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20年02月18日17:52分类:人民币动态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大金融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力度,2月14日,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此次《意见》的出台,就是为了使上海成为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也是为探索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开放模式做好准备。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更好发挥临港新片区在金融改革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意见》立足于更好发挥临港新片区在金融改革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发挥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就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

《意见》明确,要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推出了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专业理财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等投资、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等七项具体措施。

“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表现。”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通过金融理财子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股权投资,是金融资本和股权市场联动、共同发展的新的尝试,符合金融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方向。

此外,《意见》提出,要在更高水平上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出了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促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等11项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有益于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能通过外资机构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助力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在推动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方面,陈雨露分析称,《意见》在上海前期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发展人民币利率期权等试点,能够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人民币资产。

加大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力度

“《意见》明确提出,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等,对畅通区域金融合作、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以更加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支持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这不仅有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助于金融业自身在区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雨露说,在金融机构合作方面,探索建立贷款联合授信机制,可以更好地为长三角跨省(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提供资金支持。在政策执行上,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加大对“三农”、科创类企业、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等。

在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促进长三角创新发展方面,《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G60科创走廊相关机构扩大债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大力提升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交易流转,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征信体系,更好服务小微企业信用融资等具体措施。

此外,《意见》还指出,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政策协调。陈雨露介绍称,比如推动长三角金融统计信息共享、编制长三角金融稳定指数、加强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合作以及促进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经验交流等。

疫情不改金融开放既定节奏

近年来,金融部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开放措施。目前,绝大多数开放措施已经落地,不少外资机构已经获准实现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控股,或进入中国市场实际开展业务。

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我国金融开放的节奏备受市场关注。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是长远的,不会受到疫情影响。

“金融业是竞争性行业,扩大开放有助于引入竞争,促进繁荣和创新。从实际工作推进看,疫情并未影响既定的金融开放措施落地节奏,相关外资机构准入及法律修订工作依然在有序进行。”陈雨露表示,这次《意见》的出台,就是一次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在更高水平上推进金融开放的充分体现。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表示,近期的金融市场走势表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投资者是理性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信心。

据陈雨露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协同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三驾马车”,进一步推动形成金融领域制度性、系统性全面开放。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