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解读】多因素共促全面降准落地 流动性整体受影响或有限

新华财经北京7月9日电(记者 韩婕)据人民银行官网9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多位专家表示,央行此时降准不仅可以缓解下半年金融体系短期流动性压力,还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机构长期资金占比,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考虑到此次降准对流动性总量影响有限,流动性环境不会出现明显宽松。

多因素促成此次全面降准

在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看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持续性、以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或是此次央行全面降准的一大原因。郑后成表示,从近期PMI数据看,中型企业大部分指标出现下滑。这一转变意味着大宗商品涨价所造成的冲击,可能从小型企业蔓延至中型企业。而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导致小型企业盈利空间收窄,造成新出口订单持续下滑,叠加考虑我国对其他国家的生产替代效应下降,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面临压力。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也对记者坦言,相较于今年上半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面降准是为了给下半年实体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适度融资环境。”

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央行此时施行全面降准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预计中国将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完成剩余的4.5万亿元的额度(相对于7万亿元的年度预算,上半年仅使用了2.5万亿元)。当政府加快债券融资时,降准有助于遏制市场利率攀升。其次,2021年下半年将有4.15万亿元MLF到期,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从而部分取代即将到期的MLF。

不过对于此次采取的全面降准做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直言不应过度解读。梁斯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一直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达到30%以上,这已是连续三年提出该目标。因此,大型银行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撑以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经营。此次采取全面降准,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一视同仁”的操作思路。

对流动性总量影响有限

在梁斯看来,由于此次降准时间为7月15日,当天将有4000亿元MLF到期,这将回笼部分流动性;以及7月中下旬将迎来税期高峰,由于缴税会对市场产生明显的“抽水”效应,适度加大流动性投放操作会起到“提前预防”的效果,金融机构将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缴税;而央行在全面降准的同时,预计还会采取一定的监管手段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资金环境不会出现明显宽松,在以上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此次降准不会对流动性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伍超明表示,央行用降准释放的1万亿元资金置换到期MLF,有利于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资金来源,缓解下半年金融体系短期流动性压力,提高金融机构长期资金占比,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此外,“考虑到由于商业银行将严格按照国家信贷政策开展经营,降准后释放的资金主要流入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和应优先支持的中小企业,因此不必担心降准对股市和房市带来刺激”,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明确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人民银行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据介绍,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最低的,保持在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机构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经营。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