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岸市场助人民币国际化 RII开启个位数时代

    7月20日,“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交通银行联合主办,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歌德大学)、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详细]

  • 陈雨露解读《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

    7月20日,“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主编陈雨露对《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进行了解读。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主题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总共提出了六个核心观点。[详细]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深入研究了离岸市场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重点分析了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影响,并结合当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形势,讨论了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条件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合理布局。【报告摘要】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交通银行

协办单位: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歌德大学)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

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

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媒体支持单位:金融监管研究、中国金融、金融博览、中国外汇、环球财经、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人民网、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和讯网、新浪财经、搜狐财经、ThomsonReuters

本网采访
  • 陈雨露:汇率市场化将晚于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主编陈雨露在接受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专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还未有决定性步伐。从时间安排来讲,会晚于利率市场化。[详细]

圆桌研讨I: 反思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与未来
文字实录

魏本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题目如同我们上午讨论过的人民币国际化一样,又是一个非常广泛,可以说很宏观的,很大方的题目。但是,这个题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70年之前,严格意义的说,从今天数再差两天,应该是7月22日,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小镇蒙特华盛顿饭店,我有幸亲自到那里参拜一下具有历史意义的饭店,也看了很多饭店的图片和一些资料,看了之后,真是很感慨。44个国家的代表团聚集在一起,前后差不多用了20天的时间,从7月1号开始不停顿的讨论了20天实际会议最后一个小项一直到22号才敲锤定音,这个协定可以说就这样产生了。

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之后,我想和我们今天上午讨论的题目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大家上午也讨论到,美元怎么取代英镑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货币,我想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说在这里起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就在这个协定里面,可以说大家是达成一致意见,建立起一种所谓的金兑换本位制,也就是美元与黄金价格上35美金换一盎司黄金,确定一个固定的联系,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又和美元建立起联系,等等间接的也和黄金挂起钩来。这样一种货币体系,我觉得从历史的眼光和角度,我们应该客观的来看这个事情,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当时1944年7月,大家还都很清楚,大战还没有结束,还在进行之中,但是,战争趋势苗头已经很清楚了,肯定盟国要取得胜利。

在这种形势之下,面临的就是如何恢复战后的经济,特别是受到战争摧残的这些欧洲国家的经济,以及一些亚洲国家的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它对从战后恢复欧洲经济来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决定,我认为如果我们大家认真的看国际货币基金它的章程,或者叫规定,如果你要想参加这个国际货币基金体系,你就要承认这个章程,像任何俱乐部一样要接受这个章程,接受这个协定,而这个章程里面,可以非常明晰的讲,国际货币基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减少汇率的波动,促进贸易,从而实现全球的经济能够相对比较持续的增长,促进就业,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宗旨是非常好的,说的也很明确。从这个角度有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的题目是说要从它的成立以来,要观察一下它的历史,如果我们要看这段历史,迄今为止70年的历史,这些历史首先阶段怎么划分,国内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讨论,国际上也有很多看法。大致来说应该肯定是分成两大阶段,一个是从1844年到1971年成立,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真正刚才说按照那种机制,运作了这么几十年。但是,从1971年之后,因为美国国内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个体系可以说垮台了,崩溃了,而产生了新的体系,这个新的体系怎么叫它也很困难,我相信大家会有不同的争论和看碧。但是,我们笼统的管它叫后布雷顿森林体显然是没有错误的。当然,从70年代初到现在,又40多年过去了,这里边是不是还可以细分几个阶段,肯定是可以分的,我相信我们在下面会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我想如果我们追溯这段历史,至少刚才我说正面积极的作用应该我也在强调两条,我认为也是很积极的,就是它对成员国,当你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你本国提出需要援助,需要支持,这个一般来说口头讲都不够的,书面的东西,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会给你提供援助。当然,它因为认为你是国际收支方面的困难,一般这种援助期限不会很长,在当然有不同的贷款,但是大部分的贷款还是短期的为主,一般是一到三年,超过三年以上的叫中期贷款,这方面它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确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危机,恢复经济方面也起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

第二方面的作用,这也是进入它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如何援助特别贫穷的国家,那些国家过去都是由世界银行承担任务,但是基金组织也建立了一些专门的贷款支持,可以说为基金组织它的使命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视野,这也是很成功的事情。此外,基金组织我相信在国际领域里的研究,在资料的收集、统计等等培养经济学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训官员、人才,这方面也都发挥了大量的、积极的作用。可是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旧不乏批评,批评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个是根据章程来判断和衡量,你说你减少汇率的振荡,促进汇率的稳定,做到没做到?我想在座大家都很清楚。国际社会基金大幅的振荡,甚至造成国家产生危机,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

第二方面,我觉得刚才提到的从正面角度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这个对基金组织的支持大家也很清楚,它是要求有一定的附带的贷款条件。但是,这些贷款条件我认为尤其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包括亚洲亚洲金融危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基金组织制定的条件太苛刻了,太严格了,以至于并没有像预想之中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尽快的从危机之中恢复过来,甚至在短期之内加重了它的困难。所以,对这些方面的批评也是很多的。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这也是批评的一个方面。

第三方面,我觉得大家也都知道,对基金组织它的本身自身的所谓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这方面也有不同的看法,尤其这方面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认为他们可以说他们自己自身的经济权重,经济上的所谓力量,经济上的大小没有在基金组织的份额上客观的反映出来,这样就约束了他们在基金组织中的代表性以及发言权等等。这也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今天上午甚至有一些发言人都点到这个事情,比如2010年通过的要把基金份额增加,调整基金的董事席位,这一连串的事情,现在仅仅因为美国没有能做到这一点,就一拖再拖,现在已经拖到2015年的1月,这种问题也影响了基金的声誉和形象,又是这方面的例子。所以,要说可讨论的话题特别多,我专门点出一点,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之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发表文章提出超主权货币这个问题,因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运行当中确实发生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让特别提款权重新发挥作用,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仅仅把大家关心的和非常普遍的问题提出来,当然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我相信下面的发言人中会一一谈到这些事情。

今天我们请到台上发言的专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的代表,中央财经大学著名教授张礼卿先生等,下面请各位发言人到台上来坐,我们就开始讨论。今天既然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题目,我们就请基金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先生宪法研。

Alfred Schipke: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在这里,我感觉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因为我自己本身是IMF驻华办公室的,我们跟人民大学有很多合作,我们的对话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此之前跟在座的各位都非常熟悉了,我也很高兴有机会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基金组织的情况。

我想我们要展望一下未来,因为时间很紧,我主要谈三点。第一个是基金组织所面临的一些宏观的挑战和困难。这个不仅仅是治理方面的问题,刚才我们的主持人也谈到了这些问题。另外,我也会谈到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对于中国还有特别提款权相关的,还有亚洲以及一体化的进程,如何建立安全网机制。

首先,看一下基金组织面临的长期的趋势。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类来看,一类看到是力量实力的分散,全世界的实力在不断的分散。另外一方面就是关联度不断的加强。第三类的问题是社会层面的问题,但是这一类问题也跟基金组织紧密相关。

首先,谈第一点就是全球权利的分散,我们看到有什么趋势呢?我们看到新兴市场重要性越来越强,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新兴市场,另外,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在下降,他们的重要性逐渐转移到其他的利益悠关方,包括非政府组织,跨过企业,甚至在地方层面上,他们的权利也会发生转移,比如省政府他们有更多的实力。还有IT技术不断的进步,这也让个人拥有了更多的权利,更多的发言权。对于基金组织而言,这些发展趋势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利益悠关方,对于这样的情况,基金组织能否保持自己的效率?我们要应对的利益攸关方越来越多,我们怎么加强适应。

第二、相互关联性越来越强,可以分两点来看。第一点就是在贸易和金融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跨过的挑战,现在供应链越来越长,就意味着贸易的关联越来越复杂。往往我们无法全面的了解这方面存在的风险。另外一个就是跨境的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这也要求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还有一点也是跟IT技术相关的,那就是说,IT技术导致跨境的数据和信息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对我们组织而言,这就意味着危机传播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地区的危机很快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地区的行为,有一种从众的心理产生,我们的基金组织如何去应对呢?我们的应对措施就是要去修正我们的工具箱。比如我们做跨境的溢出效应的分析,基金组织也会更多做政策协调的工作。当然,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基金组织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有足够的借贷的便利,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增加这方面的借贷便利来更好的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

第三、可能大家认为跟基金组织关系比较远,这个主要是跟社会相关的一些问题。IMF更多的关注宏观经济的稳定,所以,大家就会问一下不平等,资源的限制,环境退化这些社会性的问题跟我们基金组织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样的社会问题会威胁到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且确实基金组织不见得有专业人士解决所有这些相关的问题。在这方面,基金组织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我们也去更多的收集资源,应对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之内,跟各国主权机构合作,看一下他们的定价和补贴的政策,以便他们的国内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也要去分析这些举措对于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在全球我们也看到有一个人口变化的趋势,基金组织也在看一下这样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财政的可持续性会有什么影响。还有大家关注不平等现象对宏观的稳定有什么影响,这方面我们要非常的审慎。也就是这个政策的结构,或者说其他的宏观的政策的结构对不平等所产生的影响。

那么,这个可以说是我们IMF所面临的一些比较广泛的挑战。我认为没有一个单个的问题,我想要提的一个问题就是SDR,SDR对中国的影响。大家知道很熟悉的人不用说了,但是不熟悉的人什么意思?事实上它是一种储备的资产,也就是IMF可以发行的资产的储备,有人把它叫做货币,但是事实上它不是一种货币,是一种可以发行的储备的资产,你收到这种资产可以把它用作,比如可以用美元,或者欧元,或者其他的你想要的货币兑款。这个SDR特别提款权,SDR也是我们所用的一种帐户。比如一个贷款,或者利率的支付,用SDR来支付,或者它怎么样进行评估,事实上它是一揽子的四种货币,比如欧元、美元、日元,以及英镑,和中国的货币人民币,他们都在问人民币是否也应该包含在这一揽子当中。

我想给大家做一个解释,也就是把人民币是否纳入其中的估值是怎么做的。现在每一个货币它在一揽子货币所占的权重大家可以进行讨论,所以这是第一轮进行的审议,或者说是评估。2003年的时候做了第一次,2016年,三年之后将会进行评估。那么,在这个一揽子的货币当中,会包括哪些要素?事实上在金融市场上也存在这样的误解,基本上IMF他们所建立的有两个评判的标准,第一点就是使用国际贸易当中的货币,那么,这似乎有的矛盾。因为现在人民币已经变成第二大最频繁使用的货币,而且中国现在经济总量在增加。现在第二大的货币是否能够自由的使用?所以,这个问题就提出你是否需要一个开放的资本帐户,回答是不是。因为基于IMF所建立的标准,这是IMF的董事会所需要做出的决定。那么,这个董事会就看一系列的标准,也就是人民币或者其他货币作为银行债务,或者作为国际的储备,或者货币方面的重要性。那么,IMF所做出的决定,并不是基于你是否有一个开放的资本帐户,或者是没有。

因为我们处于亚洲,能不能看一下亚洲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社会安全性方面的状况,大家知道在亚洲发生了很多的国际贸易,它所造成的影响也就是经济的周期变得越来越强,也就是中国它面临困境的时候,其他人也未能幸免,反之亦然。我们几个月之前开展了一个研究,来问我们自己。比如说中国经济的增长降低1%,它会怎么样影响其他的国家?我们发现,在东盟国家它的影响会很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它对于社会保障也有影响,像这样一个地区,如果面临同样的冲击,那么,这个安全网,或者社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这个地区,而是来自整个世界。

所以说,我觉得比如说有一个多边的体系或将可行的,那么对这个地区的人,比如有双边互换的额度,与周边的国家有这样一种额度,我在这里的观点就是IMF提供一个全球的保障网,因为它的资源是来自世界所有的国家的。另外,再补充一句。因为很多情况下,就是金砖国家,亚洲投资银行,我觉得我们可以说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亚洲和其他的新兴国家市场他们投资的需求巨大,所以这个资金的需求应该满足。那么,IMF是赞赏这种资金的投入的,而且几天前投入的金砖银行,他们有一个资金的安排,这一点就是确保在最后这个系统能够发挥互补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IMF的确面临一些范围很广的挑战,这是整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当中所面临的挑战。现在由大量的利益攸关方组织的结构转型变得越来越快,要求借贷的便利,或者说是工具,或者采取各种不同的举措,而且也是在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当中。

关于最后特别提款权的一揽子的货币,我现在只能说的是这个要求就是一定需要你有开放的资本帐户才能选你这个货币为一揽子货币之一。主要是你这个货币是否能够自由的使用,另外,亚洲的一体化在演进,它很有可能继续的发展,当然,现在商业的周期会越来越融入,所以说我们需要有一个超越这个地区的保障网,谢谢!

魏本华:Alfred Schipke先生他对于三个重要的车轮方面做了非常好的解释,下面请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先生。

王永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做一些探讨,最近我跟我的一些同事对国际上主要的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做了一个归纳,将央行的资产,支持国家的货币总量,以及支持国家的增长结合在一起做了一个分析,发现很多资料还是很有意思,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首先,看一下发达国家主要央行资产的增长情况。金融危机之后,到2013年底,我们看了一下,在这几个国家里边,大概英国的中央银行的资产增长是最快的,2013年底的数字相当于2007年底的5.2倍。美联储其次4.5倍,欧央行是1.5倍,但是它是2013年的资产规模比2012年缩小,2012年底的时候曾经达到2007年底的1.96倍,所以它差不多也是2倍,日本是2倍。

我们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大概中国和俄罗斯1.8倍以上,其他几个巴西、南非和印度都是2.4倍左右,大概是这样一个水平。所以,在这里边大家可能第一感觉就是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央行的扩张并不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不一样,发展中国家内部也有区别。那么,给大家第一个感觉就是在2007年之后,英国央行和美国的央行扩张是最快的,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央行的资产扩张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基础货币投放以后会有成熟效应,所以货币总量会极具的扩张。因此,我们就会说某些国家不负责任的开足马力印朝。但是,货币总量会不会这样变化呢?我们接下来看一下。

从货币总量的角度来看,可能大大超出我们的想法,首先看一下在发达国家里边美国增长了大概50%不到,48%,英国只增长了30%,欧元区和日本只增长了14%。也就是说,从这个比例上来看,美国的货币总量增长每年不超过7%,英国不超过5%,欧元区和日本2%。所以,大家知道每年按2%的增长速度是很低很低的,可以说是一个通货紧缩的状况。

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显然跟他们不一样,中国大概增长174%,然后是印度150%,俄罗斯144%,南非149%,巴西137%,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跟我们前面的概念可能就发生了不同了,从货币总量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中国,尽管我们央行的资产在2007年之后,央行资产的扩张并不是最快的,但是货币总量增长是最快的,中国大概年均增长不低于18%。所以,到现在位置,中国不光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货币总量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国家。我想看了这个数字以后,大家感觉到,这个可能确实跟我们的印象有很大不同。

再进一步看一下这是国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和广义货币的比较。由于央行的资产扩张跟货币总量到底是什么关系。那么,在发达国家里边,央行在货币总量里的比重整体来讲都是扩张的,而发展中国家可能跟这是不一样,大家再看看后边发展中国家很多都是央行在整个货币总量的比重是在下降的。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去分析一下,央行为什么要出面去投放货币?可能在很多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社会的去杠杆化在加快,企业部门、私人部门,甚至可能一般性的政府部门都在收缩它的负债。金融部门同样如此。它的资金不是放贷款,大量的放在中央银行,这样造成整个社会的资金量在收缩,央行被逼无奈要出来补这个窟窿。所以,我觉得可能2007年之后有一些西方国家确实在救市,就是它不出来,社会的货币总量会急剧的收缩。发展中国家跟这个不大一样,发展中国家更多是加杠杆,刺激经济,这可能造成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资产扩张跟货币总量的扩张不一样,不同步的一个主要因素。

再看一下广义货币和经济增长的一些关系。从这个表里边,大家可以看一下,广义货币和经济增长的比例可能最低的是美国,美国它现在M2跟GDP的比2013年底也是66%,日本相对高一点,达到了241%,这是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我们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的都是在提高的,好多国家也都是跟日本差不多。其中我们看看中国,2007年底,M2和GDP只有152%,到2013年底达到195%,我们是在快速上升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好象央行的扩张,货币的增长确实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我们看一下这几个国家的名义GDP的增长变化情况。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危机之后一度,我刚才讲的这是名义GDP,不是实际GDP的增长。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英国,从名义GDP上来讲恢复的还是不错,欧元区和日本显然达不到这种水平。如果从实际GDP的增长来看,这个效果比这个还要下去,其中欧元区的实际增长率相当低,这可能跟它前面货币总量的增长很低也是有一定关系。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来看,在危机之后,我们可能普遍的一开始表现还不错,特别是出现了“金砖五国”的新兴经济体恩但是,从2012年开始,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普遍都在下降,现在不国家都面临着很严重的执掌的考验。在发展中国家里面,中国相对好一点,经济还是相对稳定一点,在2012年之后,大概保持在7.5%以上,今年有可能照样实现7.5%。但是,大家会看看他们整个的发展的压力都在加大,发展速度都在下降。

那么,整个我们来看整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货币取向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不同?我觉得这些指标可能会引起我们很多的想法。提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危机之后各个国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规模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不同,甚至我们也可以问一下,英国或者是美国,央行的资产负债扩张是不是可以没有约束的,还是可以更大一点,为什么他们那么大,而有的国家没有那么大。为什么货币总量的增长跟央行资产的扩张并不同步。这个我觉得是值得我们从货币理论上去探讨一下的。

第二、各国央行资产占货币总量的比重变化,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去杠杆化的程度不同,当这个社会上去杠杆化很大的时候,出现了通过严重紧缩,经济下滑的时候,可能必须由央行出面补充货币总量。但是,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不同?为什么像英国和美国去杠杆化最厉害,而在发达国家里边,日本和欧元区没那么厉害,发展中国家更不厉害。

再接下来就是如何看待危机过后的去杠杆化,这个去杠杆化是必须的,还是可有可无的,就是我们动作刺激是不是可以不出现这种去杠杆化,经济可以不下滑,一直往上走?有没有可能?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去杠杆化可能会产生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但是是不是也会淘汰落后的产能,淘汰落后的一些资金占用,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活力。或者我们今天看看,为什么英国和美国率先经济开始复苏,值不值得我们关注?还有一个就是全球在危机之后连续刺激到现在六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整个为什么依然是一个此起彼伏,整体低迷的状态?它的根本原因,或者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是不是因为30年的全球化造成全球的产能严重过剩,今天我们所有在做都是在加杠杆,总需求依然不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让我们全球经济很快恢复到危机前十年的平均水平,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么,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中国的经济到底怎么样?如果跟他们对比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可能去杠杆化的进程还没有真正开始,我们是不是可以有足够的资源继续加杠杆,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加杠杆,一旦进入加杠杆的进程,中国的经济会不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所以,有时候我自己在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感到担心,可能危机之后,中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会对我们整个货币体系,金融体系,经济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另外就是在长期竞争性的刺激政策有没有副作用,如何加强国际间的宏观政策的协调,特别是推进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回过头来一看,大家尽管说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力度空前的联合的救市的举动,但是实际结果发生了很大不同,而且现在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取向出现了更明显的反差。整个国际货币体系有没有一个协调机制,怎么协调?这个可能我们在研究国际货币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谢谢!

魏本华:谢谢王行长,给我感觉身为中国四大之一的央行的副行长,我觉得您研究的基本上都是央行应该研究关心的问题,非常深奥。下面有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亚太部门副主管Wanda Tseng女士。

Wanda Tseng:大家下午好!在此,首先要感谢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的盛情邀请,我也非常容幸能够参加这样的一次交流。今天我的发言我会简单的谈一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尤其要谈一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IMF。我会回顾一下历史,看一下IMF的历史贡献,然后我会展望未来,展望一下IMF的未来,还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

如果我们看一下当今世界,我们看到能够有70多年历史的国际组织并不多,大部分这样的国际组织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的调整,没有跟上变化的步伐,创新缺乏力度。所以,IMF能够幸存至今也是有理由的。刚才魏先生一开始也说了,基本上70年前的时候,当时二战即将结束,从那时到现在IMF一直非常的成功,但是这个成功并不是侥幸得来的。魏先生跟大家已经清晰的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当时的一个历史背景,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成立一个战后的国际合作的机制,促进全球繁荣,从而能够实现全球的和平。在这儿要谈一下中国在IMF里面的工作。

根据世行的资料介绍,中国代表团也是参与了布雷顿森林的会议,中国也是布雷顿的发起国之一,同时在1959年之前,中国是第三大股东国,也选出了它自己的驻IMF的董事。当时第一任驻IMF的董事,他自己在国库司有很长时间的经历,大家从80年代了解IMF,从那时到现在IMF也一直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也积极参与到IMF的工作。王小毅(音译)等等专家都曾经在其中开展工作,中国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的改革和转型,都发挥了他们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新兴市场,对于发展中经济体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的作用。在过去70年间,IMF一直努力的来实现自己的使命,来实现自己的章程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国际合作,来创造高级的就业和收入,从而能够保证价格和金融的稳定。可以说这样的一个使命,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当然,这个世界在70年间也有巨大的变化,而IMF依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因为它在不断的改变去反映世界的变化。在我们的使命之中,我们一直坚定不移,但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改变去适应新的挑战,我们在开发新的工具,学习新的场景,具备新的只是,这儿也列出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看到金本位崩溃是1972年的时候,IMF的协议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正,来放弃了对金本位的兑换机制,转为采取坚定的监测,来保证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主要是通过双边和多边的监测工作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到90年代,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宏观挑战,全球化加速,资本流动也在不断加速,一体化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很多问题和危机都在不断的溢出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比如1994年的危机期间,我们看到危机迅速的蔓延到全球,亚洲,金融危机又是在1997年报爆发的,新兴市场的危机之后,IMF迅速的加以调整,来更好的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功能,比如1999年推出了金融系统评估项目,同时它也不断的意识到有一些国家在透明度和治理方面有很好的做法,因此也会有更稳定的金融体系。因此我们跟世行合作制订了相关的标准和准则,包括在数据方面都会做出一些指引。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提升了我们自己本身工作的透明度,以前IMF的工作有很强的神秘性,但是之后我们不断的出版各种报告,世界经济的报告,把他们发布到互联网上,而且我们也加强了对外的联系,跟非政府组织,工会、学术机构进行合作,从而使得我们的决策有更加广泛的基础。

21世纪的头十年又爆发了新的危机,发达国家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的蔓延到全球,这也是大萧条以来,全球面临的一次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到2009年又有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危机之前IMF的主要工作是减少内部的官僚主义,使自己工作的人员更加精简,因为1999年之后我们是机构比较的庞大,但是在危机爆发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来应对我们在魏纪中发现的本身的效率不足,包括我们看一下在金融市场里面,大家对风险的偏好非常高,同时也发现资本流波动性非常强,所以我们采取了措施加以管理。从2008年IMF就开始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很多工作现在还在进行中。

我们建立了一个危机防火墙,包括提升了我们的借贷的额度,另外对于我们本身的额度也进行了翻倍,虽然这个翻倍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我们在做相关的努力,还需要已经机制性的安排,然后我们进一步简化了我们借贷的手续,减少了附加条件。此外,IMF还加强了监测工作,尤其是要去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会产生的溢出效应。我们也因此提交了一系列的报告把它放在互联网上,对公众发布。我们也提出了金融稳定评估项目,从2010年9月开始,我们就规定25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必须要去参加这样一个金融稳定性的评估项目。

最后,IMF也在反思自己机构的一些里面,对于资本性控制的基本理念。我们也出版了一份重要的报告,重申了我们对于资本流动波动性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想法,也涉及到宏观审慎措施,资本流管理措施。我们认为这些措施都应该纳入到跨境资本流的工具箱之中,然后我们也在对基金组织本身的治理进行改革,魏先生之前已经有所介绍了。

尽管采取了这么广泛的改革,我相信在国际货币系统里面还是有一些薄弱环节,很多工作现在也还没有完成,我想强调三点是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第一、国际货币系统依然是以美元为支撑的,因此缺乏稳定性。美国是全球储备货币国家,它一国发生的危机会对全球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就揭示出全球货币系统的脆弱性。周行长的报告也专门提到了这一点,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依靠一个国家的储备货币是不适当的,因此我们考察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取代美元一家独大的地位,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比如大家也说到IMF的特别提款权,这可以是一个候选人,但是,对这个特别提款权的市场需求还没有这么大,周行长还提出建议,要让新兴市场的货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人民币,要提高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一揽子中的比重,这个明年我们董事会上会进行一个表决。

最后,就是新兴市场的经济重要性越来越强,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50%,所以他们的货币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人民币也是如此。

我需要谈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监控监测,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确保那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能够在制定国内经济政策的时候考虑他们的溢出效应,这样一个问题在去年5月表现的特别突出,那就是美国美联储宣布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结果新兴市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实际上我们的章程应该进行修改,确保这些国家在制定国内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溢出效应。但是这样的一个设想在近期很难实现,因为很多国家会认为这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所以,我们短期内的选择就是加强国际合作,两强化IMF监控的能力,这也跟第三点紧密相关。

第三点就是我们需要加强治理的改革,全世界在过去7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IMF和相关的货币体系的治理的体系机制没有大的变化。这样一个落后的治理的结构,也会影响到我们本身IMF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最后,我想说的是像IMF这样的机构,对于国际货币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在过去70年间,IMF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处于中枢环节的机构,因为我们采取了全面的代表性,188代表188个成员国的利益,而且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调整我们自己的体制,不断的创新,来跟上世界变化的步伐。我希望我们未来的发展能够应对上述的几个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取得实效,使得IMF继续在国际和谐和国际和平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谢谢!

魏本华:非常感谢你的发言,特别最后提出这三个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临的挑战,一会儿值得大家认真讨论。下面我们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教授,张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张礼卿:谢谢魏局长的介绍,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70周年,所以,据我所知,国际社会,包括我们国家都举办过一些纪念活动,5月份在杭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学会,还有国际上的叫布雷顿森林体系重建委员会他们联合举办了一个会议,在那个会议上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讨论的很充分。前几天我记得,IMF也开了一个类似的会议,今天这个活动,我相信是这一系列活动中间又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内容,一个部分。所以,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

我主要谈两个问题,一个谈一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些认识。另外,谈一谈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前景,这也是我们这一节的主题。先说第一个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该说我认为应该是现代货币史上的一个重要创举,它实际上有三个核心的内容,我的理解第一个是所谓双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通过这个机制,使得国际汇率体系得到了稳定。第二个是推动成员国尽可能快的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第三个是在必要的时候,成员国可以使用资本管制。第二、第三项的内容分别体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八条款和第六条款之中,我的观察,很多人对第八条款很熟悉,但是对第六条款有所忽视。首先,IMF其实自己在它的历程中间,从最初的认可,资本管制大后来90年代开始推动资本帐户的自由化,到最近像刚才Wanda Tseng女士提到的,再次认同了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实际上我想在这儿说的是对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甚至管制,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它的核心支柱之一。为什么呢?如果没有必要的资本管制,双挂钩是很难维持的,所以我猜想当时他们建立双挂钩的同时,为什么有意提到有一个第六条款,我觉得有内在关联,第六条款能够限制各种投资性的资本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双挂钩,这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的理解。

那么,另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我谈一个观察,不一定正确。我觉得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它是一个公共产品,这个美国借助当时它的特定,可以说超强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甚至军事力量,取得了公共产品的设计者和提供者的这么一个地位。通过提供这个公共产品,其实美国一方面承担了向全球提供流动性的这么一个职责,另一方面它也要求其他成员国对汇率进行管理,并且通过特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纪律,对汇率稳定加以维系,对美国来说,这实际上是职责和权利的对等,当然这不是很对称的。如果美国能够永远管理好流动性和国际货币事务,其他国家也能很好合作,我想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会瓦解。但是,当美国发生很多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逆差的时候,他再提过流动性有点力不从心,因为再提供流动性,意味着它的黄金会大幅度的流出,导致他在1971年停止兑换黄金,也就宣布了双挂钩的完结。双挂钩的瓦解是美国已经不能提供这样一个产品,也就是作为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时候有一些内在的缺陷等等。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积极意义吗?毫无疑问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我认为它提示我们三点,或者它在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的格局,那个时代大家都知道,非常混乱,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为战后将近30年的世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我们知道IMF、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还有世界银行集团他们是三大支柱,支持了世界经济繁荣和稳定。第三、它留下了一个遗产,就是IMF,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这个核心特征消失之后,IMF留下来了,IMF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它没有随之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我认为他们在救助危机,管理国际货币事务进行协调,还有像汇率磋商,培训等等方面还是作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和贡献。虽然对它批评也很多,但是它的积极作用不能忽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反思的需要呢?提出了怎样的启示呢?我认为至少有三点。第一、世界仍然需要公共产品,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好的国际货币体系。1973年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无奈,我们更加需要有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第二个我觉得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努力可能需要更好的思考它的设计思路。毫无疑问基于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出现了,事实上也不公平。所以,全世界需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民主和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不管什么样的货币体系,我们都需要一个更好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所以,在现在我们需要积极的提高像G20这样的平台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包括对IMF自身进行必要的改革。所有的这些努力都应该放在一个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框架中间来推进。

第二个问题谈谈对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前景的认识。我认为的体系的问题大家都清楚,比如说美元主导的储备体系有问题,全球经济失衡仍然严重,汇率动荡还有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国际金融市场缺乏监管,还有发展中国家总在流出资本,全球金融体系治理很不合理。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我们可能未来的改革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加快储备体系的改革,因为储备体系可能是其他所有的相关问题的根源,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国际储备体系。这意味着如果作为长远目标,我们最好是能够建立超主权货币,但是在近期内,可能我们只能选择多元储备体系。相对来说,这两种都是相对民主的储备体系,也是我们应该积极去争取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间人民币有成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人民币的快速成长。它可能成为多元储备体系中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认为我们仍然不能放弃长远努力,就是推动超主权货币的建立,因为只有超主权货币的建立,才能解决所有的这些缺陷和问题地

另外一个主要的结果方面,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在这样一个方面尤其要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改革,我们需要使这个机构变得更加民主和具有代表性,谢谢大家!

魏本华:谢谢张教授,尤其他最后强调国际货币体系最根本的解决还是要创建一个超主权的货币。下面请金中夏所长,金所长咱们中国人习惯唱压轴戏的往往是最重要的。

金中夏:谢谢魏局长,我们这部分的题目是反思布雷顿森林体系。今天我自己先少做一点反思,多给大家提供一点反思的材料,我觉得材料充分了,反思也有更有效果。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翻阅尘封的档案。国际上很多书介绍布雷顿森林体系开会的时候,美英等他们怎么博弈,但是很少介绍中国代表团去了哪些人,干了哪些事,就哪些问题进行了博弈。

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产生的背景是在二战打的很激烈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开始酝酿战后国际经济合作。1943年春天,美国就主持召开了国际粮食会议,讨论当时战时以及战后粮食增产和分配问题。到了同年,1943年冬季,美国又召开了一个国际救济与复兴会议,特别是讨论战后战区或者灾区救济问题。这两个会议中国已经派出非常重要的官员参加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罗斯福在酝酿准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1943年美、英两国各自提出了怀特方案和凯恩斯方案,随后美国财政部就开始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专家到美国做长时间的切磋讨论。到1944年4月,在专家层面,草拟了一个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方案,1944年6月,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开会之前的哪一个月,美国财政部专门在大西洋城召开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的一个预备会,请各国的专家,讨论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准备提出的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草案。

在这个基础之上,1944年7月1号,美国旧在华盛顿山饭店举办了一次国际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孔祥西(音译),他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中国代表团是6月19日离开中国,经过四天的履行,23日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又从华盛顿到布雷顿森林小镇,在7月1号参加开幕典礼,一共有44个成员国,一直到7月22号正式闭幕。在7月1号的典礼上,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共500多人,记者还有70多人。当时美国财长首先宣布开会,代表美国总统罗斯福致辞,紧跟着罗斯福发言的是孔祥西,随后是捷克代表致辞,大略的说了一下这次会议的主要目标,随后墨西哥、加拿大、苏联代表提供美国财长为永久主席。然后开幕式就结束了。当时中国代表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代表团,一共有正式成员32人,此外还有正式代表8人,其中一个就是蒋廷福(音译),当时是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还有一个是倍祖怡(音译),还有一个是主任秘书及就是冀朝顶(音译),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事务长。

这个会议的主要内容,这个会议讨论三大问题,因此也分成三个委员会,第一大问题是讨论并决定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的议案。第二、讨论并决定关于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议案。第三个委员会是临时提出的,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是也是讨论了一些问题,是白银问题,因为当时有人提出用白银作为储备货币。另外,还有一个在敌战区被侵占的财产怎么处置?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一些问题,但是仍然是被提出来进行讨论。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决策,我们看了看档案,可以从这里边能看出来一些问题,当时有一个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的主席是美国,它的委员里面有中国,除了中国还有比利时、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法国、英国、波兰、墨西哥和苏联。三大问题有第一委员会讨论国际货币基金,是要讨论四个小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的目标、政策,以及份额的分配,第一小组主席是中国的蒋廷福。第二小组是关于基金的资金运作,这个小组主席是苏联人,第三小组是讨论基金组织和管理,它的组织是巴西人,第四小组是讨论基金的法律地位,它的小组主席是秘鲁人了。当时蒋廷福早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外交家,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和哲学学位,回来以后曾人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1932年12月,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份参加国民党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

第一小组主席蒋廷福,那个小组在整个国际货币基金讨论当中是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小组,蒋廷福作为这个小组组长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历史记载他在7月4号到12号共主持开会六次。第二、三、四组开会开到12号以后,还有很多没有决定的事情,于是在12号之后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讨论未决之事,这个特别委员会的主席是美国,其中成员还包括中国、法国、英国、苏联这些重要的国家,这个特别委员会在7月14号到19号又了开六次会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起草委员会,美国是主席,中国、法国、苏联、英国、墨西哥、荷兰是起草小组的成员。据历史记载,这个起草小组从7月14号开始,就是连日开会,长至深夜,工作颇为繁重。

在这个会议期间,可能最主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中国的份额之争,这个份额之争有一点前面的序曲,就是1973年中国专家应美国财政部的邀请到美国谈判,美国当时告中国代表说基金组织未来的总份额是80亿美元,中国份额应该在5亿到6亿美元之间,可能居于第四位。当时这个结果被中外的报纸披露了。这样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英国和苏联强烈要求增加份额,这样美国答应把总额增至88亿美元。但是,当时中国代表团认为既然总额增加,中国份额就不应该少于6亿,但是美国仍然只答应给5亿美元。这样孔祥西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亲自出面交涉,宝石中国在此之前跟美国一直非常配合,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必须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将不得不公开发表申明,不接受这个结果。此后美国做出妥协,将中国份额增至5.5亿美元,但是中国仍有保留意见,在公告当中想写上保留意见。跟中国类似的是法国、印度、埃及、荷兰和苏联也有自己的保留意见,但是在最后文件形成阶段,英国代表凯恩斯建议,各国在这个阶段就不要再保留了,因为这个本身是草案,还要经各国议会的批准,建议大家还是要合作。美国摩根所马上起立,呼吁大家本着合作的基础做出妥协。摩根所讲完以后,孔详西第一个站起表态,说为了协作,中国不再保留意见,这样其他各国也非常感动,最终达成一个没有保留意见的协议。第一委员会一共开会九次,基金的份额、排序、总额基本上在第七次会议上就基本上决定了。当时美国是27.5亿美元,英国第二位13亿美元,苏联12亿美元,总统5.5亿美元,法国第五位4.5亿美元。

后来到闭幕式,罗斯福总统亲自出席,闭幕式上苏联宣布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他的出资从谈判当中的9亿美元承诺增加到12亿美元,全体表示热烈欢迎。随着凯恩斯发言,说了他的感想,最后摩根所美国财长总结,然后就闭幕了,这是基本上这个会议的过程,中国代表团的参与,大体上是这样,我的几点感想,反思。

首先,它体现了一个,当时能看出来是几方面的合作,一个是中美合作,当时二战期间,相对美国、英国、苏联来说,中国实力在同盟国当中是最弱的,但是中国在人员物质损失方面是最大的。相对于其他一些完全被占领的国家,中国没有亡国,因此在同盟国当中还是有较大的发言权,中国派出的当事人是最强的阵容,在技术层面上是重要的参与者,但是战略层面还是美英主导,不管怎么样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结果,这是第一个中美合作。

第二、我认为无意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中国代表团里面有一个主任秘书是共产党员,在1949年之前,据现在已经公开的资料,冀朝顶只有当时的周恩来知道他是共产党员,他在共产党内被认为是三通,通美国,通经济,通英语,他在美国学了十几年,可以发表英语演说。但是后来国民党基于援建计划,效果不太好,说怪他想出来的,这是第二点,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为了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我想不同的党派在那里边共同合作,一点困难都没有,他可以充分的发挥他个人的才华,重要的那个起草委员会,从文件上来看,很可能是冀朝顶参加的。

第三方面,他当时实际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融合的产物。怀特在当时是亲苏联亲共的倾向比较明显,以至于最后没有当成国际货币基金的总裁,美国国内有人批判他。凯恩斯提出的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实际上确实已经背离了完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吸收了这个社会主义思想计划经济思想里边的一些合理的成分,因此,我说布雷顿森林会议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融合的产物,我先做这点反思。谢谢大家!

魏本华:谢谢金所长,我是第一次听到关于布雷顿森林会议,我们中国代表团如何参与的,我也一直想要有可能我还迄今为止没有去过台湾,我要去台湾第一件事就是到图书馆查这方面的资料,但是金所长已经有他的独到之处。但是你最后感想的三条我未必全同意。今天我们请来七个非常有名的专家,对发言人进行一下评论,我们的时间确实比较紧。首先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先生,他曾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做过统计司司长等其他重要职务。

王小奕:时间紧,我简单的评论一点,然后提一个问题。我的评论实际上也围绕今天的主题,为什么大家一直在反思布雷顿森林体系发展的现状,和包括未来的一些展望。确确实实这个问题从90年代末,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之后,这个问题就一直不断的在外借,一直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给予了置疑。我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过的职董也有这个置疑,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现在归难起来,大家置疑的确实有粮店比较集中,一个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国际货币体系现在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当中,对维护全球经济稳定这个职能是不是能够正确的履行。这是根本的一点。

第二、要围绕宏观经济的稳定,如何提高你对成员国的监管的有效性。第二、要对出现危机的国家进行及时救助的有效性,这两个有效性是大家很有看法,包括内部讨论,包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的职董会讨论这个问题争议的非常激烈。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加强自我改革的改革上,和增强金融性的工具上也做了非常大的改革,也提出未来改革的一些设想,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一个真正大家认为可以可持续的这么一种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结构。这个问题确实跟刚才大家几位专家提到的心里我们目前的这种内部的治理结构当中,在投票权说,在我们的政策的有效性上,是不是真正体现了这种全球贸易、融资的多样化和贸易融资投资的这种交叉,体现了这么一个变化。

所以,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间,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应该再继续观察我们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在发展过程当中是不是真正能够适应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包括IT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数据的传递以及危机传播的迅速的特点。提出这个问题,我有感触,这两方面确实是大问题。我的问题给国家驻华基金代表Alfred Schipke先生,我的问题是对发生危机国处置的有效性等来看从这两点来看目前是受到职责比较多的。但是现在基金用的是一个统一的章程和我们整个的监管框架来处置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区域的评论和监管,这样看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国家有他自己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特点。基金现在或者未来会不会考虑鼓励更多的区域化,或者是分层次的这种监管框架和模式?使得这种监管,一部分责任放到一些区域的组织当中来,像刚才Alfred Schipke先生已经提到了,实际上现在亚洲,或者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个领域当中已经有很多形式的自己的监督和合作的模式。也有了很多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的条约。这种模式实际上已经客观上来替代在一定程度上的互相的对国际金融体系当中各国的运行机制的一种监督。

那么,基金是不是认可这么一种发展方向?尽管现在还不可能说是一个成熟的模式,那么,这个实际上会从根本上来调整和改革我们现在在国际货币体系治理结构当中仍不合理的问题,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因为如果再重新打破现在的治理结构,像再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我觉得现在也不是时候,因为经济发展还在过渡和多样化的过程当中。所以,在过渡过程当中,有些什么样的模式可以参考。刚才我说的区域性和多层次的监管,是不是一个可以认可的模式,谢谢大家!

魏本华:谢谢王局长提的问题非常到位,最后请评论人全部评论之后一起来回答。既然王局长提到了区域监督模式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评论人有一个来自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人事预算部的负责人张象至先生,下面请张象至先生做一下评论。

张象至:谢谢魏局,我自己本人是中国人,但是现在我在AMRO工作,我本身是“东盟+3”的宏观经济研究所,有一个独立职能的监测和支持的部门。首先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方要求我与会,也很高兴有机会代表我们这个研究办公室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有几位发言同事来自货币基金组织还有其他的政策机构,在我做介绍之前,首先要做一个免责的申明,主要也是反映我们办公室的政策,我们自己也希望能够转型成为一个国际组织,所以在这儿所发言的只是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并不反映我们机构的一个整体的意见,或者是我们成员国的意见。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对于大家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不负责任,这是我的一个免责申明。我们有一位主任本来想参加,但是因为有其他安排无法参加,他请我代他参加,跟大家汇报一下AMRO的相关工作情况,他也请我带他做一些点评。所以,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介绍办公室的情况。

大家看到“东盟+3”宏观研究办公室成立于2011年,但是早在2009年的时候“东盟+3”框架已经同意成立一个独立的研究监管机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机构的起点,“东盟+3”就是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我们有一个“东盟+3”的金融安排,到2009年的时候,“东盟+3”的财长会议打算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具体的详细情况就不介绍了。我想上午下午的发言嘉宾都已经详细介绍了我们的一些宗旨,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如何要建立一个全球的安全网的机制。以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现在的一个发展的路径。也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全球的金融安全网方面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区域这个层面上,“东盟+3”同样也会对地区事务发挥很重要的监测的作用。新加坡,魏本华成为第一任主任,所以AMRO派人参加,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和日本是大的利益攸关方,魏本华是在新加坡的主要负责人。因而我们的股东,也就是东盟10+3的财长以及央行的行长,我们逐渐实现这个机构变成一个国际的机构。现在AMRO已经成立并且运作了三年之久了,但是我们仍然是遵守新加坡的法律,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机构。因而,尽管我们是中国人,或者说是日本人,但是我们都是说英文的,因为我们的官方语言是英文。从法律上来说,我们并不是一个国际机构,2013年5月,财长以及央行的行长签署了AMRO的条约,现在这个条约正在由13个国家进行核准,有中国、日本、韩国,还有新加坡,四个东盟的国家。这些国家核准以后,我们就是重组为一个国际机构。

下面看一下东盟的成员国,现在“10+3”个,也就是东盟国家加上中日韩,是AMRO的成员国。现在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宗旨和操作流程,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是货币的分析,对近日经济的分析,第二点进行评估,在清迈的会议之后,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就像我的主题一样,我的报告的主题就是在雨季和旱季AMRO的情况,如果有问题,我这个AMRO就会向东盟“10+3”的政府当局提供相关的问题的分析。当然,我们也是一个基金,是一个全球运作的基金,与基金有所不同的就是我们现在的执行的局并没有批准把我们的报告对公众公布,所以我们这些报告仅仅是提供给东盟“10+3”的政府当局,所以在座很多各位代表看不到我们的报告,所以他们派我今天参加这次会议给大家解释一下。如果一旦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发言人也提到了,在全球范围内,比如说建立起多种货币的储备的体制。也就像清迈会议所做出的安排,当成员国作出了决定,他们就需要考虑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所以AMRO要给他们提供监测报告。除此之外,也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

那么,在雨季的时候AMRO就会提供这些工作,清迈的这个协议刚刚有一些国家进行讨论和核准,关于30%的比重,即使在这个地区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也可以被提供。所以,当然这方面我不想谈的太细,因为这个协议现在还没有向公众公布,但是AMRO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就好像是一个预防性的机制,让10+3个国家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从一个外部的机构来为他们提供,10+3究竟谁运作的更好。在6月14号我听到很多的好像关于魏先生他事实上在目前AMRO的建立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在现在主任的领导下,我们有18个工作人员,19名来自于东盟国家,7名是经济学家,8名是女性的经济学家(校对),所以我们的性别和地域是非常的平衡的,2014年,而且我们的当局任命了副主任,为了提高我们监测的能力,同时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性的机构,也就是在法律地位上转型成为国际机构,尽管现在我们还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机构,我们一直努力的以国际的组织表现来要求自己,在我们主任的情况之下,我们制订了相关的行为、准则,尤其在公关的讨论当中建立起这些相关的规则。所以,很抱歉,我因为受于权限,不能给大家透露更多,如果大家希望获得更多关于AMRO的信息,可以上我们网站,如果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向我发送,谢谢各位!

魏本华:谢谢张象至先生,下面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的司长管涛先生发言,他是中国财经40人论坛的重要成员,获过很多奖。有请!

管涛:我想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做两点评论,基于规则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可能时机尚不成熟,第一个可能就是王小奕局长提到的,现在整个国际经济还在深刻调整过程中,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出大家都满意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家拿不出最好的一个替代方案。第二、我们现在国际社会缺乏像战后初期美国那样一个国家能够作为领导者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公共产品,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会议说,英国和美国之间有很多斗争,但是为什么采用美国方案,因为当时美国一国独大,能够提出一个大家必须都得接受的方案,当然有很多妥协。第三、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大家对改革有很多共识,所以能够采取一致的行动,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全球治理的一些改善。但是随着危机逐渐过去,大家出现不同步的复苏,我觉得目前合作的精神已经淡化了,就是改革的时机流逝了,我觉得在目前情况下,可能有一些国家不太愿意费力气推动这方面的改革,这是我第一个评论。

第二个评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大家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是所谓牙买加体系,大家所谓无体系的体系,这个无体系的体系本身也有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它是开放和包容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崩溃到崩溃后,实际上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做了很多改良。但是,现在谈到的很多事情,你说你不想用美元做储备货币,想选择其他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甚至把自己国家的货币改成国际化货币,这个没有人强迫你一定用美元,你可以用其他的,这是开放包容的。还有我们搞区域的合作,加强区域的政策协调,这个也没有问题,也可以做,这是开放包容的体系。

还有你任何好的想法,好的尝试都要和现存的这些体制安排,现存的这些现状去竞争,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一个体系。所以说,它又存在一些不稳定性,它既有弹性,然后竞争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不稳定性。所以,我总的听下来的感受就是粮店,第一个可能现在大的改革目前这个时机不太成熟,第二个感受,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可能还会不断的推进,在推进中不断的自我完善,谢谢大家!

魏本华:谢谢管涛司长的评论,下面请OMFIF市场与机构部的主管Pooma Kimis。

Pooma Kimis:各位晚上好!我觉得实际上已经是下午比较晚的时候了,似乎现在已经吃了午饭也有一段时间了,我现在想让我的头脑保持充分的活跃。谈到了很多的关于IMF的宗旨和目标,这场会议当中,以及之前的会议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还有叫人民币化,我们实际上要提的是进展上的一些支柱,也就是能够帮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这些支柱,首先第一大支柱就是政治支柱,大家知道有很大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最近法国的财长最近表示,也就是回到一定的国际的平衡度,美元已经遭至了很多的世界各地的评论,认为它获得了过于昂贵的优势。所以,我们也很高兴,而且我们也受到鼓励,人民币已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而且在金融的交易当中在使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如果大家允许在北京看到人民币的进展。

第二、国际货币体系的进展和改革,就是机构性的,机制性的,我们谈到IMF,也有来自IMF的代表,能够给大家谈更多这方面的进步和改革,但是他已经存在了70年的时间,并不是他是一个完美的机构,但是似乎它已经证明了是一个对改善开放的机构,我们有这样的体系来改进这个机构,这样的过程也正在进行,并不是要大刀阔斧彻底的改革,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论坛供大家充分的讨论。我们知道中国的政府,以及中国的官彦在IMF的讨论中也非常的活跃,而且我们也进一步的打开了这个空间。

第二点,任何我们应该考虑的改革都应该对它有耐心。这会带来一个和平,而且是繁荣的国际货币系统。任何的改革要推动这种改革,就必须要推进货币和金融的稳定,我们不能遭至货币的混乱,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看到了不少这种情况,事实上在构成,在建构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防止,同时要达到一个更好的情况。如果大家允许我,我听过一个中国的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中国的一句谚语。所以,事实上人民大学是人民的大学,因而我们也在自我的完善,自我的教育,我期待着大家进一步的深入讨论,谢谢!

魏本华:谢谢她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下面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亚太部门主管Anoop Singh做评论,他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真正的专家。

Anoop Singh:我的发言会很简短,因为我今天上午也做了发言,这个世界将何去何从?我们不能预测危机,因为每个危机都与之前的危机有所不同。如果大家知道危机会来自哪里,会帮助我们建设一个国际货币的体系和机构来应对这些危机。那么,我只想谈一谈我今天早上所提到的一个想法。对金融资产在全球的分配事实上在发生改变。看到今后的十年当中,一半的国际金融的资产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如果你可以看到,他们占GDP的份额,你会发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金融的开放,或者说向外的对外的金融融合一体化占GDP的比重将会翻一倍,你看发达国家,在一些情景下,在今后几年当中,占GDP的200%。

所以说,主要有两个理由,如果你回顾在过去200年的金融历史,有一个非常清楚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金融一体化不一定是好的,他会带来金融危机,很多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如果看过去200年当中,不乏其例。金融的一体化可能会带来金融的危机,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的危机就意味着他们自己国家的支持的体系会增长,那么,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以及资本的突然终止,在今后的几年当中,这种可能性可能会增长。那么,先不说治理方面的内容,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让国际机构来解决这种危机的国际机构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不是减弱,这在全球的经济当中是会发生的。而且会有另外一个问题随之而生,在今后那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公共债务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如果大家放眼今后的10到12年,那么国际合作的需求,解决危机,应对危机,预防危机的需求将会上升。

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点?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国际和区域机构之间的复杂性,随着我们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国际机构的国际合作的需求,无论是关于机构和金融方面的国际合作的需求,将会是上升,谢谢!

魏本华:谢谢Anoop Singh先生非常简介,但是很有意义的发言。下面有请OMFIF的联席主席David Marsh先生讲话。

David Marsh:非常感谢,我也长话短说,德国有一句老话说的好,该说的都说完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接下来我谈谈我的观点,我说一点,然后谈几个问题。我们看到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能不能为全球经济的稳定能够提出一些新的举措,包括是对资本控制的管理能够提出一些新的举措。这个也是涉及到宏观审慎的监管的举措,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人民大学也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提出了关于宏观审慎方面的建议,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就是说要提出一个工作计划来把这些经验能落到实处,谢谢!

魏本华:谢谢David Marsh先生,我们下面请我的老领导,现在是我的同事,张之骧先生,我得隆重推出介绍一下,是我的老领导,据我所知,在咱们政府机关里面,在国外国际上工作时间恐怕是最长的干部了。我给他算的算,大学毕业就算23岁,60岁退休,一共37年,据我所知,在国际上工作经验,在国外至少27年,所以老张你对国内贡献太小。

张之骧:非常感谢您的盛情的介绍,其实我这儿没什么太多好说的,我觉得从刚才的发言嘉宾的介绍里面,我学到很多东西,我想强调几点。现在我们都呼吁要对国际货币系统进行改革,但是,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加紧要的问题需要处理。因此,我这儿想给大家念一段文章,这个是最近2014年IMF春季大会公报上面的一篇文章,现在是7月份了,春季大会是4月份开的,所以可以说这个公报还是比较新的情况,可以说我们现在工作还是受这个公报的指引,我念原文,是为了确保精确。

原文是说,我们春季会议深感失望,那就是IMF股份配额和治理改革方面的进展迟迟没有新的发展,我们早就提出了新的配额改革的方案,我们也知道IMF是一个以配额为基础开展工作的机构,所以配额的分配非常的重要。2004年提出的改革方案依然是我们重要的工作重点,我们督促美国能够尽早在国内批准改革方案,我们将继续保证IMF充分的资源和能力,如果2004年的改革方案到本年年底依然没法实行那就无法为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新的方案。我们也许以后要采取一些方式保障IMF的工作。从这段文字可以发现改革的急迫性非常非常的突破,而且从资源的供应方面也是非常的紧迫。因为IMF的资源实际上就是来自份额的认证,总计是5000亿美元,另外还有5000亿美元,是一个借贷的协议,这样的一个情况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因此在资源方面整个IMF是捉襟见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应该采用务实的做法,并且富有紧迫感的来开展工作,这就是我想谈的,谢谢!

魏本华:谢谢老张,我非常遗憾的向大家检讨,我的时间控制的不好,已经超时了。就不再提问题了,但是因为给Alfred Schipke先生提了问题,他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大家就休息。

Alfred Schipke: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很难简单的回答。我这儿想谈一下IMF的优势,还有大家也谈到了IMF相关的一些制度性的安排。IMF最主要的一个优势就是它的普遍的代表性,它的会员非常的广泛,我们是一个真正的一体化的、全球化的机构,要去应对风险,我们必须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来自各个国家的贸易和资本方面的信息。

第二、IMF拥有大量的专家和专业知识,科技供所有的成员国去调用,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可以从每一场金融危机中收集信息,积累经验。所以,这也会使得我们未来的一些顾问工作有更好的基础。从我在中国的工作经验来看,中国的合作伙伴也非常赞赏我们这些方面的专业的只是,他们也想了解我们在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和收集的信息。

第三、也是跟成员国的普遍性紧密相关的,那就是技术的创新,尤其在金融部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这也要求我们有强大的技术的基础来把这些技术的进步利用起来,我们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利用这些技术的进步。这个单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做不好的,所以IMF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刚才也有同事提到了我们给出建议的时候,能否反映各个国家具体的国情。在这方面基金确实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国情。首先,从原则商来说,我们要保证工作的均衡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每个国家它的体制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成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一套框架,一方面要跟我们的全球经验对标,另一方面要给每个国家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结合国情开展工作。在这方面基金组织实际上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我们的地区条款的磋商,我们会派出代表团对成员国进行磋商,了解他们具体的需求。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就是监测的有效性,监测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这对于区域性的安排也很重要,IMF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一套综合的工具集还在不断的强化,包括金融稳定评估,这已经成为成员国的一项义务工作,必须要去做,这个工具也可以被我们成员国去使用,谢谢!

圆桌研讨II: 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
文字实录

贲圣林:大家下午好,首先有请主持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

连平:谢谢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非常容幸今天在这里能够主持这一轮的讨论。我们也看到,这几位专家已经在台上就坐,待会儿我们还有好几位评论员也会参与我们的讨论。从刚才这一节的讨论中间来看,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好,就是有主发言,完了以后还有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论,这样上下有一些互动,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一些,我们这一节还能够继续努力实现这样的一个效果。但是我还是有点担心,刚才这一节的主持人已经做了检讨,我这一轮我也担心,发言的专家比较多,嘉宾都非常资深,有很多想法。所以,我觉得还是会议的规则说的很好,希望能够控制住发言的时间。

我们这一轮讨论的题目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这个话题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当中持续不断升温的一个话题。尤其是最近,有好几个国际金融中心都有这样的意愿要发展人民币的业务。那么,对这样一个话题,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想法,所以下面我们就有请几位发言嘉宾,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他们的精彩的观点。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在座的台说就坐的这六位专家,第一位是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女士,我就不再一个一个介绍了,因为我上面的顺序跟他们的顺序不一致,有几位不太熟悉,就从那边第一位鄂志寰女士开始做演讲!

鄂志寰:谢谢主持人,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因为我看到今年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心就是分析离岸市场的变化。我刚才翻了一下这本书,我感觉这个内容特别的有分量。所以,这边我想从香港作为一个案例的角度把香港这个小麻雀最近的一些新的变化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香港从2004年开始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2004到2009年发展速度是有限的,基本限于当地的发展,到第三阶段2009年的时候,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潮并拢了,就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最近以来,香港的离岸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把它概括成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目前贸易向下的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它的增长还是保持着一个比较惯常的增长速度,但是资本向下的增长速度已经是贸易向下的两倍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向下的人民币的使用在实现弯道超车,下一步可能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很大程度依赖资本向下的业务的拉动,这是我们新的动力。

香港市场的第二个特点,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结构也出现一些变化,首先人民币的清算量增长特别的显著,今年的前6个月,香港的RTGS的清算量已经达到了79万亿,跟去年全年的水平是一致的,半年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RTGS的清算量,这个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然后,在人民币清算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在香港整个的RTGS清算系统之中,对于人民币的清算已经超过了港币的清算,这是到前4个月的数字就已经表现出人民币清算已经占据了香港的清算市场的主流地位,已经超过了港币。

市场结构的下一个变化是在整个与人民币相关的业务量上来看,跟外汇交易相关的部分远远超过了与支付业务有关的交易额。我这个图表可以看得更清楚,从2014年的2月,这两者的差距是最明显的,到3月稍微有点收缩,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这样一个趋势,就是外汇交易的占比超过支付业务的占比。这也跟后面直接相关,就是在香港的外汇市场上,外汇衍生品的交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交易占比持续上升,这是香港市场总恩的特点二。

第三个特点,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它的资金已经不仅仅用于香港市场本身,而是开始实现全球性的配置。香港的人民币的存款它在整体的离岸人民币存款之中的占比是很高的。那么,最新的数据,到5月底已经达到9558亿港币的存款总量,如果加上存款已经超过1.17万亿,这个存款总量是不断积累的,但是存款总量不是很充分。我这里面列出了一个是典型债的使用,再一个就是人民币贷款的使用,这两项家总起来也不过4000亿。那么,从一万亿到四千万,这个占比是很明显的。就是香港市场不可能消化这么多的人民币的存量,人民币的流动性可能更多的用于支持其他的离岸市场的发展。这是讲的三个特点。

目前来说,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有三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第一个机遇,实际上就是讲的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我们中国银行的人民币的离岸指数,今天就不跟人大的指数打对台了。但是,确实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的。SWIFT统计的情况,从排名,在去年年底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增长最快的还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但是到今年上半年,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一季度以来变化增长最快的转到欧洲,我们看到荷兰、法国,然后上面还有新加坡。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已经跳出了原来的区域,在欧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这两张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香港它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是在明显的下降。我们看到说,2012年下半年的时候市场占比达到85%,到年底78%,今年一季度继续下降到74.6%。这个角度讲,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推进,对香港既机遇,更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不断的挑战,这个大饼不断扩大,但是比例是旨在不断下降的。这是第一个挑战。

香港市场发展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来自国内不断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一点在香港感觉特别明显,就是国内最近的各项人民币相关的改革政策不断的推出,而且全面开花,就感觉我们的研究员甚至有点跟不上这个变化。所以,今年很快有新的政策出来,而且不断有新的政策出来,这样每一项政策都会对具体的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在了解和吸收以及做出策略这个过程中真是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但是,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说明我们在国内的金融改革在不断的提速,这样离岸人民币市场可能真是有越来越大的一个发展的空间。这一点不详细讲了,有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和浅海,以及义乌这一系列的改革,然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也分了很多方面,这点银监会的同志和人行同志都在这儿,就不详细展开了。

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来说,自贸区的发展它意味着人民币资金在进出中国更加便利之后,试验区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将有机会连成一体,有助于扩大整个离岸市场的体量和规模,这是一个咱新的变化。第二、对香港影响比较大的可能就是沪港通,4月10号的时候李总理在博鳌论坛上宣布了,随后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出来,最近香港方面也完成了测试工作,总体来说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沪港通对离岸人民币的影响增加了人民币的使用渠道,在10月份之后,应该便利两岸人民币的有序流动,而且对香港人民币整体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出动。另外沪港通的意义不仅仅对于香港市场本身,而是通过香港更多对所有的世界上其他的各类投资者,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来敞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的一个窗口。我不敢说它是一个大门,它仅仅是一个窗口。但是,它即将对香港的人民币的流动性和互联网的资金池的积累带来比较重大的影响。当然,我这里面也讲了一条,沪港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确实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技术性的细节需要解决。而且一旦10月份真正放开沪港通之后,这个相对变化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预想不到的情况。尤其如果出现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对香港的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压力。

下一个就是人民币汇率变化,最近有一系列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措施在出台,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香港离岸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对离岸人民币属于有所放慢。从汇率实际的波动幅度看,这个里面把它放到我们新兴市场莱曼,我说今年的1到7月中旬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兑美元贬值的幅度是新兴市场里面的贬值幅度第五大的货币,今年上半年以来,整个新兴市场的外资流入,推动这些市场的货币升值幅度还是比较明显,所以人民币的贬值越发显得逆流而动。

下一步在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的前提下,我相信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仍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即将为全球的人民币结算业务提供清算枢纽和资金供给,而且希望能够构筑自我流转的良性循环,谢谢大家!

连平:谢谢鄂总,鄂总主要的观点是关于香港市场,人民币市场的特点以及它的影响钢的非常清晰。下面有请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学会国际政策合作部的部长Lim Hoyeol。

Lim Hoyeol:谢谢,我十分高兴能够和大家一块儿参加今天的会议,今天上午我们听到了很多的发言和报告,那么,我只想谈两个观点。第一个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第二个就是韩国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立场。中国的经济在进行转型,从贸易盈余,低成本的生产到高的外汇储备,转型向改善这个产品的结构,平衡的贸易,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像第四张图所展示的那样中国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快速的增长,而且中国金融市场也在快速的扩大。人民币与美元或者欧元相比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人民币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成为一个国际的货币。比如说在交易网络方面,可以有所建树。但是,尽管如此,中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比较低,而且发展的水平较低。如第二张图所显示的那样,根据韩国的智库,中国市场的开放度只是美国市场开放的23%,韩国的51%,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中国是否能够在改革当中成功,以及金融市场未来的开放,占有着一席地位。

尤其是对于人民币真正的事实上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货币,它的兑换性,首先应该通过汇率以及利率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来保证。但是,利率的自由化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现在要落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是相互交织的,它与中国国内的金融改革相互交织。如果一个人民币转换的平台在上海建设,那么,怎么样搭建起与中国国内市场之间的防火墙,而且利率也可以完全的开放,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低的利率所提供的替代方案给国有企业所提供贷款。所以,比如说在境外开展人民币的兑换,人民币的贸易,可以使得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根据国内的金融制度的改革来逐步的进行。

那么,关于韩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立场,韩国要积累人民币国际化是很容易的,因为韩国对中国是有大量的贸易盈余。现在人民币的结算已经从2010年的数字10亿美元上升大2013年的29亿美元,而且国内人民币的储蓄达到77亿美元,很快上升到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储蓄货币,对中国的出口,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占韩国的出口总比重的31%,包括其他主要的没有11%,欧盟9%,日本6%,对中国的出口可以说是他们三个比重总和,而且在不断的扩大。韩国和中国在7月的早些时候还直接在韩国建立起中韩人民币的兑换,所以在强国高层会晤之后,在中国的国内债券市场以人民币形式投资的额将达到800亿美元,所以海外交易的中韩两国货币的互换,比如说用美国的美元作为中介,它事实上在贸易当中是包括中间交易成本的。所以说,如果我们可以直接互换,事实上我们可以达到节约1/4对中国出口的成本。而且在这个方面,我们韩国在人民币的储备方面并没有像美元的储备这么大,所以,人民币占韩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1%,人民币计价的韩国的外债方面还是比较低的。事实上我们在7月的两国领导人峰会当中,在韩国建立境外的人民币兑换中心,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且对于韩元的国际化都是非常的重要的。谢谢各位!

连平:非常感谢Lim Hoyeol先生,他的主要观点,一个是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他对韩国的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和展望。第三位发言的请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Herbert Poenisch。

Herbert Poenisch:尊敬的老师们,尊敬的银行家,尊敬的朋友们,对我来说,很高兴请我参加这个会,但是对不起,我还是用英文。今天下午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上午一个有David Marsh,另外一位有来自社科院的李扬先生,他们做了重要的两个观点的表述,我不想挑战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概念。大家请看一下这张地图,上午谈了,为什么需要离岸的中心?我们有四种,第一种把它让外国人来做就行了,第二、像David Marsh先生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市场的发展,就像传教士一样,让市场来主导,让美国,让欧盟,欧洲的人和各位都大吃一惊。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第一个就是各位的资金流出了,留到外国人的手中,流进他们的储蓄帐户,你必须要做些什么。他们再把它借给其他的外国人,这是一个比较简介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想把它让海外的市场来主导,不会影响国内的市场。只不过给大家一个趣闻而已。

欧洲美元市场是怎么起飞的?因为美国有美元的管制,所以说他们放到欧洲的市场,欧洲的银行可以储存美元来借贷。所以,这是一些相关的作用。这就是海外市场,就是把资金从境内流到离岸来规避一些相关的法规,或者说税收,或者说是外汇的管制,而且能够享有保密性,这是第一个理想的情景。第二点,我们短期,也就是资金从母国流出成为离岸的资金,然后再回流到母国,大家已经获得了比如说印度,去马来西亚,然后回到印度,中国的资金流到英国的,然后再流回来。第三点,也就是国内的货币供应流出了,然后中国不可能,因为中国存在着资本的管制。第四种是另外一种情形,反过来,如果利率低,海外比较低,它又会流回到你的国家,可以服务金融稳定,或者货币的稳定,在官方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国存在着管制。但是,事实上中国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所以我这儿有一张幻灯片。

你可以看到,离岸的中心并不是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如果你看一看IMF关于离岸中心的报告,听上去并不发挥互补的作用,有的时候它可能是不成比例,可能主要是与非本地居民服务的,所以似乎对国内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你可以看到金融的稳定,比如你可以看这些缺口,他们主要关注是离岸进的体系怎么样服务于全球金融的稳定,他们可以说是破坏这种稳定。所以,当局并不喜欢这种中心。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中心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事实上会发挥主导的作用,它不会影响国内。所以,主要是资产投资与境外。

那么,中国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我理解的对,中国为什么支持这种离岸的金融中心,是因为中国想进行试点,进行实验把它建立起特区,就像80年代那样建立特区。那么,很多人是80后的,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记得20个特区的建立来进行实验,进出口、外汇方面的实验,那么,我们感觉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希望推广这种做法,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建立起离岸的人民币交易中心。如果大家看一下人民币的供需,因为这个决定了利率和汇率。刚才那张图当中显示,C和H的汇率,人民币在香港的汇率以及C和Y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供需来决定的。供应是由进口,你是付人民币,然后人民币流出,那么,外商直接投资,由人民币支付,外商直接投资,然后人民币流出国内。然后有出口的需求,外国人想买中国的产品,他们就对人民币有需求了。还有中国的口行,那么这个支付的体制,现在已经去中央化了,有很多的中心,有中国香港、伦敦和法兰克福,而且流动性的供应,之前发言人也提到了,也是经过中银香港,所以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货币的供应流入到香港,然后回流,从中国留向伦敦,再回流。所以,可以看到这种流动性的机制,通过各种各样的离岸中心需要得到设计。

所以,灵动的管理,我指的是在每个离岸中心的灵动的管理。我最后一张幻灯片也就是中国所面临的选择。有限的国际化是可能的,我们可以设立管制,如果能够比如限制到非中国公民,这是第一种类型,今天上午也谈到了,如果要取消资本的管制,在国内引入市场价。那么,目标就是取消对美元的依赖,要想大家提高比重的目的,就意味着不仅在进出口之间更多的使用人民币,这也就是实现平衡两条腿走路,如果只是进口一次使用人民币是不能平衡的,我们必须进口和出口都用人民币结算。另外一种就是进口设定一些离岸中心,出口再设定一些离岸中心。

我要谈的第二点,就是在我们逐步的取消资本管制的过程之中,中国要建立一个国际支付清算系统,这样的一个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已经有规划了,但是,应该跟中国自己现有的国内的支付系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一个是负责国内支付结算,另外一个是负责国际的支付结算,两个系统下有独立的帐户,但是结合在一起会有一个集中统一的清算系统,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支付结算的体系。据我所知,在上海已经有这样的一个准备工作了。

最后,再看一下中国要不要加入CLS,CLS指的是持续联系结算行,是美国注册的银行,它主要用于对冲Herstatt风险,Herstatt风险大家都知道,中资银行要加入CLS银行,建立一个人民币的额度,从而能够对冲相关的对手方的风险。最后如果在离岸中心有人民币的头寸了,当然要把它用出去,大家都在找机会把这个资产进行投资,之前的发言人,包括David Marsh也都谈到了外汇储备的私有化,要促进双向的流动。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有助于这样一个双向的流动。

最后一点,就是要鼓励大家去使用对冲的避嫌手段。另外,在中国境外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标价的证券,谢谢!

连平:谢谢Herbert Poenisch先生,Herbert Poenisch先生的观点似乎还是比较冷静,对人民币海外离岸市场的发展未来的路径也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值得我们思考。

下面有请台湾永丰金控策略长张晋源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张晋源:大家好!我叫张晋源,我是在永丰金融控股工作,我发言的材料是用中文来写的。首先,我的名字叫张晋源,代表我的父亲是从大陆的山西来的,我从来在小的时候不认为我有一天能够来到大陆,没想到今天能参加研讨会。这个什么意思?很多人在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也是认为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但是只要坚持,只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所以,我不但来到了大陆,还参加研讨会。

2009年,永丰金控在台湾,当时人民币在台湾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不断的呼吁台湾的政府,把人民币国际化这件事情当成一个重大策略来考量。因此,我今天的报告有目的性,主要想要呼吁的是台湾支持大陆做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流通,也希望大陆能够支持台湾来打造人民币的离岸中心,我会在往下的简报里面说明这个逻辑是什么。

首先,我们一开始要说明的是整个台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大陆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然后我们来说明一下,台湾发展人民币也不单纯完全是为了大陆,它有它内在的诱因,然后说明一下人民币在台湾发展的历程,最后有感社会的反映和一些挑战,最后就是一些结论。

我们看到第一个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大陆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一般性的意义都有,任何一个离岸市场对货币发行国都有一般意义。但是,台湾有它特殊的意义,第一、两岸的实体经济关系非常密切,2014人民币的报告里面讲的很清楚,它必须架构在实体经济往外推,在这个情况之下,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总额累计1382亿,今年的1到5月投资也排名第二位。两岸的贸易总额占大陆的贸易总量的4.7%,排名第四。第三、台湾对大陆享有很大的一个贸易的顺差,也就是大陆有逆差,19%到台湾去,排名第一,不好意思,赚了很多钱。第四、从2008到2013年台湾到大陆的旅游人数已经增到500多万,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增加的速度缓慢的结果是因为很多台湾人已经住在大陆了,大陆人也开始到台湾旅游,目前在台湾的旅游人数达到36%。

第二、台湾对大都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有很重要的诱因,我们有两种做事的方法,第一可以选择一个事倍功半的地方,做一个昙花一现的工作,或者可以选择一个事半功倍的地方做可持续性的发展。台湾具备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一些客观条件,它推动起来很容易。第一、我们刚刚讲的最大的贸易顺差到了台湾去了,这个人民币自然的流入,这个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不用太努力。第二、台湾对大陆的产业投资的需求非常大,直接投资趋势化的能力很强,第三、两岸金融利差高,推生金融投资意愿。第四、同文、同种、沟通容易,市场衔接,因为文化、语言在思考上的逻辑是有相关性的。

第三、台湾可以同时完整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三项功能,贸易旅游可以促进支付,直接投资和利益可以补助投资,长期的顺差形成储备人民币作为央行储备的一个条件。同时可以取得三个核心的功能,有什么好处?它可以去观察这三种功能的互动之间对于政策的制定是具有一定的经验值,也可以让政策的制定更有全面性,更加稳健。

第四、台湾它可以把人民币扩散出去,台湾在全世界占的贸易总量,它的全球的供应链,以及它的贸易顺差,外汇存底都形成一定把人民币扩散到它的产业链,扩散到它的金融投资,扩散到它的旅游人口上面的一个发展,这个对于人民币往下一步走是非常有好处的。很多人可能怀疑,我举两个例子,第一、最近越南跟中国有一些摩擦,所以他们决定要烧工厂,结果烧的都是台湾的工厂。第二、即使在十年前我在泰国做调演,15年前的时候发现曼谷就有7万多家台商,所以这样人民币的扩散效果就会开枝散叶,会放大。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不单单是满足一个金融的目的,整个大陆有两个很重要的需求,第一个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柱。第二、有关于这个直接金融发展的时候,它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度,需要一些经验值。那么,台湾在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时候有两个附带的效果,就是第一个从台湾到大陆来的中小企业已经有八万多家,这还不包含很多个体户。那么,台湾的金融机构它累计的人民币的资金池可以有效的解决现在大陆的台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同时可以在台湾发行人民币宝岛债,以及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直接促进金融的一个发展,这是一个很有实体意义的。

市场的发展有它的地缘性,第一个是地理上的距离很近,第二个是文化上的距离,语言、传统、认知都一样,感情上有加分,加入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在台湾没有办法发展,到另外一个地方发展有一定的困难。第二、在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当然香港是很重要的离岸市场,但是只有香港是不够的。第三、它是跟市场赛跑,既得的利益者已经成为国际货币的区域,它绝对不会乐见这一件事情。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以自然人为主,持续稳定的一个过程。因为大的财团,大的金融机构翻脸跟翻书一样。

在台湾方面的好处就不说了,直接走到第三项,也就是人民币在台湾发展的历程,它的重点在下面。我们看疑虑,光光在台湾地区外资投入TRF放空人民币的契约量高达1.2亿人民币,整个人民币的存量在海外2013年底不过1.5万亿。所以,所谓的唱空中国不是一个口号,早就是一实际上的行动。

最后,看一下结论,要尽速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推动货币直接兑换,共同排除困难打造人民币直接使用的友善环境,第一、台湾支持大陆推动人民币国际流通,第二、有关于RQFii(音译)一千亿的设定等。

连平:非常感谢张先生,张先生从人文关系和经济关系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在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前景,应该说他是比较乐观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心,也提了非常好的一些政策措施。请下一位发言,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文泓女士。

李文泓: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简要概括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现在的发展的政策和现在的发展状况。第二、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谈一下我对人民币国际化两个方面的看法。目前跨境人民币的经常项目已经在全面推荐,试点已经在逐渐淡出,政策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资本项目也在稳步的推进。第三、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货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展,我们看到到去年年底,人民银行已经和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整个授信协议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这是政策层面的发展。业务层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增长的非常快,目前的人民币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的支付货币。第二、人民币在跨境投资和融资业务方面也在不断的稳定的增长。第三、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也是必须迅速,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刚才鄂志寰女士已经给大家介绍了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情况。同时,中国台湾、澳门、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等地方的离岸市场也在快速的发展,近期看到法国、卢森堡和韩国也相继建立了人民币清算的安排,这都会促进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这是第一个方面,有一个简要的概括。

第二、谈一下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一些挑战。第一、目前在境外使用人民币,一些内在动力还不足,首先美元的融资成本更低,市场的流动性更好,而且目前人民币还是存在比较强的升值预期,为了避免汇率的风险,我们看到海外的企业一般会比较少的选择融入人民币。第二、我们看到我国的出口的企业,目前还是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定价货币的选择权是有限的,我们主动选择定价的货币比重的权利还是有限的。第三、跨国公司目前他们的成本主要还是以美元等主要货币在计价,他们的资金结算中心也大多数选在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那么从现金流的匹配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融资和支付结算这些业务他们也比较少的选择人民币,这是第一个方面的挑战。

第二个方面的挑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产生的货币替代效应仍然在使外汇储备被动的增加。目前我们卡到人民币贸易结算还是呈现出以进口支付为主的局面,也就是进口比较多的采用人民币,出口还是用美元等这些外币为主。进口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会使进口购汇减少,这样使我们原来预定的目标,也就是减少外汇储备和外汇风险头寸的政策目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的挑战,我们要关注人民币套利投机和跨境人民币资金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我们看到目前在离岸的人民币市场上,人民币资产配置的渠道还是比较有限的,就是说人民币的资产投资的品种还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境外人民币的收益是低于国内的在岸市场,再加上目前人民币还是有比较强的升值预期,就使得离岸人民币的套利投机的需求在加大。另外,一旦国内的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的与其改变,又会使离岸人民币套利需求减少,这样可能导致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增加,就可能会对国内的经济、金融稳定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冲击。

目前我们看到,我刚才所谈到的挑战这些方面已经有一些积极的进展。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一些大型的跨过企业,像西门子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重要的结算货币,也看到像原油、黄金等一些大宗商品的交易的领域引入人民币计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的加大,套利交易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所以,当前虽然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的国际地位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是会不断的提升。

最后,谈一下对人民币国际化两个方面的看法。第一个方面,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仍然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一国的主权货币要成为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货币,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储藏的手段,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作为在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上对全球经济有重要贡献的这样一个经济体,人民币应该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方面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的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应该渐进稳定的推进。第一、我们还是认为应该以我为主,稳步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自身的硬实力,软势力和美国欧洲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我们金融市场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完善,我们制度体系还存在一些差异,所以我们货币的国际化还是需要科学的规划,有明确的步骤,而且要稳扎稳打的推进。

第二点,认为应该以资本输出和产业链升级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战略重点。我们认为应该继续以贸易投资等真是交易为基础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企业这种自主对外投资的能力,促进企业在全球获得有助于提升产业链定位的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等。这个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本国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成为组织全球资源配置,生产、销售和定价的中心,占据全球高端的产业链我们才能拥有采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的这种选择权。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探索,在我国占主导的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交易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具有国际结算、计价和储备功能的货币。

第三、要积极稳妥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的人民币业务,推动国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为切入点,依托在岸业务以及人民币的业务优势,加强离岸和在岸联动的营销,拓展和巩固与大型跨过企业和走出去企业的业务合作。

最后,应当相应的推进国内的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应该说人民币国际化对我们货币当局,对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当要和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要相适应。目前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以及在岸和离岸的人民币资金存在比较大的价差的情况下,要注意可能不断增加的这种跨境的套利交易,注意这些跨境交易可能对国内货币政策以及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还要和我们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我们的监管能力以及宏观调控的能力相适应,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推动国内金融机构业务的国际化,他们会面临的交易对象,风险来源,法律框架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深入的研究金融机构在法律环境,客户基础,并表能力,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我们一方面是地方金融机构内部的治理机制,风险管理能力。第二个方面要加强市场机制的建设,加强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个方面要提高货币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水平。同时,还要强化跨境风险的监测、预警和管理,加强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协调配合,有效提升我们这种跨境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监管能力,谢谢大家!

连平:刚才李副局长重点是讨论了人民币国际化所遭遇的一些挑战,以及我们未来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最后,我们一位发言是海通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女士,我们有请!

胡一帆:大家下午好,大家刚才已经从各个方面讲了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我更从市场的角度讲一讲。就是沪港通可能会对香港的离岸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认为这个影响会非常大,可能是现在的影响大家都集中在沪港通可能会对两岸的股票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会对离岸市场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催化剂,成为离岸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标杆。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发展到香港市场已经相对比较不成熟,人民币在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人民币的体内循环,离岸市场实际上是人民币的一个体外循环。离岸市场的钱比如用到国内来,实际上是一个跨境循环。我们知道人民币标志,就是离岸市场是否真正发达,实际上需要看人民币离岸市场,就是在人民币的体外循环到底做的怎么样。现在大家知道,在人民币的市场上,实际上虽然在香港这个市场上,但是实际上还大部分都是跨境循环,给大家一些数字。比如说在香港现在人民币的存款已经达到一万亿,但是80%的存款是在银行里,是存款凭证,或者活期存款,大量的人民币在银行里,不是活跃的货币,大部分都是用作跨境贸易,然后跨境的贷款,比如说像到去年跨境贸易已经达到接近五千亿,另外人民币可能就是买一些QFii、RQFii的产品,像QFii的产品在香港到现在已经发展到500多亿,这还是一个跨境循环。所以,人民币在香港市场要发展一个离岸市场到底干什么用,实际上是不明确的。我觉得沪港通的开始,就10月份可能会从这个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让人民币市场真正活跃起来。

大家知道,在沪港通的设计上,一共5500亿北向,也就是香港资金流到上海3000亿,上海流过去2500亿,每天的资金额上限是130亿,但是这130亿是买卖加总最后的净流量。所以,意味着这个可能会带动上百亿,上千亿的人民币的流动。大家知道沪港通在设置上非常巧妙,是绕开了中国的一个外管局的管制,这个钱是香港港交所和上海上交所直接交易,并且中国的结汇中心只看到港交所,香港的交易结汇中心也是港交所一家。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流回中国的交易中心直接是人民币,而不是港币。所以,这意味着每天在香港市场上会有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人民币的交易,你要买中国的股票,你就要在香港市场上换汇。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市场在香港市场有频繁的每天的交易,这将大大促进人民币在市场上体外循环,一旦每天有上百亿,上千亿的体外循环,会大大刺激人民币各种产品的产生。刚才鄂志寰讲到可能有一些担忧,觉得在结算上面,我觉得这不用担忧,因为每天有一个上限。所以,人民币的存款上面有一万亿,这个不值得担忧,这才是第一层次的。

第二层次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影响,我觉得这个市场上还没有完全关注到,就是对MSCI,新兴市场这个指数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MSCI,新兴市场指数,实际上在全球的资产配置当中很多都是按照这个指数来配置,即使被动性的配置,差一个点就会带来上千亿的的流入。现在在MSCI指数当中人民币占到的,就是中国的市场占大18.9%,但是中国在全球的证券交易量实际上在新兴市场当中体量是27.7%。为什么有一个差距,因为我们A股市场部被算在之内,按照MSCI资本市场不开放,不能自由流动。中国提出比如现在有RQFii,有QFii,至少应该把这部分算进去,至少比重当中中国的比例可以提高。实际上在6月份最近的讨论当中,这个提议又被MSCI驳回了,根据各个专家的讨论,虽然我们有RQFii,QFii,但是还有很多限制,不能算一个完全流动的市场。这个沪港通在4月份宣布以后,和港交所已经有了密切的接触,我觉得10月份慢慢开始流动起来,这个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我自己预计,可能一两年内会达到20%,25%甚至这样的比例,这个会为中国带来大量的人民币的资金在香港市场。所以,这个就是大大的活跃了香港的真正的离岸市场。离岸市场的活跃程度和规模也决定了中国是否能够真正走出去。所以,我们现在拭目以待,我觉得是继QFii、RQFii之后,沪港通会成为离岸市场发展的又一催化剂,并且中国首个在个人资本下的首个开放,所以我觉得会对整体的发展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谢谢!

连平:感谢胡女士,她非常聚焦,针对沪港通谈了许多很好的看法。我们六位演讲嘉宾发言都已经发言玩乐,由于大家的支持,时间控制的还是不错。但是,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因为在17:30以后还有一场跟这个阵容差不多比较强大的一个单元的讨论还要继续,所以我们这一个讨论在17:30要结束。所以,下面请各位评论发言尽量的简单,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发表一些评论,也可以提一些问题。另外,评论发言就不再请到台上来了,就请在台下,我们会把话筒送过来,这样比较简介一些,节省时间。

下面请第一位评论发言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副校长Rainer Klump。

Rainer Klump:谢谢大家!谢谢主席!时间过的很快,我的评论将会聚焦于一点,我觉得Herbert Poenisch刚才给大家提出了一个观点,也就是离岸中心的发展反映了中国要重现这种特区的做法。那么,用各个不同的方法来发展外汇,或者是金融的市场,是否整个市场也会自发的发展起来。或者说现在要抵消现在市场已经发展的一些动向。所以,我觉得他的这些观点您认为这些国际机构之间的竞争意味着什么?是否会有五到十年的时间,我们要等五到十年的时间才会看到两者之间的竞争,究竟是否是市场反映的更快,究竟哪个方面更有效,或者我们有一个因地制宜,按地区来分的做法。能考虑到这个地区和这个机构的客户,把他们的需求考虑在内。

连平:Herbert Poenisch先生在其他几位发言人发言之后,你可以做一个回应。第二位请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的顾问委员Gary Smith。

Gary Smith:我会很快的谈谈我个人的观点还有一些预测。现在世界已经做好准备了,做好准备更多的货币加入到国际货币体系当中来。有些是非常精致的,有些是非常微妙的。人民大学在今天的这个讲台上谈到了国际货币,你可以看到,有美元,还有欧元,事实上根据在过去30年当中有一些评论家认为欧元几乎都濒临死亡了,但是欧元仍然存在,因为中央银行并没有倒闭。总的来说,欧元没有倒台。我想大家可以从中解读的就是,世界上如果说看到美元的份额上升,事实上世界是没有什么利益可图的。上周有不少中央银行都在谈到过分昂贵的优势,比如有关法国银行,谈到这儿事的时候,我当时事实上还比较紧张。就我所发出的这样一个讯息,我在过去一年当中发出这方面的讯息没有人是来自于美国美联储的。但是,一些回应是来自于国际的其他国家的央行的。

事实上我们应该关注这一方面的变动,事实上美元站在各国的外汇储备的比重已经达到峰值了,不会再增长了,从长期来看,其他货币所占的份额会上升。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人民币还有其他的能够带来利率的也就是能够带来一些奖券的这些货币也会上升,这对于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连平:非常感谢!地三位有请法国巴黎银行的首席银行家陈兴动先生。

陈兴动:第一、中国人民币走向国际,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势不可当,现在它的动力不仅仅是来自于中国,动力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国际市场,现在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毫无疑问是上升的,中国不要说是贸易结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对这一轮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全球金融体系再造和改革采取一种非常被动的,不积极的态度。那么,就导致整个社会,整个国际市场和各个国家对未来的货币体系表示一种巨大的担心。我个人的感觉,今天一天听下来以后,这个世界将会出现若干年的不安定,各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新的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毫无疑问人民币既是机会,也是一种压力,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大规模上升。再加上最近刚才Gary Smith提到的法国巴黎银行的罚款表现出来的美元霸权,这种霸权是许许多多发展中国家不愿意看到的,担心的。今天可以发生在法国银行,明天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的银行。为什么是发生这么大的一个数字,他说多少就是多少,这是一种霸权,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观察到,听到刚才李局长的评论,听到今天早晨李扬的评论,我们毫无疑问也感受到中国在这方面各方面很多东西没赶上,我们这个里头讨论的最多的东西就是海外的、境外的离岸市场,离岸市场的建设。我们现在离岸市场最近讲的是最重要的讨论到的是第三方的人民币使用。第二、如何在海外提到有人民币的投资产品,刚才张晋源先生谈的非常好,如果说台湾的公司可以用人民币来支付,它在台湾跟其他,比如像泰国、越南,在其他地方的投资,这是第三方使用,也许更多了。我们现在做到的个,自己的观察已经建了9个所谓国际人民币的结算中心,但是我们还有结算体系没有起来,9个结算中心肯定是不够的,要覆盖全球,满足24小时不间断的人民币交易的需求,恐怕还是要做更大的努力。

管理当局,李局长你们不是直接的,特别是货币管理当局可能要赶上这个形势。我今天早晨提的问题,问国际社会怎么样怎么样,其实就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在这方面,如果不去推动,不是大声在新闻媒体上呼喊,而是实实在在帮助人民币,它已经这方面已经出来了,管理当局比较有所作为。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将最大推动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只有开放给国际投资者一块儿来玩我们这个股票市场,我们股票市场才能搞起来,中国人需要有国际的力量在这里起作用,谢谢大家!

连平:最后的观点也很清晰,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将来的路能够走得有多远,很关键的取决于国内的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以及它的开放程度。下面有请上海博道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先生来评论。

孙明春:咱们讲离岸市场的发展,我在想它这个管辖区也不是中国人可以管得了的,哪怕香港也不是我们直接能管得了的,我们在这儿讲离岸市场的发展,从什么角度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资金入口和出口,刚才兴动提到有九个离岸市场,很多地方,尤其发展中国家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有这种需求,用人民币做交易也好,做结算也好的需求。如果让离岸市场发展更充分,或者更普及,是不是可以更慷慨一点,允许更多的地方去做同样的业务,我不太懂,我不知道技术上开一个新的离岸市场有多么难,从支付方面,清算方面有多难,但是确确实实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们可能没有必要把每个离岸中心当成这么大的一个礼物送给某一个国家。我想应该有需求就给他们做。

为什么这么讲?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有它的水到渠成的部分。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要为我所用,为中国人所用,怎么所用呢?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的人都明白,中国经济现在面临一个巨大的去产能的过程,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越来越差,像钢铁、水泥,消耗能源比较大的行业产能也比较严重。同时,由于这些低端产品不再具有竞争力,我想下一轮的产业转移可能是不可避免,这个产业转移可能要从中国转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两缺口的问题,就是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问题。那么,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融资,同时融资以后帮他们做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使用人民币作为一种贷款,或者融资的工具,其实是一个一箭双雕的事情,是一个双赢的时候。包括我们提出要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包括刚刚成立的金砖银行,我想将来都可以有更多的人民币相关的贷款,我们自己双边的人民币的贷款也可以接着做。

这就意识到,很多接受方他可能是发展中国家,是不是他们还要把这些钱都要到离岸中心去用,这个我还真不太懂,比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他们想用,他们有这种需求,是不是也把这个口给他们接上,台湾跟他们之间也就可以再接上,这个技术性的东西我不懂,我希望在座的专家也能考虑考虑我的这个想法,谢谢!

连平:孙明春先生所讲的这个想法,就是有些类似于人民币的马歇尔计划,请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先生做点评。

向松祚:听了一天会,要讲出新意已经非常困难了,第一句话,刚才Gary Smith提出美元的地位在逐渐下降,其实美元的地位仍然是上升,甚至大幅度上升。比如看美元储备,根据不完全的统计,金融危机之前,美元储备不到七万亿,但是现在已经快接近13亿美元了。在这么一个美元储备被大幅度增加的条件下,其他货币对美元的替代变得非常艰难。为什么我们买石油要用美元支付,这个过程可能会变得更加的艰难。那么,美元的流动性非常高,所以就提出一个问题,刚才他们讨论的离岸市场,很多朋友都讲了,无论我们离岸市场多么重要,离岸市场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能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终取决于国内的金融市场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性市场,我认为这是对中国最大的考验,有没有这个勇气和魄力,把上海真正变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外国投资者都可以拿人民币在上海购买中国的股票,我们能不能下这个决心。现在日元的国际化的水平为什么和日元的经济地位不太相称,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日本不愿意放开它的金融市场,当然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因素是日本不愿意放开自己的金融市场。

第二句话,刚才我们谈离岸市场,我觉得很快我们离岸市场的发展,如果离岸市场发展非常大,马上会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产生更加强烈的冲击,这时候有可能使得国内的金融当局,包括央行,包括监管部门,甚至最高决策层面,可能会对离岸市场的发展产生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这里面有三个套利,一个是人民币本身的套利,一个是人民币和外币之间利差的套利,一个是人民币升值的套利,这三个套利对我们人民币流动性的管理产生非常大的挑战。有两个选择,不让外面的钱进来,管起来,第二个方法就是勇敢的开放,这个决策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包括金融监管层,这个决定并没有下,这个决心能不能下是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个根本挑战。

第三、今天大家没有提到的,就是关于港币的地位。香港现在是人民币的最主要的离岸市场,今天上午有一位嘉宾讲到很快香港会落后其他的市场,我认为这个里面主要的因素就是香港特区政府,包括香港特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小平同志当年批评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话就是我认为香港有一点小脚理论,他们在发展离岸市场,特别是发展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交易方面走的步子太慢。他们担心人民币取代港币,但是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港币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港币必须要转过来明白港币是跟人民币挂钩,还是跟美元挂钩,还是取消港币,直接就人民币,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要研究,谢谢各位!

连平:谢谢向松祚先生,提出了非常尖锐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的摆在我们的面前。接下来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涂永红女士做点评。

涂永红:我也是讲三个观点。第一、我认为离岸市场的发展已经从一个阶段,从亚洲应该是更多的向欧洲,向非洲,向拉美州的扩展。尽管亚洲是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但是现在来看,中国跟拉美,中国跟非洲之间的投资和贸易的发展更加的迅速。那里边也有大量的人民币的需求,所以我们市场的发展显然落后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全球布局上面,离岸市场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布局,我们认为离岸市场的发展应该跟随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现在的丝绸之路的建设,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就是经济的发展里边都应该有我们离岸市场的布局,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认为在离岸市场的发展当中,应该更多的鼓励国外的金融机构和国内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中资机构在外边做离岸市场的业务的时候,由于种种的这种因素的限制,可能是在亚洲做的比较好,但是在其他这个欧洲,还有拉美、非洲显然有它自己的局限性。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外资机构的网络和他们的品牌推动人民币的业务,进行人民币产品的创新。

第三、在发展离岸市场的时候,事实上应该要考虑到他们对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冲击在这个上面我非常同意向松祚刚才他的观点。这个离岸市场必然和国内的市场在利率、汇率方面都有很大的联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会对国内的定价机制形成很大的冲击。那么,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在这一方面,是需要一个是有一种新的可能是管理的模式,那么,这样才能保证国内的金融体系稳定和健康的发展。谢谢!

连平:谢谢涂永红女士,最后我们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先生做点评。

王文:刚才向松祚先生把我想要讲的话都讲玩乐,非常精彩,我完全同意,首先向货币所致敬,很了不起。我就一个点评,一个问题,一个点评就是实际上刚才听了一天的会,我觉得尤其很多外国来的朋友,我在话语中感觉到这样一种味道,尽管好像绝大多数外国朋友都没有说,这个味道就是有一些总感觉好像担心人民币国际化对现有货币体系和美元霸权体系的一种挑战。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我觉得而且是一种误解。刚才其实很多学者都说,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与其说是政府的推动,还不如说是市场确定的,与其说中国是主动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不如说是被动的。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为什么走那么快,很重要是因为人民币的套利,因为获利了,人民币走的那么远,全世界都获意,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与全球分享崛起的重大的表现。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能够走多远,还有一个条件,现在狙击人民币,做空人民币的现象太多了,如果不停的往前走,最后走到中途,最后中国人受损了,因为历史上可以看,很多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都曾经遇到很多风险,遇到很多风险的时候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退回来。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否能够一直走下去,取决于世界愿不愿意接纳中国的崛起,以及愿不愿意和中国的复兴一块儿分享世界的利益,这个我觉得是全世界在座的那么那么多国际上的外国的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你不能太欺负中国了,你老是获取中国的利益,你得跟中国分享利益,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当中好像老百姓没有得到太多的利益,都是外国朋友得到那么多的利益。

最后一个问题问李局长,你作为监管层,刚才我非常同意向松祚先生说的,在中央的文件里面同来没有一个文件,包括十八大,或者十八届三中全会看到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字眼。其实今天上午魏建国理事长,前商务部副部长和李扬副院长他们俩之间的关联完全不一样,而且他们俩是中国两大金融界的智库。所以,我非常想问您的一个问题,就是您从监管层的角度看,如何分析和理解目前中国所谓政策层、决策层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这个犹豫的心态,谢谢!

李文泓:您的问题问的非常好,但是我不是最合适的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政策是由央行来负责推进的,其他部门参与,我们提一些意见。所以,您刚才提的那个问题,我非常抱歉,我觉得我不是最合适的回答问题的人。

连平:谢谢,下面我们就有请Herbert Poenisch先生做一个回应。

Herbert Poenisch:我觉得我们看法是一致的,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个问题,但是我们要看一下我们希望把这个国际化放在国际以外。如果你把国际化和国内的货币系统放的太近就会有风险出现。只要把这样一个距离保持好了就没有问题。不管你在海外的国际化的进程有多快,规模有多大都没有问题,都不是风险。但是,一定要把它和国内的货币市场隔绝开来,要隔多久呢?这个就取决于国内的去监管化,国内的市场化,国内的金融改革,这些事情是关联在一起的。到一定阶段,你必须要有一个集中清算的体系,这个集中的清算体系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处理国内的清乱,另外是海外的国际人民币的清算。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但是必须有这么一个体系。所以,不要担心国际化的步伐走的太快了,只要有一个安全的间隔就好。

连平:谢谢!时间已经超过了17:30了,我早有思想准备,肯定是要做检讨的。但是,尽管如此,到最后我想我还是说三句话。刚才好几位嘉宾在评论发言中间都是讲了三点,也不算小结,主要是我自己的想法,或者说可能在某些方面是一种共识。

第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几十年没有改变,现在依然在进程当中,而且未来速度可能还会加快。毫无疑问人民币是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也可能加快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一定是十分漫长的,绝不是五年,十年人民币就能够成为国际货币,要达到像美元和欧元这样的一个地位,恐怕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历程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持续的跟随市场的需求逐步的推进。

第二、刚才有几位专家也讲了这个观点,就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国内的,尤其是主要的金融中心的市场,它的开放程度,金融深化的程度等等,取决于这个市场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因为未来投资与人民币的最重要看中两点,第一个是流动性,第二个是盈利性,所以,这个是对我们未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国内相关的金融改革还需要大踏步的向前推进。但是,既要积极,同时也需要稳妥,因为这个开放所面临的风险不像我们在国内运营中间所面临的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把控的,但是开放的风险往往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所以,政策上需要有前瞻性。

第三、随着境外现在离岸市场不断的发展,事实上同样提出了一个问题,跟我们现在长期讲的一个问题是一样,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靠开放来加以推动的,那么现在我们的金融市场的开放可能未来很大程度上是会有海外离岸市场的发展产生的众多的需求来推动我们这些市场的开放。所以,这个需要我们政策在未来需要有许多前瞻性和针对性。今天这个单元的讨论非常热烈,也很聚焦。无论是六位演讲的嘉宾,还是七位做评论的嘉宾,谈出了非常好的观点,而且还有交流和交锋。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虽然超了一点时间,但是还是要感谢13位发言评论的嘉宾,为我们所做出的非常精彩的演讲!我们这一轮的讨论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圆桌研讨III: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金融改革
文字实录

贲圣林:下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已经从反思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过去与未来,到刚才一节讲的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市场,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提到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国内的金融改革更重要。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一屋不扫,安能扫天下,如果中国国内的金融改革与开放都做的不好,我们如何支撑人民币国际化这样一个慢慢的长途。我们这一节有特别优秀的演讲嘉宾与评论嘉宾,交通银行副行长 钱文挥,Joseph Joyce教授,香港大学中国金融演讲重要宋敏教授,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副总裁肖耿教授,日本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Tomoyuki Fukumoto先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今天参加点评嘉宾的有张斌博士,宣昌能博士,黄金老教授等。下面有请钱文挥所长做发言。

钱文挥: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讲的这个内容主要是两方面,第一个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国际化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稳健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银行经营的国际化不仅是从自身的发展战略来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必然也要跟随着进行全球化的这样一个布局,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一定要跟全球化的趋势相融合。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客观的有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中资银行通过跨境和离岸的金融服务,海外机构布局以及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可以全面深化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跨境的人民币结算、清算、离岸的人民币存贷款,离岸人民币资产管理等等业务,可以促进人民币的输出,扩大境外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未来还将逐步打通人民币境内外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即或境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创新。其实境内尤其在衍生品避险工具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我们国内金融产品相关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其次,中资银行海外布局还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引导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和流动。第二、发挥中资银行的本币数量优势,通过统筹、调配各分支机构的资金池提高人民币的投资效率。第三、作为市场主体,中资银行可以在有助于监控和管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中的流动性风险和恶意的套利风险等等。第三、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具有积极正面的示范效应,这个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目前阶段的中资银行国际化当中的外汇业务,未来在国际化的人民币业务当中中外资银行的合作也将是这个市场有效发展、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

除了商业银行以外,其他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平台和境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也离不开中资银行的配合和支持。目前除商业银行以外,一些保险、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正在向海外拓展。与此同时,香港、台湾、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和良性竞争的局势,包括像欧洲卢森堡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二战以后美元大规模的流向欧洲和日本,美资银行业在这一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上世纪80年代,大量的日本企业涌向东南亚投资设厂长,日资银行业将日元国际化推向了当时的一个新的高潮。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很大程度上是建筑在银行国际化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本国银行,母国银行的国际化,母国货币的国际化的道路是会比较曲折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条。

第二方面,介绍一下交通银行的国际化道路。作为一家资产一万亿美元,年盈利突破10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交通银行长期致力于提高国际更正里。交行的经营化国际化的进程当中有自身的优势,一个是作为中国最悠久的超过一百年的一家银行,自身在国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是交通银行基本实现了群牌照综合经营的优势。第三、交通银行和第二大股东,也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汇丰银行建立了在全球深化合作的合作框架。第四、交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机构覆盖的优势,大力拓展离岸金融业务,现在带12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建立了分支机构。第五、作为首批试点之一,交通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和离岸业务进行了试点。

我们未来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工作。一个是建设完善的海外经营布局,以跟随走出去的客户做强现有机构,完善整体布局。第二、坚持积极的参与香港、伦敦、新加坡、首尔等地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三是探索在上海建立离岸市场。第四、整合资源,加强全球财富管理的平台和全球结算中心,全球清算中心,全球融资中心的两平台,三中心的建设。谢谢大家!

贲圣林:谢谢钱行长,他说了国际化的人民币会倒过来倒逼国内的金融改革与开放,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一定建立在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基础之上,所以谢谢钱行长。

下面一位演讲嘉宾,他肯定要给我们带来美元究竟在哪里?让我们倾听一下来自美国的声音。

Joseph Joyce:各位下午好!我很高兴来到这里,参加今天的论坛,首先,我想指出我不是中国的专家,也不是亚洲的专家,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的确在研究宏观经济,这包括中国。那么,也涉及各位所做的工作。所以,大家想一想人民币的未来将会非常的有意思。第一、我想要回顾一些基本的概念,把它应用于中国。那么,我的工作事实上也因为这个Gary Smith先生等等这些专家而如虎添翼。所以,我想中国的地位事实上在全球金融危机当中发挥了作用。另外,看一看各位所做的选择会怎么样影响未来的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等等。比如我们谈到净国际的投资的头寸是很类似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的损益,或者资债,你可以看到,比如说央行的外汇储备,这将是总的资产。另外,你可以看到,我们国内的外国居民的债务,他们包括哪些呢?比如股权FDI组合,还有国内的银行所用的贷款,还有一些什么债券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债务。所以,非常直接,你可以看到,把资产减去债务,就是净国际投资的头寸。正的是债权国,负的是债务国中国是债权国,把这个净国际投资头寸除以GDP就变成这张图。我们有债务国就也债权国,其他几个国家都是债务国,日本也是一个很大的债权国,印度2011年是一个债务国,英国、美国和巴西,你可以看到,他们都是债务国。

我们要问一下非常聪明的学生,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果你是亚洲的债权国,肯定要从海外收到净数据收入。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债务国,就相反了,你会支出很多,也许获得很少一部分的资产。所以,也有可能这是错的,因为你可以看到同一个国家,比如说这叫净初收入,就是从海外的投资所获得的收入。有些国家他们把这个净国际投资的头寸和初级的收入相比较,有的时候他们吻合,有的时候他们不温和,都除以GDP。比如可以注意我的国家,美国是一个债务国,但是我们却有1.5个百分点的净收入,中国净初级的收入却是负的0.96,而中国是净国际投资头寸的23.1%。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中国的资产绝大多数都是以外汇形式来出现的,今天我们谈到了,基本上90%都是这种情况的存在。

那么,你可以看到,有很多FDI,它有60%,那么还有这个股权等等。这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谈到了资产负债表的构成的时候,可以看到损益与债务方面的比较,你可以看到,股权的收益,也就是股权的回报显然大于债务的回报,所以股权就比债务风险更加大。那么,那些拥有股权的人,他们可以说回报率会更高,他们期待着在股权方面应该获得更高的收入,因为他们风险也更大,而对债务的持有人,他们的回报就比较稳定了。所以说,你可以看到这个资产负债表的构成是非常重要的,看美国的资产负债表可以说和中国是完全相反,中国有大量的股权,而且是发放的债务,中国可以说是持有债务,也就是以外汇储备形式的持有债务,而中国是发行股权的,所以完全相反。事实上不光是中国和美国,很多的新兴经济体他们也有这种方法,也就是比如说很多的高收入的国家,他们都可以说是拥有股权,而发行债务,而很多新兴国家是拥有债务而发行股权。所以说,并不是一定是这样。如果出售股权,在危机当中发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今天早上提到了,你可以看到,如果仔细的观察会发现2008年出现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可以看到,它是正的,也就是净的初级的收入除以GDP是正的,而不是负的,也就是中国当时的数字是正的,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把这个冲击给缓释了,它可能收入很低,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每年都有这样的回报。

另外,给外商投资的股权它却是另外一种情况。所以说,在这个危机的过程当中,这种正常的情况有所改变,也就那些有债务的仍然可以得到收入。那么,你在之前的这些好的投资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这可以说你在这样的资产负债表它出现的情况与我刚才说的情况是相反的。因为在危机当中,他的债务的价值如果下降,那么,事实上会进一步的增加净国家投资的头寸,我一开始给大家展现了。那么,有一些资产开始上升,比如美国国债,所以,利率会进一步的下行,这就是一个估值的效应。

第二个估值效应可能没有那么重要,那就是外币的资产,它对海外资产是用外币计价,而国内资产是有本币来计价的。这样如果利率发生了变化,那么,资产和负债的估值也会发生倒错,会进一步提升你国际投资的净头寸。那么,非利浦(音译)是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自己说,有一些国家做多债,然后和外汇的储备做控股权,这样的一种策略实际上在危机期间提供了一个风险的缓冲,他这段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自己的研究中,也看了一下这方面的一些证据。我们看一下全球金融危机中发生了什么情况,有哪些证据?这些做空股权的国家是什么情况?他们发生危机的风险比较低,需要向IMF借贷的需求也比较低,最后对未来有什么影响,中国未来的国际资产负债有什么变化?我相信对中国落说需要增加股权方面的资产,这样会提高中国的风险收益,同时对美国这些国家进行股权投资也会带来中国货币的多元化,还有就是可以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一个增长的动机,会使得国内储户有更多投资的选择。但是,有一个风险就是风险更高,波动性更强。

另外一种可能,中国要继续增加它债务方面的负债的情况,这就意味着中国借贷的成本会降低,而且债权人可以实现多元化,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那就是波动性更强,风险的暴露程度更高,需要更强的透明度,而且也失去了发生危机时候的缓冲。把两者合在一起,对于中国整体的资产负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第一、它的净投资收益会有所上升,持有的资产会进一步的多元化,但是资产的收益波动性会有所升高,而且对于中国本身的投资的收益的风险会有所降低,一旦发生危机,中国的风险缓冲或者危机缓冲会变得更加的薄弱。这些可能发生的影响都必须要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中国的资产负债进行优化,谢谢!

贲圣林:谢谢纪志宏教授的发言,我听Joseph Joyce讲的时候,其实国家有一个对外资产负债表的管理问题,当他们讲为什么我们是负收益的时候,我想起我们做银行做了20年,你借的是低的,你收益率是通过FDI,这些做套期交易要做的好,必须有风险的能力,管理资本的能力,管理企业的能力。感谢两位今天给我们从另外的层面看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下面有请香港大学宋敏教授。

宋敏:谢谢!今天也是听了一天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确实也很难讲出新意了。但是,很多事情可以重新再思考,我想就这几个基本的问题再提出一些我自己的思考。首先,今天我们谈论的人民币国际化,什么加人民币国际化?我们今天听到了陈雨露校长说,三到五年就可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超越美元和英镑。然后听到魏部长讲的,15年到20年我们可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货币,我们可以超越美元。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看法。但我觉得其实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词本身就是讲的是一个过程,它不是说哪一天,我们人民币就国际化了,哪一个点就国际化了,我觉得这个说法可能都不是很科学。所以,我很高兴看到人民大学有这样一个指标来量化人民币国际化。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指标,把权重更多放在贸易结算这种实体的交易方面,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可能比较快,因为我们已经是第一大的贸易国,我们在全球的贸易伙伴也越来越多。如果说在这种贸易的结算里头用人民币,我相信速度会比较快。

但是,一个货币的国际化更重要的不是实体的贸易,或者FDI这一块,可能更多是金融方面的交易。包括金融方面的风险的管理的能力,今天李扬院长也讲了这个事情,在这方面,中国还是相当的弱,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是一个实体经济的大国,我们GDP已经是全球第二,贸易是全球第一,我们实体经济毫无疑问,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好像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指日可待。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一个金融的弱国,不是一个强国,从金融的市场,从国际市场来说我们就不用说了,我们还没有完全开放。哪怕我们内地的,我们自己国内的金融市场本身效率也比较低,股票市场也不用再谈了,大家都已经非常伤心了。我们有很多银行家在这里,银行的利润怎么来的,还值得推敲,到底是保护政策下的高利润,还是他自己真正的效率。所以,实际上金融体系不够开放,也不够灵活。所以,这种体系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慢慢的实现。

特别说如果要讲到极端的要取代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一个主要的货币,我觉得可能就更加长远了。从历史上来看,今天有两位嘉宾也讲过,美元真正取代英镑是在二战以后,美国的GDP超过英国是在19世纪末,所以经济规模超过它并不能保证你的货币就一定取代它。什么时候取代呢?是50年以后,这50年发生了什么,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大萧条,发生了很多大的事件,在人类史上都是很难看到的事件。然后,在二战以后,美元才真正取代了英镑。那么,我看了一下当时美国的GDP已经超过英国的4倍,所以实际上不是说一倍就可以了,现在实际上中国的GDP还只有美国的一半。所以,真正超过美国的GDP还有很长的时间。

如果我们简单的推理,需要4倍的GDP,就是中国的人均GDP就要跟美国一样,就是你实体经济真正富裕的程度是跟美国一样的,这个我想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量化的概念,而且我自己认为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不能太操之过急,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

第二、为什么要推动国际化?这其实是回应李扬教授上午提的问题,今天整天都在讲国际化,但是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观点,为什么要推动国际化。从历史上来看,很多货币都不愿意主动推动它的国际化,我们讲了德国马克的案例,其实美国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国际化的意愿,当然美国中央银行成立以后,客观上推动了美元国际化,但是是不是为了美元国际化成立中央银行,我相信也不是这个目的。日元在历史上也曾经长期的不愿意主动推国际化。所以,国际化的历史很多国家不希望自己的货币变成一个国际货币,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那样被动的让市场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主动的推动呢?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主动的推动,主要的原因,还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的分析,也就是说,利弊的分析。利有很多,像贸易结算的节省成本,对金融的影响力,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这都跟自己的货币国际化有关,这个大家清楚。那么,成本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其实我看了一些历史上的文献,包括几个国际货币的历史。当时大家担心的一个是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如果我的货币国际化了以后,我的外面流通的货币太多,这里要紧缩的时候,货币又回来了,相当于对我紧缩的政策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历史,从美元也好,现在欧元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货币,实际上它的货币政策的决定根本没有考虑国外的因素,没有受这个影响。所以,这方面我也跟其他国家的一些中央银行的一些研究者进行过交流,他说其实当时可能是过虑了,包括日本。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规模,像美国这样。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发觉美国的市场是最好的,事实证明美国恢复的也是最好的,所以这个不会有很大的担心。

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如果货币要国际化,有一种活法,你必须要有贸易逆差,这样才能把人民币推出去。刚才台湾的朋友也说,大陆跟台湾是逆差,所以很多人民币跑到台湾去了,这是一种说法。在这种说法情况下,如果通过外贸逆差推人民币出去,长远来说人民币会贬值,因为总体是逆差,这时候人家就不原有持有人民币了,这个美元看的很清楚,因为美元是逆差国,但是美元实际上有贬值的压力,从贸易的角度商来说,有一天发现美元不值钱了,这就糟糕了。但是,中国会不会有这个问题,短期我看不到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刚开始,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不成问题。根据历史的经验,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政府的主动的行为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好处的。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应该是怎么样的?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这里头我觉得是多元化的,有些人说是分三步走,从贸易,到金融交易,最后到外汇储备,还有人说从亚洲然后到其他,这种区域化,然后国际化,我认为都是错误的,其实是多元化的,可以同时进行。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我们跟拉丁美洲也是可以直接做交易,交易也可以用人民币,用不着从亚洲做起,所以这些想法我觉得都有问题。

应该怎么做呢?一个是简单的贸易结算,这是最基本的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这里头我简单讲一下,有两种,逆差和顺差。逆差就是刚才讲的很容易推出人民币及贸易的逆差,但是实际上如果中国对这个国家是顺差,其实还是可以通过资本相对输出。主要美元,美元的国际化过程中,实际上它当时也是贸易是顺差,通过资本项目的输出,照样达到美元的国际化,所以这些想法,可能大家都要重新思考。还有一些方法,一个是SDR,就是增加SDR的权重,就是我们现在权重等于零,增加SDR,这是通过现有的国际的金融体系来充实人民币。第二、货币联盟,其实某种意义上是德国马克的延续,德国马克是通过货币联盟欧元整合了欧洲货币,亚洲可不可以通过货币联盟。最后,商品的货币国际化,从历史上来看,英国当时也是跟黄金挂钩,后来德国马克其实也是跟黄金挂钩。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真正要崛起,可不可以自己就宣布我们跟哪一个商品,或者一揽子商品进行挂钩,真正让全球信任你,这也许是国际化的一个步骤。谢谢大家!

贲圣林:谢谢宋敏教授,他刚才讲了量化,我想起他是浙江大学学数学的,他讲的成本分析,为什么要讲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我自己知道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词汇有点像互联网金融,其实央行据我所知,他们并不一定主张用这个词汇,但是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学者觉得这个词汇更加能够吸引眼球。下面有请肖耿教授。

肖耿:非常容幸参加这个研讨会,作为金融国际研究院作为协办的机构见到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今天学到东西很多,我没有任何新的东西。我谈三点看法。

刚才说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我认为最好是叫人民币正常化。也就是说,美元能做的事情,欧元能做的事情,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做?这里面的正常化有三个方面,一个是降低交易成本,现在我看到的所有措施都是基本上在这个方面,就是让人民币用起来,过去我们控制太多,现在减少控制,让大家可以用起来。这个方面中国存在严重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流动性的问题,是一个金融深化的问题,待会儿我会引用几个数据说明我们在这里有巨大的差距,就是刚才陈兴动讲的小脚女人,胆子不大,不仅香港,中国内地也存在这个问题。

另外,除了交易成本以外,还有是风险管理的问题,还有是定价的问题,风险管理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资产负债的问题,这里我就说,最近看的李扬还有马俊他们做的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在资产负债方面做的非常好,我等一下有几个数据告诉大家,这就给我们在降低交易成本,地方流动性和金融深化方面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定价问题,这个定价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我们要人民币正常化为什么,干吗?就是李扬今天早上讲的。我认为实际上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能够定价,就是我们资本的基准价格,而且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符合的基本的基准的价格,这个我觉得是我们所有的人民币正常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改革巨大的差距。而且我们有朗阁严重的,我觉得是威胁和误区。目前有一些产能过剩,有一些鬼城,但是那个基本上是少数,不是我们主要的问题,但是我们宏观政策很希望把那些问题解决,那些问题用宏观工具没有办法解决,只能用结构性的工具,这个结构性工具的关键就是资本价格不合理。资本价格一方面,就是国有企业,一些大的没有效率项目,他们可以在银行拿到7%的贷款利率,但是很多的中小企业,很多有效率的企业他们需要付20%的利率。这个巨大的差距,利差导致经济结构性的效率,这个效率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不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我们最近做研究就发觉,在中国一些最好的城市,比如广东佛山,他们面临的是金融压抑,佛山的贷款占GDP的比例只有85%,全国是121%,上海是184%,北京是220%,就是贷款占GDP的比例。你看了这组数据以后就会发觉,佛山的人均GDP超过北京、上海,从效率上来讲,佛山非常有率,但是他们因为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他们没有办法在目前紧缩的环境下拿到资金。这个是追究最大的问题。

但是我们整个中国不存在风险的问题,资产负债表中国整个国家,我们的净资产有21%的GDP兑国外,兑世界上其他国家,美国是负的30%。风险的角度来说,我们国家没有问题,我们结构有问题,这个结构问题是跟定价,因为中国整个大环境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于美国,美国和欧洲、日本目前是属于病态,是金融危机之后的病态,病态的情况下,它需要打吊针,需要用低利率让它恢复。如果我们金融改革不能够关注定价的问题,我们用西方的病态的在病房里面吊盐水的价格定价机制,适用于中国蓬勃发展,迅速发展的体制,就会产生灾难性的,也就是现在有的一些鬼城,一些还没有产能过剩,它就会迅速变成资产负债的危机的问题。

所以,从三个方面,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严重的金融的压抑。中国在金融企业的负债,在中国是占GDP的18%,在美国占40%,在日本占120%。所以,有很多实体经济拿不到资金,最大的几个IT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是在国外融资,国内融不到钱,另外整个金融资产,占GDP的比例差不多是5倍,美国是10倍。最重要的信息,最重要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的,很清楚的思路,我们到底做什么,这三个方面,我觉得降低交易成本,控制风险,还有要定价,这个基准价格一定只能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来定的,市场是专门来定风险议价,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风险,给他不同的价格,这是市场责任。但是,政府如果不能够帮助市场决定资本的基准价格,整个经济将会蕴藏巨大的风险。这个是我们应该真正的关注的。

最后,如果我们把人民币变成像美元一样,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是不是可持续。像美国那样可持续,我们的经济健康程度是不是像美国经济那样可持续?不光是持续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两百年,所以这个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谢谢!

贲圣林:谢谢肖耿教授,肖耿教授讲了要岗地加以成本,特别讲到要控制风险,讲到金融的核心了,最后讲了一个定价,就是怎么中国现在人民币利率的定价就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他讲了金融压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民币国际化有一定需求是因为国内金融压抑的情况造成的。当然,有可能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倒逼国内的金融改革,改善金融压抑的情况,这个题目如果做好,可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肖耿教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小组成员。下面有请来自我们的邻居,我们的亚元能不能形成,就要看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了,所以有请日本银行的首席代表Tomoyuki Fukumoto先生。

Tomoyuki Fukumoto:大家下午好,我就资本向下可兑换的问题,我觉得国内有两个观点,有一个余永定认为要完成国内的金融改革,主要是利率市场化。但是,另外一个说法应该是先推动对外开放,这样就是推动国内的市场化。这两者之间我觉得是一个度的问题。因为日本也是曾经70年代推出日元国际化的时候一个路径的问题,我今天向大家共享一下。80年代在日本,国际社会舞台上的地位的提高,经济的提高,国内外都有日元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大。主要是美国是逼迫我们设立美元、日元委员会来推动我们的改革,也是里面的一个部分。

但是,那时候我们的态度,对外开放和国内的利率市场化有两个态度,一个是对日本项目的自由化是比较积极,但是因为那时候日本央行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方面比较担心,所以他们对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还是比较谨慎的。最后导致放开资本管制比较快,但是放开利率管制比较慢。主要是1980年我们基本上是实现了资本向下的可兑换,话是这么说,但是还有很多限制,但是1984年的时候,我们允许把欧洲日元的资金送至日本国内,然后1986年成立了东京离岸市场,这两个事情是比较大的,这1986年之后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利率市场化是到1993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化完成了,1994年国际存款的市场化完成了。所以,还是日本项目的开放早于利率市场化。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因为80年代后期,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央行只能通过形成性的贷款的管理,就是窗口指导,每年大概允许你们的商业银行可以增加多少个贷款,这种方式来进行货币政策的。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开放了欧洲日元市场和离岸市场,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是日本商业银行很聪明,在东京离岸市场筹措欧洲日元资金,因为80年代允许海域分行可以贷给国内的企业,这样有效规避了国内兑日的窗口指导。80年代后期,我们欧洲日元贷款迅猛增长的态势,这是很明显的。所以,这是大大削弱了我们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实80年代后期有一个是欧洲日元市场的余额超过了国内的拆借市场,有这种情况。这表明什么呢?我觉得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与日元的国际化不同,我觉得很重要的不同还是中国的国内需求很长,这是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无疑的事实。

然而,如果日本向下的可兑换太早于国内的市场的改革,有一些问题会出现。我觉得一个是资本项目日元化不要太快于国内的金融改革,国内的金融改革至少与资本项目的日元化同步走。但是,我们80年代后期的一个教训是不仅仅是利率市场化了,那时候我们的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有,但是还没有限额保护比较完整的存款保险制度。我们等到2002年才允许限额保护的存款保险制度。还有那时候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比较薄弱,而且包括央行,都有反思,就是监管方面还是对迎接金融自由化带来的一些冲击不太了解。所以,我觉得国内的金融改革不仅仅是指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还有金融机构的治理机构,然后加强监管,这些方面一套的改革跟资本向下的可兑换是同步走,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谢谢大家!

贲圣林:谢谢Tomoyuki Fukumoto先生,他讲了日本的经验,真的值得我们借鉴,窗口指导其实是日本发明的,他们还发明了量化宽松。不过他说了有一点,国内金融改革特别重要,他讲了存款保险,不光是价格,就是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就是监管制度,存款准备金,然后更主要的是商业银行,或者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它本身的公司治理行为是不是规范,是不是合理,这方面都很重要。

下面有请IMI自己的学术委员,财政金融学院的副院长赵锡军教授。

赵锡军: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前面很多专家讲到很多精彩的观点,到我这儿是非常难讲了。但是,不管怎么说,硬着头皮也要讲一下。我讲三点。

第一、本来我有一个稿子,稿子的题目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梦”的货币诠释。后来一想,讲那么多,基本上内容都齐了,大家都听到了,临时换了一个题目,就是刚才我们副所长向松祚教授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多远这个问题。我想这个讲一讲,能走多远。

我个人理解,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多远,应该说跟我们的思想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跟我们的境界有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现在看,我们认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认识上面,那么如果我们把金融投资,金融交易这块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那么这个实体经济就是贸易和FDI,在国际化这个层面上来讲。也就是你的货币国际化是服务于你的贸易和服务于你的FDI。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国际化就差不多,已经足够了。我们在不同的跟我们有大的贸易的地方搞了离岸的结算中心,安排了货币互换,也安排了一些其他的保真性的制度。另外,我们的银行也走到了这些地方去,通过金融机构,通过银行来提供这些贸易方面,职业投资方面的计价、结算、清算,以及部分的流动性,以及部分的风险管理。有些规模的离岸中心,离岸市场就足够了。

我们如果是用国际货币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来讲,这个国际化指数,只要在2%到4%之间就完成了这个动作,至于跟我们有贸易的这些无论贸易伙伴也好,还是第三方也好,它在贸易中间,直接投资中间,是不是用人民币进行支付,进行结算,我觉得最多4%的国际化指标就能完成这个任务,这是第一个认识。

但是,如果说按照上午陈雨露校长他提到的所谓我如果认识不是说简单的你服务于实体经济,是要更进一步,说要提供跟你这个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地位,在其他方面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公共产品,这个思路,这个境界,这个认识,显然我们这个国际化就远远不够了。因为如果作为金融方面你要提供公共产品,承担国际大国的相对应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你必须得能够取得你的货币也好,你的其他的金融方面的供应也好,你要稳定全球的金融体系,你要能够为全球的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以及你要承担最后贷款人这个角色。这样就使得人民币走出去,或者国际化要向纵深来推进,从贸易这个领域里头,你要向金融交易,资本市场等等等等一系列领域里头推进。而后面这一步是非常难做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刚才在座的几位专家都谈到了,特别我非常同意肖耿教授的提议,包括里头金融市场的建设、改革,定价机制的完善等等,我们都没有完成。说实话,在这个领域里头,如果你要做这件事情,你国内金融市场是要开放的,向外开放的,资本帐户你是要开放的,而我们现在远远没有做好这两个方面开放的准备,所以想做这件事情,你要对国内这些准备要做好,这就牵扯到我们这一段的主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改革的问题。我觉得要改革,我上午听到了David Marsh和Herbert Poenisch的发言很受启发。改革方面,我觉得至少是第一步你的国内的金融市场的价格,利率要完全市场化,要形成能够反映风险的市场基准,也就是我们的收益率曲线这一块,你要形成。你要对外边投资者也好,作为储备也好,要购买你资产的人一个非常清晰的,能够反映你这个国家无风险到各种不同风险程度的资产的架构,让他们能够选择,而这一点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到。所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后边就没有办法再往前推进。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就是你国内的债券市场也好,股票市场也好,其他的股权资产市场也好,你要进行彻底的改造。因为你有了基准以后,其他的资产的价格都要按照这个基准来进行标价,当然是人民币的标价。那么,这一点目前我们的市场,债券市场是分割的,股票市场,刚才肖耿教授讲到国有其他其他的一些问题,它的价格不能反映出他所表现出来的风险。所以,这一点要进行彻底的改造。

第三个要改革的就是我们的外汇管理和资本帐户的开放,包括外汇的汇率机制,包括资本帐户等等,这个就更加复杂,更加困难,我觉得这是三个方面的改革。

那么,如果这个改革能够完成,它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对现有的金融市场的监管带来挑战,包括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因为你完全放开了,市场化了,这个资金的运行机制,这些投资者,参与者的行为他完全跟你监管的时候有很大差异,你要有新的监管思路,新的监管办法,这是挑战。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对于我们的货币政策带来挑战。那么,你放开了,大家的行为都市场化了,你的国内的市场也能反映风险了,内外联系非常密切,你的货币政策它受外部的影响,你政策本身的外溢的效应都会产生,你怎么样保证你的货币政策能够服务于你的经济?这个也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谢谢。

贲圣林:非常感谢赵锡军教授,他特别提了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人民币国际化也应该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服务实体经济,真是的需求,对外贸易,对外投资这方面的一些需求,同时他讲到国内市场利率改革,以及做好准备没有,监管方面的准备,货币政策方面的准备。按照规则,有四位点评嘉宾,请工作人员把麦克准备好!我就点评了,不分先后,我先请宣昌能局长做点评。

宣昌能:谢谢主持人,我非常赞同主持人刚才讲的一句话,和我个人的观察也是一致的。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提法从来就不是官方的正式提法,就是这个提法实际上是国内外的市场主体和学术界非常热衷的一个提法。官方从来没有正式的提出过这个概念,如果大家关注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里面,关于金融改革,这一块没有,我们没有这个提法。所以,我个人认为,我的观察官方比较认同的提法是逐步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或者是运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运用,实际上自从金融危机以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顺应市场供求关系,供求的需要,实际上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我认为刚刚时开始,所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至于人民币能不能成为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计价、结算,乃至储备货币体系中的一员,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也只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觉得刚才很多嘉宾都说到了一些配套的改革,配套的要求,都非常有见地,而且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很多障碍,有国内的障碍,也有来自国际的障碍,需要有很多配套措施跟上。

但是这些配套的改革,基本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里面都提到了,比如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刚才日本央行的同事提到日本的经验,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觉得这些,包括钱行长讲到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这里头,这些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都是在稳步推进。我相信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在“十二五”期间,乃至“十三五”期间,我觉得这些改革方面都会有非常明显的进展。谢谢!

贲圣林:选局长也是IMI的学术委员,他本人的工作经验相当丰富,谢谢你的支持。下面请另外一个IMI的学术委员也是我们的教授,瞿强教授给点评一下。

瞿强:谢谢!我看这个题目刚才很多人提过,说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的金融改革,内部改革好像都已经有共识了,说这个非常有关系,确实是这样,我想问为什么是这样,货币现在都是信用货币,背后的本质是信用,是信心。所以,国内的金融市场如果不健全,不发达,它这个货币和货币定价的金融资产就没有流动性,它的价值就不能稳定,肯定需要内部的一个金融体系。特别是肖耿教授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完全同意这个看法,美元对英镑的替代,大概1876年美国的经济规模就超过了英国,但是实际上美元对英镑货币角度的替代还是到1967年左右,英镑决定性的下降那么一个漫长的将近100多年的过程。你想美国的体量比英国大多了,它要换这么长时间,当然国际货币替代的案例很少,这只是一个借鉴参考。1925年的时候英镑和美元还是4.8,到了1967年是2.4,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从经验上看,美国真的好像系没有系统的一个推动货币国际化的一个计划,有预谋,有计划的推动这个,我找过一些资料,好像都证明不了这个东西。所以,一个货币的替代,一个关键货币有强大的惯性,有网络性,这是第二个题目,就是我们今天这个国际化和中国金融改革,我觉得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是你内部的基础要做好。刚才有人说可以通过新开放,倒逼国内的改革,我觉得这个风险太大了,很多事没有准备好。

内部怎么改革呢?内部的金融改革是要搞市场化,所谓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市场化?好像没有完全想清楚。很多年前中国足球搞不好,我们就说足球市场化吧,俱乐部吧,最后发现这是一个伪市场化,它的足协仍然决定一切,再加上赌球没有法制,所以中国足球彻底不行了。所以,究竟什么是市场化,这个市场化要有法制,要有透明度,要有充分的竞争,没有垄断,没有国家的垄断,也没有过渡的利益集团的垄断,这都是真正的市场化的前提。如果没有这样一些前提,我们金融市场怎么办?刚才很多人提到我们的股票市场,基本上已经边缘化了,很多人都已经绝望了,你没有这些东西,让外国人拿着你的货币,将来到你这儿来兑现流动性,保值,这个很困难。

第二、利率市场化,最近中央银行说,我们在两年之内应该把这个事可以完成掉,但是回到究竟什么是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是什么?从形式上看,估计两年之内也可以完成,就是参照国际的标准,日本和美国的,就是存款利率放开,管制放开。但是,放开了以后,就是真的利率市场化了吗?如果实体经济,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地位不对等,那个地方高度的垄断,你没有自由的价格谈判权,放开了以后就是市场化吗?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在国内金融改革的时候有特别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背后有很多因素,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我想起来另外一个问题,假如我们内部的金融改革很慢,很不充分,而对外的人民币国际化由于主客观原因又搞得很快,会不会产生一个问题,期限不对称,加入我们速度不对称,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潜在的风险?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觉得Tomoyuki Fukumoto先生刚才提的日本经验,正好给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注解,他认为有点错位,错位以后,假如我们要继续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思考,内外速度假如不匹配,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这是我的简单的一个点评,谢谢!

贲圣林:谢谢瞿强教授,我觉得你说的速度错配,其实我觉得拉美有时候在金融改革的时候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境内和境外的速度不匹配,有一个不匹配。我们希望中国足球像德国足球那样,那样我们人民币国际化才会基础很雄厚,走的很远。内部改革漫长而遥远,而且微观技术,我们行业格局是不是合理,才能决定我们的价格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才会比较顺利。这一块我们的大专家,也是我的好朋友,黄金老先生,请您点评。

黄金老:谢谢主持人,谢谢人民大学。今天听了一天的会,观点非常好,特别是上午陈雨露校长和李扬老师都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很重要的一项,把人民币作为国际上的主要的加以货币,这个是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质量指标,今天我们讲数量,可能通过贷款的数量也是一个方面,当然更有价值的还是作为一个交易货币,如果是交易货币,因为它很活跃。所以,怎么提高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市场外汇交易货币这样一个措施,我想从宏观上来讲,从金融监管部门来讲,要发展人民币的金融产品的市场,我觉得这个步子,这两年迈的非常大,特别是今年,因为央行外汇透出基础货币,市场上也在搞证券化,这是一个方面,就是创造一个人民币的金融产品市场。

第二、我自己在商业银行工作,商业银行这样一类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能力,在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中,怎么保护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人民的一个财富,可能也是很突出的一点。把人民币作为一个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来讲当然是有利的,欧元兑美元的交易,中国可能不可能占主导。但是,从现在来看,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目前在人民币交易方面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对资产定价这一块还是比较弱。所以,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地方,像中国广东,或者山东发行的地方债券它的利率竟然低于中国国债的利率,这是反常。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是政府通过一轮存款的分配,迫使这些商业银行竞价,最后利率低了,总之这是一个不好的事。所以,这样它的形成还是主体很有限导致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就想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对于人民币的交易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贬值了3%,对中国多数企业是处于无助的地位,所以今年5、6月份一些城市出现贸易融资的困难,与很多企业进行人民币套利交易,爆仓有关,中国山东,很多地方爆出来了,无论提供一个人民币的金融产品市场,还是我们自身提高人民币的风险管理能力,这对我们国家提高人民币加以汇率是很有帮助的。

贲圣林:谢谢黄金老博士,他代表股份制银行,刚才钱教授代表国有大行交很。如果地方债跟国债还有利差倒挂,那本身就是我们自己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就不够正常,所以我们路还真是漫长的。我给大家一个人问一个问题,下面我们点评的是社科院的张斌主任。

张斌:刚才听了几位发言人讲的都非常好,我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举个例子讲一下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大概我理解的情况。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果子,中国的整个进度体系,可以把它看成一棵树,而中国的宏观经济可以看成土壤。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这棵果子过去几年长的很快,但是总的来看,还是又小又酸,为什么小呢?大家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看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看中国的经济规模,然后再看看别的国家的经验,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模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水平,应该比这个高得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哪个呢?通过很多国家检验,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我们这棵树不行。但是,果子小没关系,我们可以长的速度很快,更让我们值得担心的是这个果子太酸了就有问题了,根本是不能吃的果子,很酸的果子,我们要好好想想,这个事情该怎么做。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个果子在我来看是挺酸的一个果子,是很难吃的一个果子。为什么呢?刚才包括Joseph Joyce和宋敏,还有Tomoyuki Fukumoto他们讲的都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我们讲讲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刚才Joseph Joyce讲的东西,我们多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就是我们把人民币给了国外的投资者,换回来的最后是美元,放在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对外资产负债表,资产方增加的是美元,负债方增加的是人民币,而人民币在升值。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这个交易是赔本的。为什么交易赔本呢?是因为这是市场,国外的千千万万的投资者,他的交易对手是你的央行,所以赔本。

第二、刚才Tomoyuki Fukumoto讲的宏观稳定,我们讲人民币国际化希望规避风险,帮助企业减少外汇储备持有,规避风险在我来看没有什么进展,可能有一点帮助,但是大部分企业选择结算货币,对汇率风险没有什么太大帮助,但是非常少的企业会用人民币做计价货币。我看到能做到计价货币的像美的10%,但是真正很少。还有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你借的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流到海外,美元流进来,不仅没有减少外汇储备,反而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的过程当中,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还要过多的干预市场,这对于刚才Tomoyuki Fukumoto讲的欧洲、日元,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所以,我们现在这颗果子其实很酸。但是,并不是我反对人民币国际化,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次序颠倒的人民币国际化,讲的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次序有问题,还是应该先内后外。我想大家可能都会同意为了让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国内金融市场,国内各种制度建设应该加快,应该做的更好,这一点没有任何疑义。我们需要想的问题是如果国内的人民币的配套措施做不好,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往前提到哪一步才是合适的。从这一点上讲,我非常赞同央行的表述,还是谨慎一点,跨境使用,贸易投资结算,往这个方向走,没有必要拔苗助长太大的推进,谢谢!

贲圣林:谢谢张斌主任,次序,顺序很重要。有没有人想问一个问题的。没有问题,首先感谢点评嘉宾,最后有请郭庆旺院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做最后的小结。

郭庆旺:大家都非常累了,2014年度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历经了9个小时的研讨,真正是一场学术的盛宴,当然再好的大餐吃多了也不行。所以,今天这个时间拉的很长,但是,有将近50位的演讲嘉宾和点评嘉宾,真正体现了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许多真知灼见令我们大受益处,特别是各位的真知灼见一定会有助于我们这个团队在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的选题的确定,角度的选择,视野更加开阔的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会有很大的好处。

因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协办方和承办方对各位嘉宾,各位来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希望我们明年再会,谢谢各位!

第一单元:开幕仪式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

主持人: 郭庆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

08:30–09:00  签到

09:00–09:05  主持人介绍与会嘉宾

09:05–09:25  主办方致开幕辞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

钱文挥  交通银行副行长

09:25–10:00  报告解读:

陈雨露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10:00–11:45  主旨演讲

魏建国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AnoopSingh  摩根大通亚太监管战略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亚太部门主管

李  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DavidMarsh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联席主席

韩文秀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RainerKlump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副校长

11:45–12:05  媒体提问与回答

12:05–12:20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聘任仪式

12:20–12:30  合影留念

12:30–13:30   学术午宴

第二单元: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4年度峰会

13:30–15:20  圆桌研讨I: 反思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与未来

主持人:曹彤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演讲与讨论嘉宾(以姓氏拼音为序):

邓先宏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葛华勇  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司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

管  涛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Pooma Kimis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市场与机构部主管

DavidMarsh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联席主席

AlfredSchipk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

AnoopSingh  摩根大通亚太监管战略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亚太部门主管

Wanda Tsen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亚太部门副主管

王永利  中国银行

王小奕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

魏本华  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张象至  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预算与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张之骧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

15:20–15:40   茶歇

15:40–17:10   圆桌研讨II: 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

主持人: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演讲与讨论嘉宾(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兴动 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鄂志寰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

胡一帆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RainerKlump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副校长

李文泓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Lim Hoyeol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学会国际政策合作部部长

苗雨峰  中国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

Herbert Poenisch  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

Gary Smith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主权基金与霸菱资产管理部主管

涂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张晋源  台湾永丰金控策略长

朱海斌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17:10–18:40  圆桌研讨III: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金融改革

主持人:贲圣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

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行长

演讲与讨论嘉宾(以姓氏拼音为序):

Tomoyuki Fukumoto  日本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黄金老  华夏银行副行长

纪志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

Joseph Joyce  Wellesley College教授

钱文挥  交通银行副行长

瞿  强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  敏  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王  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

肖  耿  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副总裁

宣昌能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张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张晓朴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赵海英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18:40–18:55 会议总结:

张  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18:55–19:00 合影留念

19:00–20:30  学术晚宴

【平行论坛】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

时间:14:00–17: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830

主题: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王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编审:陈周阳 责任编辑:姜楠  姚仰止(实习) 美工:董丹  频道合作:010-8805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