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33个交易日暂停 业内预计5月LPR报价下调概率不大

新华财经北京5月19日电(张无)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5月19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因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和零回笼。至此,央行已经连续33个交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央行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未进行逆回购操作,本月MLF投放的量也有所减少,是否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认为,央行前期投放资金速度较快,而政策利率调整速度较慢,我国“双轨制”运行的利率体系已出现局部倒挂。货币宽松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只是节奏上会边际调整。

由于本月MLF利率暂未调降,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预计,5月LPR报价下调概率不大。但由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仍在推进,不影响实际贷款利率的继续下行。考虑到近期地方债与特别国债大量供给对于资金面的冲击,预计央行将在二季度采取降准等流动性操作进行对冲。而6月6日及6月19日,分别有5000亿元、2400亿元MLF到期,预计有望迎来MLF降息窗口。

从6月份开始,降准降息有空间也有必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持有类似观点,后期要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通过降准让银行获得长期低成本的资金以配置国债和地方债。两会临近,预计5月20日的LPR报价应保持不变,后期逆回购和MLF利率还有下调空间,而要释放LPR的改革潜力关键是解决银行如何让银行点差进一步下降。存款基准利率还有下调的必要,估计会在到三季度以后进一步实施。

梁中华则表示,短期来说,央行可能边际收紧资金,使得短端资金利率有所抬升;但长期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预计央行下调逆回购、MLF的政策利率仍然是大势所趋,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或渐行渐近。政策最终都会跟随经济基本面走,考虑到经济需求端恢复依然缓慢,货币宽松仍是大方向,利率债的牛市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不必过于悲观。

国内疫情爆发后货币政策在不同阶段的操作不同,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梳理称,在疫情爆发期,央行以提供流动性支持为主,目的是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包括大额流动性投放、降息等;疫情持续发酵,央行与财政部等针对性加强对防控疫情地区和行业的货币金融支持,防疫专项再贷款、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管理等等;国内疫情从高峰逐步回落,央行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复工复产,包括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定向降准、降息等;需求端恢复进程缓慢,稳企业保就业是政策核心目标,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但仍然坚持以结构性政策为主。

受资金面变化影响,19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大部分品种出现上涨。其中,隔夜Shibor上行48.00BP至1.3850%,7天Shibor下行4.20BP至1.5210%,3个月Shibor上行0.10BP至1.3990%。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