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布“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后,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着重从利率及汇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开放、资本账户开放、基础设建设等角度整理出“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回顾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发展。同时增加“未来期待”和“特别关注”部分,聚焦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发展空间的政策重点,同时特别关注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寻求合理科学的发展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必然是中国的崛起,伴随着的是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终究由市场力量决定,主要受中国经济与贸易规模、资本市场发达程度、币值稳定性和网络效应影响。因此,包括提高汇率弹性和利率市场化程度、建立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放松资本管制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兑换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线。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

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

自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六年时间里的发展超乎想象。2015年注定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平凡的一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及外汇交易中支付结算使用占比的上升;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越来越为其他国家所认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以10.92%的权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三大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六年来取得的关键性和阶段性成果。

人民币“入篮”并不代表中国金融改革完成。人民币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加入SDR无疑是人民币和中国金融市场迈向国际舞台的新起点。中国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1、人民币加入SDR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重要里程碑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第五种加入SDR的货币。

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再下一城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CIPS工作时间横跨大洋洲、亚洲、欧洲和非洲几个重要时区。

3、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完善 人民币汇率指数公布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货币网正式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CFETS货币篮子。

4、存款利率上限放开 利率管制已经基本取消

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取消。

5、3个月6个月国债滚动发行 完善短端国债收益率曲线

财政部于2015年10月9日和6月12日首次发行3个月和6个月贴现国债,3个月国债第四季度起每周滚动发行一次,6个月国债第二季度起每月滚动发行一次。

6、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熊猫债发行提速

2015年7月14日,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三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同时,沉寂近10年之久的熊猫债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

7、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 参与主体扩大

自2016年1月4日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将延长至北京时间23:30,以16:30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询价成交价作为当日收盘价。同时进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体,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全部挂牌的交易品种。

8、中国正式按照SDDS标准公布数据 让世界了解中国

2015年10月6日,中国完成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简称SDDS)的全部程序,将按照SDDS标准公布相关统计数据。

9、企业发行外债实行备案制 资本账户开放重要一步

2015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取消企业发行外债的额度审批,改革创新外债管理方式,实行备案登记制管理。通过企业发行外债的备案登记和信息报送,在宏观上实现对借用外债规模的监督管理。

10、首笔离岸人民币央票落地伦敦 中欧所开业

2015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伦敦采用簿记建档方式,成功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11月18日,中欧国际交易所在德国金融之都法兰克福开业。

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期待

2015年,一些重大政策方针陆续出台,这些政策和方案承载着更长期规划和战略。“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货币政策转型以及承载使命的中资金融机构等令人民币国际化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引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趋势。展望未来,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发展值得期待。

“一带一路”愿景提出 新多边开发机构进展顺利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年6月29日,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
·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2015年4月20日,丝路基金携手三峡集团投资巴基斯坦水电项目。该项目是丝路基金2014年底注册成立后投资的首个项目。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简称金砖银行)2015年7月21日在上海正式开业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过程的推进,沿线国家必将逐步提高贸易、投融资、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为继续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供充足动力。

亚投行将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基础建设,同时对提升我国资本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积极影响。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两大发展战略的的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从沪港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2015年11月6日,央行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内地与香港证券投资基金跨境发行销售资金管理操作指引》。2015年12月18日,首批七只互认基金正式注册,包括三只香港基金和四只中国内地的基金,类型分别为股票指数型、股票型、债券型。其中,内地三只南下互认基金已经于2015年12月29日开始在香港多家银行“上架”发售。
       在中国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从沪港通到第一批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面世,再到箭在弦上的深港通,再到联通全球重要新兴市场和“资深”发达市场的沪伦(伦敦)通浮出水面,以至沪纽(纽约)通和沪新(新加坡)通等。沪港通模式成功实践与复制推广,将引领一个全面互联互通新时代的到来,直至中国资本市场完全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如此看来,“沪港通”还具有更深远的未来可能性。
自贸区金融改革 企业和个人资本账户开放新突破

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2月11日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东、天津和福建三个自贸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自贸区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创新试点做出了具体规定,有利于促进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支持区内实体经济发展。加上10月30日公布的上海自贸区“金改4.0”方案,自贸区建设及金融改革加快步伐。

资本账户开放的区域性试点一直以来都比较谨慎,上海自贸区就是通过特殊监管账户,将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隔离的典型。

目前为止,资本账户在个人领域的开放一直停滞不前,QDII2无疑将弥补这一缺失。总体来看,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资本账户放开的突破值得期待。

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进入价格型时代
       2015年,利率市场化也进行了至关重要的改革。央行在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同时,不断加强政策利率体系的建设,利率走廊浮出水面,标志着货币政策框架正式从数量型进入价格型框架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宏观经济的特殊性和转型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仍保留有一定的数量型特征,这也是导致货币政策框架较为复杂的一个原因。建立利率走廊并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完善制度,也需要根据政策需要相机抉择。利率走廊还依赖于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在市场主体行为尚未充分市场化之前,利率走廊机制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意义仍需检验。

货币政策转型固然重要,但其有效性与经济和金融改革也密切相关。未来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工作在于明确基准利率、完善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控机制、疏通基准利率向利率体系的传导渠道。

承载人民币国际化的中资金融机构

2015年以来,马来西亚、泰国、智利、匈牙利、南非、阿根廷、赞比亚、瑞士等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包括非洲、南美、中东欧首家人民币清算行。分布在不同时区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形成了覆盖全球各时区工作时段、不间断的人民币清算服务网络,人民币清算效率大幅提高,交易便捷性的提升将促进人民币交易的大幅增长。

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域将日益集中在资本市场与外汇交易相关的业务上,中资银行的总体竞争优势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目前,中资银行在离岸人民币资金交易、债券承销、非传统公司零售产品、跨境现金管理、投资产品、风险管理产品、系统处理效率等领域不具优势,业务创新实力、系统支持与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改善。

人民币国际化•特别关注

经历了不平凡的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未来更是充满期待。但我们也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正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陷入瓶颈期,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协调推进等障碍和问题。提出问题,正视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需要受到特别的关注。

美联储加息周期会否打乱人民币国际化节奏?

2015年12月,美联储结束了金融危机后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时代,2006年6月以来首次加息。实际上自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操作后,中美两国的经济和政策周期已经开始分化。美联储加息周期下,过去五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国际环境发生改变。强势美元回归,是否会打乱人民币国际化节奏,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怎样的窗口期?

离岸人民币市场陷入困境 未来如何发展?

2015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人民币国际化背景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陷入瓶颈,也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传统离岸人民币市场如何摆脱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真正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如何协调推进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改革?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赖于成熟的金融市场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需求。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创新服务方式,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所以,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及潜在风险的背景下,是否能够痛下决心推动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并与金融改革协调发展?这都值得特别关注。

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背后的支撑是强大的实体经济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力还要来自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金融市场逐渐放开和竞争力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并不取决于国际化本身,而是取决于国内改革的前景。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框架的最终落脚点。

专家委员会(以姓氏拼音为序)

贲圣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

陈兴动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

管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洪灏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

华而诚 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焦瑾璞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李建军 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

林卫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

刘东亮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部高级分析师

孙兆东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高级经理

涂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万钊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王家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主管

王永利 乐视高级副总裁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毋剑虹 中欧国际交易所执行董事

肖耿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研究副总裁

肖立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

谢亚轩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光平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

张晋源 台湾永丰银行行长

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钟正生 财新智库莫尼塔董事总经理、宏观研究主管

宗军  中央结算公司研发部主任

宗良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人民币时代”是中国金融信息网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背景下推出的高端智库交流平台,涵盖主题论坛、高端访谈、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旨在为人民币国际化建言献策、保驾护航,开启中国人民币时代,实现中国金融梦。

合作请联系:

rmb@xinhua08.com.cn


编审:陈周阳 责任编辑:姜楠 刁倩 美工:董丹  技术支持:韩延妍 邮箱:rmb@xinhua08.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