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抗疫 业内建议后续优化中小微企业纾困模式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2月28日18:08分类:人民币动态

新华财经上海2月28日电(记者 王淑娟)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金融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系列金融支持政策,银行业也积极响应推进政策落地,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相关工作。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银行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已经超过9535亿元。

多措并举、加大信贷投放共同战“疫”的同时,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挑战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分析认为,银行应进一步夯实资本和拨备,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应发挥政府与产业平台作用,优化中小微企业纾困模式。

加大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支持

央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已相继出台多项金融政策为疫情防控提供金融助力,包括增加信贷供应、降低利率、逾期贷款展期等。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增信措施,帮助企业首贷、续贷,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受益面。

2月下旬以来,信贷投放有加速迹象。中金公司预估,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在1.5万亿元左右,去年同期为8860亿元。

随着抗疫物资生产能力的陆续征用,相关防疫生产企业的信贷需求逆市增长。截至2月21日,招行上海分行已受理审批了21家抗疫相关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授信合计2.55亿元。

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介绍,截至2月26日,浦发银行已对全国494户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批复授信额度715亿元,其中湖北区域企业28户授信总额70亿元。通过债券市场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现已累计投资购买“抗击疫情主题债”17支共33.91亿元,为珠海华发、宝钢、东方航空等企业承销“疫情防控债”,总规模118.5亿元。

不少企业在本次疫情中受到了较大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各级地方政府共同打出“组合拳”,为企业复工复产、保经营提供支持。

北京银行北京分行针对文旅、餐饮企业出台“文旅餐饮振兴扶持专项计划”,为疫情受困行业和企业提供契合运营需求、保障平稳发展的紧急金融服务,并投入扶持专项资金整体不少于100亿元。

在此次疫情中,银行业直面大考,承担起应有的金融企业担当。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航空、教育、医疗、商超、物流、餐饮、酒店等行业,不盲目断贷、抽贷或压贷;根据客户需求及情况分类施策,快速推出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保障服务畅通。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抗疫力度加大的同时,银行自身资产质量是否会受到波及备受瞩目。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佩珈认为,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差异化影响,从主体维度看,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不良资产上升压力更大。从行业维度看,疫情对商业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冲击更大,但整体温和。而从银行自身经营层面看,本次疫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也将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银行卡手续费、投资银行业务和资金托管费用这三类银行中间业务受疫情的冲击最为明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银行应根据相关主体的实际情况,通过降低偿付成本、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安排,在降低受疫情影响企业和个人成本的同时,化解相关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银行应进一步夯实资本和拨备,提升风险抵御的能力。

建议优化中小微企业纾困模式

“这些金融政策主要针对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或者一些在信用边缘、政府增信后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难以惠及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仍有82%的企业表示没有获得信贷优惠。”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做的一项调研显示,税费及信贷优惠的政策落地后,贷款企业基本上获得了银保监会要求银行提供的多项优惠,25%的企业表示现金流压力得到部分或者基本缓解。由于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在疫情防控工作重且尚未完全复工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银行等机构目前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不易的结果。不过,虽然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的救助政策反应迅速且积极,但惠及效率仍有待提高,企业现金流救助仍需要发挥政府平台和产业链群形成的产业平台作用。

因此,建议短期对策上应优化中央、地方政府专项纾困基金和支持性贷款、金融扶持资金和优惠贷款的管理模式,精准、快速、低成本地为中小微企业纾困;中期对策上,应建立专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基金和就业援助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看来,依靠银行难以精准纾困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缺口,需要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地方政府可以财政出资或者特许经济发达省市发行地方长期债券,按行业或产业设立地方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纾困基金也可以适当补偿银行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或者保险公司开发的中小微企业保险产品,降低正规金融机构不良率的压力,增强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动力,增加政府基金的杠杆力度。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要继续综合施策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其中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要以中央财政为基础,增加对中小企业补贴和减免力度;货币政策应更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支持服务;金融机构要通过专项额度、绿色通道、优惠价格等措施,进一步做好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部门应调整相关监管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提升服务、防范风险。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