行产生的利息收入需要缴纳利息税,发放贷款的银行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至贷款企业身上。

据介绍,目前,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实际适用的贷款利率,是在参照香港市场贷款利率水平后再附加10%的利息税,最好的情况下,利息税可能减至7%,最终适用贷款利率尽管仍比内地逾6%的借款利率略低,但已经高过香港贷款利率。

而且,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只能用于前海的建设与发展。“现在,前海并没有产业支撑。”胡一帆认为,产业发展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没有足够的诱因促使企业大范围改变贸易流程在前海融资。” 汇丰深圳分行副行长、工商金融服务总监梁宇表示,由于贷款用途仅限于前海发展,企业在区内又没有实际运营,所批的300亿贷款额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梁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首批20亿元的跨境人民币贷款额度中,大部分签约的企业至今未支取贷款;近期新批准的贷款额度集中于物流行业,公司同样不急于提款。“大量暂未符合香港直接融资条件的企业会选择在前海取得授信额度,现阶段用途有限。”

而站在银行的角度,前海虽属“离岸特区”,但贷款规模仍受到银监会75%的贷存比限制,在前海放款利率介乎4%-5%,有外资行高管抱怨:“我们为什么要把有限的贷款资源来无偿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

股权、债权交易不畅

眼见传统的商业贷款低迷,前海管理局剑走偏锋。

5月挂牌成立的前海股权交易所被视为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尝试。交易所董事长胡继之曾表示,在该所挂牌的企业在融资时,无需强制披露财务信息,也无需聘请专业的财经公关,融资成本只相当于普通交易所市场的1/10。

截至11月12日,交易所官网显示有2563家企业挂牌,从挂牌企业数量来看,前海“完胜”8月成立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最新披露显示上海股交中心仅有229家企业挂牌。

但若评估市场活跃程度,上海股交中心E板和Q板系统已定向增资募集11.15亿元、实现债权融资5.16亿元,并获得银行授信30亿元。反观前海,公开信息显示,5月至今只完成了三笔债权类融资,募集资金总额只有6500万元。

星展银行(香港)经济研究部经济师周洪礼表示,深圳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集散地,设立前海股权交易所旨在整合资产,以担保交易的形式设计为类似信托的理财产品,理论上可以为香港近1万亿元的离岸人民币资产提供出路。

但可惜“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5月,市场传出前海股交所筹划直接在香港发行债权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抵押品主要为打包的各行业中小企资产,预期收益率可超过10%。消息还透露这些产品将向香港注册私募基金和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出售。

一位要求匿名的香港资产管理公司高管表示,海外资本对投资内地的创新产业基金兴趣很大,但前海从未明示外资可以何种渠道参与境内债权交易。由于投资对象为专业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类似产品销售无需通过香港证监会审批,只要定期备案,但相关信托产品至今没有面世。

“就连最传统的商业贷款都需求疲弱,想要借助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一步到位非常困难。”梁宇分析,由股权和债券交易所带动的并购金融是银行拓展的业务之一,但区内注册或挂牌企业大多处于观望,没有实体业务就不会有真正的资金需求。

除股权交易外,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双向发行机制也没有成行。今年3月,前海控股曾传出有意到香港发行15亿元的人民币点心债,最终因为不符合香港发债企业必须拥有3年财务数据最低门槛而告吹。至于内地企业赴前海发债,至今仍无音讯。

李强曾表示,目前有关前海注册机构在前海及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都尚未有机构正式提出申请,政策沟通已完成,可随时发展,但前期可能要由机构提出具体产品,以个案形式来处理。(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陈周阳]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