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央行逆回购到期规模达1万亿元 1日公开市场净回笼1900亿短端利率仍跌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日电(翟卓 韩婕)人民银行1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0%与此前持平;鉴于当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19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11月的逆回购和MLF到期量均为年内高位,同时还有不小的地方债发行压力以及“双十一”等短期扰动,总体来看,11月流动性仍面临一定压力,但结合此前央行官员表态,即“四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预计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资金利率整体平稳。

受资金面变化影响,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14天品种纷纷转跌,更长期限利率基本持平。其中,隔夜Shibor跌11.2BP,报2.0300%;7天Shibor跌13.1BP,报2.1680%;14天Shibor跌25.6BP,报2.1580%。

首周万亿逆回购到期成资金面主要扰动

进入11月首周(11月1日-5日),资金面的主要扰动集中在于万亿OMO到期。光大证券王一峰表示,按照季节性规律推演,跨月之后流动性一般较为宽松,但1万亿的到期规模对市场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预计在跨月后的1-2个交易日,央行会退出OMO,但后续若资金面出现边际收紧迹象,不排除会通过缩量续作OMO的方式适度予以对冲。届时,市场需要关注资金面开始收紧的时点,以及央行的对冲方式。

具体来看,本周公开市场合计有1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到期规模均为2000亿元。政府债发行方面,据广发证券刘郁统计,本周政府债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为2110亿元,其中周三国债发行量较大,达到1360亿元。当周政府债净缴款(剔除到期)规模2372.6亿元,较上周(10月25-29日)的5324亿元亦有下滑。

而在财政支出方面,结合历史经验看,10月作为季初月份,属于“缴税大月、支出小月”,预计财政支出规模弱于9月,对后续流动性的利好效应或不会太大。此外,当周还有2900亿元同业存单到期,环比减少1157亿元。

11月流动性缺口仍然不小 资金面走势取决于央行

今日是11月的首个交易日,央行公开市场以百亿元逆回购开局,后续资金面又将走向何方?具体来看,除首周大额逆回购到期带来的资金回笼压力外,11月还面临着年内最大规模MLF到期、不小的地方债发行压力以及“双十一”等流动性扰动因素。

首先,本月MLF到期规模合计达到1万亿元,其中16日、30日的到期量分别为8000亿元、2000亿元。另还有7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将于29日回笼。

其次,据招商证券尹睿哲测算,11月地方债待发规模约7000亿元。截至10月29日,一般债与专项债已发行规模为7520亿元和28494亿元,占全年限额比例94%和82%。

“如果新增专项债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1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6200亿元,规模将达到年内最高,会造成一定的缴款压力。” 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第三,财政支出也可对流动性形成一定支撑,但增幅预计偏温和。据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估算,11月月末的财政集中支出或在2.1万亿元。

最后,“双十一”对月内流动性也会产生一定扰动。自2019年起,支付机构需全额向央行集中交存客户备付金,而购物节等客户集中付款的活动,可能会引起短期备付金的激增,从而对资金面造成扰动。

尹睿哲表示,在高基数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双重作用下,今年“双十一”线上交易额的增速或将有所回落。因此,今年“双十一”带给资金面的边际扰动效应不会较去年显著加大,但考虑到总规模不低,且时间点与税期较贴近(15日),仍需要关注其对于月内资金面的短期扰动。

总体来看,11月流动性仍面临一定压力,但结合此前10月中旬时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的表态,即“四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预计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资金利率整体平稳。

展望后续,天风证券孙彬彬表示,结合当前央行表述分析,11月降准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迟迟不落地,以及基础货币总体缺口超出预期,也不能排除年底前或仍有降准可能。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