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认为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为时尚早

新华财经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 赵白执南)多位专家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1期):利率还应继续下调吗?——灵活适度货币政策的定位”上表示,当前货币政策整体适度,政策边际收紧为时过早。除货币政策外,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还需要财政政策等予以配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表示,4月以来的利率上升反映了货币政策节奏调整,体现灵活适度。从基本面来看,二季度经济回暖,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立场还是要维持相对宽松,目的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建议一是适当降低短端政策利率,二是央行可以进一步加大资产购买等承担系统性风险,改善利率结构。要确保以上两点,还要通过市场化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提升利率传导效率;采用前瞻指引,明确未来一段时间的利率走势路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认为,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仅靠利率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银行放贷量的多少,而在于要调整客户的存款期限结构。仅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金融政策为金融市场化开路。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闫衍表示,未来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保持经济增长复苏的持续性,仍然需要宽信用的政策环境。同时,保市场主体也需要适度利率下调,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利率适度下调有利于实现国务院提出的金融体系为实体企业让利1.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强调,二季度超预期的经济增速背后是政策主导,更进一步说,是以财政刺激推动基建V型反弹。经济增长还不是“内生性恢复”,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政策边际收紧为时过早。从通胀的角度来看,当下也没有显示通胀压力,对货币政策没有掣肘。

在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看来,长期利率方向一定是向下调整的,但短期来看,当前流动性是适度和充裕的,当下货币政策总体是适度的。如果要解决当下企业的问题,仅仅降低利率,不如引入财政贴息的手段,让央行、财政、银行、企业共同承担利息,来解决利率调整中的两难问题。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则认为,虽然二季度GDP有所修复,但结构有待改善。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微调还为时过早。另外,仅仅因为短期出现一些市场套利行为,就去担心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还是为时过早。同时,这些套利行为也是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部分,重新规范利率走廊。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