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接连来袭 存款基准利率还会降吗?

新华财经北京4月1日电(翟卓)近期央行有关人士接连谈及存款基准利率,引发市场对此持续关注,而海外媒体的一篇文章更是将话题推向风口浪尖。但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为支持国内复产复工需求以及应对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央行已于3月陆续开展了降准 “降息”操作,并推出存款新规,那么,存款基准利率还要降么?

分析认为,虽然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可直接有效的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但考虑到其同样存在削弱银行吸储能力以及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等诸多潜在问题,短期内调降可能性较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或是更为可行的替代方案。

战“疫”特殊背景下 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可最直接有效降低银行成本

具体来看,调降存款基准利率最主要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天风证券廖志明团队表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银行业负债中存款占比达72.2%,可以说存款成本决定了银行负债成本,制约贷款利率下行空间。

同时,与降准、MLF降息等相比,存款基准利率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存款端,且新增存款和存量存款利率均会跟随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因此对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的引导似乎更加直接、有效。

据天风证券孙彬彬测算,调降存款基准利率10个基点可带动银行总体负债成本下行约3.9BP-6BP,大幅优于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后带动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1.9BP以及MLF降息10BP后带动成本下行约2.4BP的政策效果。

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削弱银行吸储能力 直接调降存诸多潜在问题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可以直接降低商业银行存款成本,缓解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高的问题,但也会产生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并非当前的必要选项。

具体来看,首先,银行业的实际存款利率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单纯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在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同时,也可能削弱银行的吸储能力,甚至还可能引发存款搬家。

业内人士表示,卖方市场特征、表外理财产品竞争以及监管指标考核等均是加剧存款竞争的重要因素。单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或无法彻底解决银行业“自愿”高息揽储的病症。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也表示,如果存款基准利率太低,理财等非存款类金融产品对存款的替代作用会进一步加强,银行负债增速将难以支撑信贷投放。

第二,目前我国存款基准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加之CPI高企使实际利率为负,基准利率下调空间有限。

自2015年10月以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长期保持在1.5%的历史最低水平,在这样一个低水平上继续调降,其降幅会较为有限。同时,近4年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均低于CPI指数,形成了事实上的负利率。孙海波指出,若此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使实际利率为负程度进一步加深,或有损于企业和居民的无风险回报水平。

光大证券张旭也表示,历史上只有在CPI较低的环境下才会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当前通胀仍处于高位,且短期内下行趋势并不十分明朗,若此时调降存款基准利率还可能给通胀预期的管理带来压力。

第三,我国银行业盈利水平不低,或具有进一步让利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挖掘空间。以六大行为例,2019年六大行共赚11166.74亿元,日赚超30亿元。同时,2018年我国金融业在全国GDP中占7.7%,其中大部分由银行业所贡献。张旭还指出,美国金融业发达程度明显高于我国,但该国2018年金融业在GDP中的占比反而低于我国0.3个百分点。

第四,央行正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商业银行压降存款成本,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并非必要选项。例如,央行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叫停银行定期存款提前“靠档计息”,并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等。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以上两种方式均可有效压制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冲动,从而起到降低负债成本的作用。同时,与直接通过调整金融、企业、居民部门三者间福利分配的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方式有所不同,存款新规还能够起到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作用。此外,自年初以来央行还进行了多次降准以及“降息”操作,也可为银行节约大量资金成本。

而除以上因素外,业内人士认为,直接调降存款基准利率还在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以及延缓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等方面存在一定潜在负面影响。

推进利率市场化or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专家寻找替代方案

为继续推动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进而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一些“替代”方案。

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既可以增加银行可用资金,增强信贷能力;又有助于银行稳定息差,降低信贷定价。二是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如将存款基准利率与MLF、DR007等政策利率挂钩,使政策利率变动更为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三是适当降低流动性指标约束,从根本上缓解银行存款争夺压力。四是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再度开展降准政策、调降逆回购以及MLF利率等。

此外,在最终的降于不降之间还有一个“过渡选项”——调降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孙海波表示,如果通过自律机制将原本1.5倍的上浮空间改为1.4倍,那么对于一年期存款指导利率1.5%而言,实际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上限就从原先的2.25%降到2.1%,也相当于实现了15BP的降息。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调降存款基准利率给市场带来的巨大波动。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