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汇改风雨八年路:重塑外汇交易员

汇改风雨八年路:重塑外汇交易员

上海证券报2013年07月22日08:44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来自一线的交易员们坦言,汇改八年来,最显著变化在于,市场自身的力量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交易员建议,未来可让人民币汇率在较为自由的波动中自发寻找均衡汇率。

市场自身力量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2005年汇改至今,整整8年。此间,来自于一线外汇市场的交易员们,大都亲历了人民币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从2005年汇改“动起来”,到2008年因金融危机而暂时“歇脚”;从2010年汇改重启,到如今市场弹性增加,都成为外汇交易员职业生涯中难以忘怀的激动时刻。

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外资机构的外汇交易员及主管,与他们回顾汇改8年来的心路。来自一线的交易员们坦言,汇改八年来,最显著变化在于,市场自身的力量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交易员建议,未来可让人民币汇率在较为自由的波动中自发寻找均衡汇率。

“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员”

“第一次汇改距今已近8年了,我记得当天下班后收到汇改通知,随即,我们就忙着对风险敞口做市值评估和向管理层报告。”回顾2005年前宣布汇改的那一天,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资本市场外汇及黄金业务总监林燕至今仍历历在目。

2005年7月21日19时,央行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提高2%,为8.1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彼时,虽然舆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较高,但已习惯价格不变的外汇市场并没有料到,汇改会这么突然宣布。而对于交易员来说,虽感意外,但更多的则是兴奋。

林燕告诉上证报记者,虽然现在看来,那时市场可允许的日间最大波动颇为有限,只有不到500个基点,不足目前日间波幅的一半,同时,此后第一周的交易区间也还不到100个基点。但从原来的“固定”汇率到可以浮动,令交易员们倍感兴奋。

“但从那天开始,我们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员,人民币外汇市场是真的‘动’起来了。”林燕说。

汇率“动”了起来,也蕴含着不少挑战。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兼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胡盛华告诉上证报记者,2005年汇改后虽呈现单向波动,但机构并不一定能赚到钱,外汇交易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那时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很强,1-2年期NDF达到10%、甚至15%的涨幅预期。”胡盛华告诉记者,那时国外投资者都看涨人民币,远期里基本把人民币涨幅都考虑进去,但是如果人民币到时没有涨那么多,交易也极有可能亏钱。

2008年收窄波幅:仅是“插曲”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逐渐蔓延影响,人民币汇率暂停了升值步伐,回到盯住美元的特殊机制上。人民币没有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在稳定了外需的同时,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风暴席卷下,当时银行间市场成员间信用风险授信普遍大幅缩减,不少银行纷纷压缩持有的汇率风险期限。对交易机构而言,这场风暴“有危更有机”。林燕回忆,当时某一家国有企业客户的外汇长期风险敞口急需避险,以避免影响其海外大宗合同的签订。但其时由于市场上因交易授信不足而缺乏流动性,大多银行不愿承担长期汇率风险而暂停了长期外汇交易。

“当时汇丰在做了充分评估、全方位考量后,认为风险可控,于是特别向总部提交报告,争取到了长期外汇交易的权限,向该客户提供了报价,最终解了客户的燃眉之急。”林燕告诉记者。

也正因为此,该企业与汇丰签署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隆重的签约仪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随后其他银行也陆续跟进,最终使这家企业的风险规避成本大幅降低。

直到两年后,即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迎来重新开启了升值之路。

尽管汇改道路曲折,但对于交易员和金融机构来说,外汇交易团队却因此得以扩大,组织结构和职能更加完善。以汇丰为例,林燕表示,因为汇改的缘故,汇丰交易团队进行了结构调整,按交易产品划分交易团队、明确了各交易团队、交易员的职能,以适应汇改后更活跃的外汇市场和交易室的长远发展。林燕也因此受命负责带领外汇交易团队,从众交易员中挑选适合外汇交易的交易员、招募和培训外汇交易员。

从人员配备来看,2005年7月,汇丰还没有专职的外汇交易员,但8年后的今天,汇丰的交易团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了。

“我们的交易室能够高效率地集中管理汇丰中国分布在全国49个城市的149家分支行的汇率、利率风险,同时负责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主导专业销售。”林燕说。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