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应发力创新养老金融服务

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韧劲和巨大的潜力,长期向好的基础没有变,当前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是影响经济增长重要要素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日益显现,其中也蕴含着巨大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养老金融是以服务养老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活动,是银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更是银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有之义。银行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养老金融未来发展充满强大动能,高质量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是积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社会责任担当。为顺应养老金融发展大趋势,大力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银行应以更加积极态度,全力创新发展,显著提升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效率,打造出高质量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一、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具有强大内生动力

(一)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均GDP等因素,对养老金融服务的内在需求巨大

1、我国正处于养老金积累的加速期

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均GDP水平,意味着将处于养老金积累加速期:一是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看,截至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2.54亿,占比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占12.6%,远超国际平均老龄化指标7%[2],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客观上说明了我国对于养老金积累的规模和速度需求较为迫切。二是从人均GDP水平看,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99.09万亿,自2012年起持续保持世界第二,2019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这为养老金加速积累提供了重要经济保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家庭财富增长,对于养老金储备的需求巨大,同时更需要养老金融服务保障。

2、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储备养老金和完善养老服务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自2017年其以每年新增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000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来看,老年人口程度和老龄化速度都提高较快,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且2030年之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预计超过2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我国基本国情,对养老保障能力是一个巨大考验,需要加速储备养老金,大力养老服务产业。

3、提前做好养老准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退休生活期待的重要保障

养老的资金准备是为了满足生命需要与劳动收入错配的需要。我国传统养老方式依靠“养儿防老”,传统的银行储蓄养老,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变化,以及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将无法有效满退休人口幸福健康生活的需要。

4、储备养老金,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创新力的需要。

养老金是社会的重要保障性资金,保障老年人幸福退休生活;养老金让青年人没有退休后生活的后顾之忧。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稳定,充满创新活力,客观上需要养老金融积极发展。

(二)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促进养老行业发展政策措施,对养老金融发展起到巨大促进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促进养老产业、养老金改革发展制度,激发我国养老事业发展。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到2022年、到2035年以及到本世纪中叶的分阶段战略目标。

近些年,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政策措施,优化养老保障体系、放宽养老市场准入、减少政府行政审批,加大税费优惠和金融支持力度,有效促进了我国养老行业对外放开和对内开放,降低了养老行业进入门槛,以及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成本等,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养老政策几乎覆盖整个养老场景,从养老金积累,到养老服务业等,为完善我国养老行业创造了良好政策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中央和地方出台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业的频率高和力度强,充分反映出国家不遗余力,长期推动发展养老事业发展的决心和智慧,为我国养老行业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预期,将激发巨大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吸引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三)金融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客观上对养老金融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养老金融,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养老金融将成为驱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发展养老金融,正是提升银行适应性的需要

银行恪守金融恪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积极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开展养老金融服务,可以有效提升适应性:一是促进养老金积累,向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资金,增加了股权融资和长期债权融资,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有效适应了老年人者和年轻人对养老相关财富的积累与使用需要,提升了服务针对性和效率;三是主动支持配合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举措,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高效的金融服务保障。

2、发展养老金融,也是优化银行竞争性的需要

银行运用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储蓄。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决定了更多银行储蓄将转换成养老金资产,不及时适应银行储蓄趋势性的变化,将对银行未来经营产生根本性影响。另外,从银行对资金的运用看,当前银行收入主要还是信贷利差收入,但随着长期资金供给增加,“金融脱媒”现象将更加严重,银行信贷利差收入将明显收窄,需要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养老金融服务可以贡献更多中间收入;从银行综合化发展看,养老金融服务横跨商业银行、保险、基金、证券、信托、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服务对象涉及个人、企业、政府,养老金融服务跨市场、跨行业、跨产品特征显著,有利于提升银行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

3、发展养老金融,还是提升银行普惠性的需要

养老金融服务将是银行重要的普惠性服务,其服务对象群体广,惠及广大居民,服务收费较为经济,可以降低养老服务负担,属于典型的普惠性,也应该积极倡导。

二、银行创新发展养老金融建议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坚定发展养老金融决心和信心,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本行资源要素禀赋特征,适合本行实际情况的养老金融发展模式,建议做好以下创新工作。

(一)以组织创新为依托,优化内部养老金融发展协调协同

我国银行发展集团化、综合化特征日益突出,发展养老金融需要充分发挥总部的龙头作用,加强组织机构创新,有效整合总部部门、分行、子公司的组织机构资源,充分统筹养老金融服务功能,释放服务潜力。应完善养老金管理资质,提供更加综合化的养老金资产管理服务,探索成立养老金子公司或者打造事业部。通过组织机构创新,在集团内部形成养老金融协调发展的聚合力。

(二)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激发养老金融发展内生动力

虽然目前养老金融对银行业务于收入贡献还有较为有限,且需要较大前期投入,更需要强化战略导向,加大战略资源保障,因此,应以制度创新为发展养老金融提供持续性投入,并持续推动。应加大业绩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资源配置制度创新,适应本行养老金融发展实际需要,既要有效调动内部发展养老金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要加强养老金融的主动推动意识和压力,发挥制度创新对养老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以产品创新为抓手,满足客户应对老龄社会的多样性需求

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连接银行与养老客户的接口。为满足养老客户高标准的需求,银行应加强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深入研究洞察养老客户金融消费行为,在充分了解基本服务需求,以及资产管理风险收益基础上,以服务个人、养老金资产和养老服务企业为主要对象,对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新创、或重新组合、调整和优化,充分有效满足实际需要。

(四)以技术应用创新为导向,提高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效率和效益

新技术应用,更利于养老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养老服务成本,适应养老金融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要发挥人工职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养老金融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更精准分析养老金资产管理需求,提供更可靠的智能化投资顾问服务;让更多到银行物理网点不便的老年人充分享受“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加速实现银行在基础金融服务、融资服务、投资服保险服务等领域运用新技术,打造更高效率的养老金融服务,同时也为银行持续高效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以跨境创新为平台,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实现资源全球化优化配置

现有养老金规模占比我国GDP比重还不足10%,远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平均占比水平,也正说明我国养老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预计我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养老金国家。银行应当利用跨境优势积极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一是重点探索跨境融资创新。用国际金融市场更低成本的资金,特别是当前国重要外金融市场流动性充沛情况下,积极支持中国养老产业发展,降低养老产业融资成本。二是重视跨境养老金资产管理创新。应与国际领先的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合作,提升国内养老金资产的国际化投资管理能力,助力国内养老金“走出去”,采取合资或独资形式,积极打造成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三是积极开展跨境养老行业产融结合创新。银行应积极将境外养老行业服务业、制造业优质企业引入国内,通过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其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快速融入国内养老行业市场,提升国内养老服务市场供给水平。

三、未来展望

可以预见,养老金融将在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更重要的作用,在市场驱动发展、政策推动发展和机构主动发展的三重动力叠加推动下,我国银行养老金融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养老金融发展也将从量变阶段快速发展到质变阶段,成为检验我国银行机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养老金融对银行业绩贡献度也将从现在的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能够全力参与,特别是积极引领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银行,必将充分享受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巨大养老金融红利,实现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甄新伟

[1]作者供职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2]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