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币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国债期限利差放大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做文章,是央行为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确定的基调。日前发布的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继续多增,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在“前瞻性”“有效性”以及“跨周期调节”的政策引领下,银行间本币市场下半年首月运行情况值得关注。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7月,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中枢小幅下移;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3%下方,期限利差放大;利率互换曲线整体下移。

成交量方面,7月,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衍生品市场实现同比增长,增幅分别为6%、24.2%;债券市场延续下滑趋势,同比下降22.2%。截至7月末,银行间本币市场法人类市场成员4124家,非法人投资产品35811只,分别较上月末增加21家和67只。

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小幅下移

据统计,7月,央行全口径净回笼资金3600亿元。其中,央行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累计2600亿元,逆回购到期累计3200亿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MLF到期4000亿元。7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资金缺口得以弥补,货币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格局。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央行在全面降准落地之际还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一方面是为应对短期缴税高峰等因素影响,满足金融机构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央行对银行体系中长期资金面的呵护。

在此背景下,7月,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小幅下移。交易中心数据显示,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利率为2.0759%,较6月下降10个基点;信用拆借月加权利率为2.0827%,较6月下降5个基点。

成交量方面,7月,货币市场成交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信用拆借成交10.8万亿元,同比下降19.3%;质押式回购成交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买断式回购成交3728.3亿元,同比下降56.2%。

从融资结构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保持资金净融出额前3位不变,净融出额分别为16.6万亿元、13万亿元和11.3万亿元;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列资金净融入额前3位,净融入额分别为19.3万亿元、15.3万亿元和2.3万亿元。

与此同时,7月,境外机构在货币市场成交1900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质押式回购成交1673.1亿元,占比88.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3%下方

7月,在央行全面降准、股市回调、德而塔变异毒株引发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

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末,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收于2.15%,较月初下降27个基点;5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收于2.71%和2.92%,较月初分别下降24个和17个基点。10年期和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利差为77个基点,较月初放大10个基点。

此外,7月末,5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国开债)到期收益率收于3.04%,较月初下降20个基点;5年期AAA级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收于3.37%,较月初下降32个基点;1年期AAA级短期融资券到期收益率收于2.69%,较月初下降26个基点。

对于债券市场收益率全面下行,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近期信用风险增加,从而驱动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大幅增加国债与高评级信用债等资产避险不无关系。

成交量方面,7月,债券市场成交21.1万亿元,同比下降22.2%,其中,债券借贷成交8684.2亿元,同比增长15.7%。从交易券种看,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和同业存单成交占比排名前三,成交金额分别为8.8万亿元、3.9万亿元和3.4万亿元,市场占比分别为41.5%、18.5%和16.3%。从期限结构看,1年期以下(含1年)、7至10年期(含10年)的现券交易最活跃,分别成交7万亿元和6.1万亿元,占比分别为34.6%和30.2%。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债券依然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眼里的“香饽饽”。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已连续32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同时,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境外机构现券成交1.2万亿元,同比增长29.2%。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7月份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以来,外资购买境内债券大概占了全口径外债增幅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避险属性不断增强。她认为,境外投资者还将会继续投资我国债券,但也不会高速增长,因为随着全球经济恢复,外部流动性、利率水平均将回归常态。外资增持境内债券的步伐应该是更加稳健的,会以长期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为主。

7月22日,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提到,若未来10年全球人民币储备占中国GDP的比例从1.8%升至3%,每年流入中国政府债券市场的外资可能会飙升至逾4000亿美元,其中,各国外汇储备对中国国债的配置将继续增加。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流向中国国债的资金里有六成来自各国央行。

互换利率明显下行

7月,受降准、债券收益率下行等因素影响,不同品种互换利率明显下行。

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末,1年期FR007互换利率收于2.34%,较月初下降16个基点;5年期Shibor3M互换利率收于3.12%,较月初下降27个基点;5年期LPR1Y(季付)互换利率收于4.03%,较月初下降9个基点。

成交量方面,7月,利率衍生品市场成交2.1万亿元,同比增长24.2%。普通利率互换中,从参考利率看,以FR007为浮动端参考利率的互换交易占比为85.8%;从期限结构看,1年期及以下期限的互换交易占比为72.1%。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