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再贷款or增信低评级企业债券 创新货币工具将有何种表现形式?

新华财经北京5月28日电(翟卓)近日,“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已高调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新焦点。究其来历,这一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随后22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26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做了一定论述。

究竟什么是“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具体会以何种方式呈现?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在官方给出的“定义”中,易纲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中信证券明明表示,“直达实体经济”意味着缩短货币政策传导路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就是要在传统的以银行为中枢的货币政策传导基础上对银行市场化运作难以解决的风险偏好等问题进行补充,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

在创新工具的具体落实形式上,易纲表示,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具体来看,第一种举措的形式较为明确,即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底。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

第二种举措中,专栏作家陈述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体会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手段,要实现的目的是“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以及“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在以上两点约束下,创新工具更大可能仍是再贷款工具,虽不排除有新的命名形式,但性质上应该与现有的再贷款工具一致。同时定向支持银行业机构发放信用贷款。

陈述推测,后续推出的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特点:在使用主体上,重点投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但不排除将大型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纳入工具使用范围的可能。在资金投向上,重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要求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或对信用贷款占比有具体要求。在精准性上,可能由地方政府部门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采集、汇总名单,并向银行推送,名单内的企业,需要实现一定数量的信用贷款投放,同时鼓励银行自行营销发放信用贷款。

在第三种措施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中,易纲表示,可通过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

第四措施为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明明表示,此种方式可通过货币政策定向支持低评级企业债券流动性、降低风险溢价来实现,一方面是增信,另一方面是提高流动性。

在增信方面,可通过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担保基金为其增信,也可通过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参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获得资金,用于民营企业债券增信或CRMW创设来实现。

提高流动性方面,一是央行可参考CBS创设一个以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债券发行为标的的央票互换,或者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创设一类新型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将新工具纳入公开市场操作的合格担保品范围;二是进一步扩大MLF等公开市场业务的合格质押品范围,适当将AA级以下企业债券纳入抵押品范围。

第五种措施为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在新型工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方面,业内人士表示,鉴于小微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较大,小微贷款风险相对较高,特别是为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风险更高。为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并防范信贷风险,在创新工具使用过程中,应会推出如下配套措施:一是加强对金融机构使用创新工具的约束性,二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风险缓释措施,三是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