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及时雨吃定心丸领大红包! 央行再贷款有节奏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

新华财经北京4月15日电(郝菁)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央行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好钢用在刀刃上”,自1月31日至今已投入1.8万亿再贷款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

分析认为,央行的三笔再贷款在发放上不仅有“节奏感”,有“方向感”,还有“安全感”。目前,货币政策工具丰富,流动性传导效率明显,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带来的低成本资金切实保障了相关企业能在疫情之后继续生存、正常经营,这是实体经济能真正恢复发展的基础。未来,抵押补充贷款(PSL)也有可能重出江湖,与现有的专项贷款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定向支持作用。

共赴时艰 央行带来“及时雨”

由于年初疫情形势非常严峻,1月31日,央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份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金融机构负责审贷和贷后管理,运用专项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的利率不能超过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100个基点,鼓励金融机构以低于贷款利率上限的利率发放贷款。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贴息50%,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

在3000亿专项再贷款落地执行的75天时间里,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这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医用物品需求,让疫情期间的物资供应趋于正常。

4月1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4月8日,用于保供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的企业为6158户,相关银行对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237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是2.51%,财政贴息后实际融资利率是1.26%。目前,专项再贷款政策已在收官阶段。

吃下定心丸 再拿大红包

2月26日,央行宣布,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等。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全部用于发放小微贷款。

孙国峰在4月10日介绍,再贷款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截至4月8日,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了中小企业42.5万户,有序复工复产,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453亿元,估计总支持户数会超过50万户。1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更具有普惠性,预计会支持超过200万户企业。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在机制设计上与前期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基本一致,若参照该模式,再贷款资金成本为2.5%,预计银行实际投放的贷款利率上限为LPR+50BP,以3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4.05%为基准,4.55%利率显著低于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150-200基点,属于对小微企业的定向补贴。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普惠小微贷款规模接近12万亿,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6.75%,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64BP;其中五家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74BP。

王一峰认为,中小银行由于资金成本偏高而难以做到对小微企业有效的低定价支持,而通过再贷款能够做到给小微企业保本微利投放。

3月16日,央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对中小企业迎来定向降准,现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上都有了相应的要求和政策措施,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1万亿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的优惠利率的上限应该也会参照LPR加点确定,随着下阶段LPR利率进一步下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节奏感 方向感 安全感

不难看出,60天内,央行的三笔钱在发放上不仅有“节奏感”,还有“方向感”。

3000亿专项再贷款用于保供可谓是“保命”,据了解,获取专项贷款资金的企业涉及疫情防控所需药品、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物资的科研、生产、购销、运输等环节企业,也包括生产、供应衣食住行相关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

当抗疫物资得到一定保障后,央行开始引导信贷资金向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倾斜,解决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难点和痛点。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正是重点支持抗击疫情冲击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支持生猪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磷肥生产等春耕备耕关键领域,支持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等外贸领域,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也给予金融支持。

由此看来,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实现了“基数增、覆盖广、价格低”,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据了解,全国约有2500家银行可以借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央行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的政策效果作为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指标,确保大多数地方法人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对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资金支持。同时,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同时合理设置贷款利率上限,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在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也注重防范道德风险,防止资金“跑冒滴漏”,让政策真正惠及守法经营、暂遇困难的企业,让企业获得踏实感,也让资金落实有了“安全感”。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后续货币政策的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更加灵活”或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方向上,如继续推动专项再贷款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同时继续运用“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强化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

各地分行推动政策落地

为推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落地,人民银行总行和各分支机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与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优惠利率贷款,引导资金投向复工复产领域,实现了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时响应,在发放方式上适时创新: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推动落实“四个全覆盖、一个全满足”,即企业融资需求摸底全覆盖,有融资需求企业对接全覆盖,企业有效资金需求授信全覆盖,符合条件的优惠贷款利率全覆盖;人民银行南昌分行第一时间对指定法人银行发放再贷款铺底资金20亿元,为企业开辟线上审批绿色通道,最快数小时内即放款;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建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三级业务直连机制,并利用手机APP对接企业与银行资金需求;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微信、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宣讲政策。

一季度金融数据高颜值皆因政策发力

截至目前,再贷款再贴现成为本轮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主力。本质同为央行向金融机构放款,如果以再贷款与2015年PSL作比较,1.8万亿的再贷款规模从绝对量看已经超过2015年1.08万亿的PSL投放量,但从相对量看占金融机构总存款规模均为1%左右,基本相当。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央行将再贷款政策可谓用到了极限,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是之前8000亿再贷款额度基础上的净增额。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归正常,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通过商业性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温彬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非常多,这有利于央行通过各种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除了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外,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温彬说。

央行4月10日发布3月金融数据显示,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新增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16亿元,同比多增2.2万亿元。数据情况超出此前市场预期。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3月金融数据高增是前期政策的累积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时”是3月正处季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银行也有冲量完成季末考核的动力。“地利”是国内疫情缓和,消费的客观环境也逐渐修复,复工复产加速开启。特别是3月上旬及中旬,国内疫情缓解而国外疫情尚未爆发,给了出口企业加速开工出货弥补前期损失的窗口。“人和”则是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组合拳集中见效。结合这一系列因素,才可以解释3月各项共振造就的5.2万亿社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通过定向降准、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来给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同时要求银行将相关资金全部投向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再通过财政贴息来确保企业拿到的贷款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切实保障相关企业能在疫情之后继续生存、正常经营,这是实体经济能真正恢复发展的基础。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后,将来额度还可能进一步增加。未来PSL也有可能重出江湖,资金投向则可能从棚改转向新基建。在MPA考核指标调整方面,监管层可根据银行贷款实际流向和政策意图,每季度进行灵活设置。此外类似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央行接下来还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