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金融能否先行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年12月10日11:39分类:人民币动态

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引人关注的是,《规划纲要》明确制定了长三角地区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系列新方向和新举措,释放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信号。

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策略,打造全新的开放格局,不但力度越来越大,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打造银行、保险、证券等综合金融生态链,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区域金融合作,多举措、高水平支持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是金融业今后持续发力的重要方向。

长三角地区金融开放将提速

放眼全球,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城市群正在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长三角区域的主要优势有两个:一是区内囊括了中国经济发达的众多城市,经济辐射更广,基础更好;二是依托上海金融中心地位,依托长江,对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带动作用更强。

金融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银行业外资市场准入。业内专家认为,这将是对中国金融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承接。

事实上,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正全面提速。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增强市场活力;减少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和开展相关业务的数量型准入条件;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分行的总资产要求,取消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在华经营保险经纪业务的经营年限、总资产要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实现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对促进自贸区金融业务创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拓展全球金融市场业务影响深远。”交通银行副行长吕家进认为。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开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外在驱动力,长三角地区金融开放将引领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与保险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通过政策引领为外资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长三角地区要稳步扩大对外投资;加强优势产能、油气矿产开发等领域国际合作;扩大商务服务、先进制造、金融服务、境外并购等对外投资;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鼓励企业联合“走出去”等。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步伐将加快,“走出去”拉动效应增强。“贸易+投资”项下的需求,将催生对跨境投融资顾问、跨境并购、境外发债、出口信贷等巨量金融服务需求,这将为金融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新机遇。

“各类金融机构应通过着力打造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加快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能力。”莫开伟表示,尤其是商业银行要通过构建金融产品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同时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

作为跨境金融服务的“排头兵”,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长三角地区的跨境金融市场布局。

中国工商银行日前发布了《中国工商银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简称“12345”行动方案),即在长三角区域新设一家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新增投入两万亿元融资,建设金融创新中心、跨境业务中心、金融交易市场中心三大业务中心,聚焦公司、个人、机构、科创四大专属客群,重点围绕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等五大领域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为便利长三角地区企业“走出去”,交行通过自贸区账户体系和联动海外分行,服务上海医药全球并购行动,有力地支持其全球化发展战略实施;交行宁波分行与胡志明市分行共同推出跨境“薪智汇”方案,集海外代发工资、批量快汇、境内统一结汇入账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业内首创。

加快长三角地区金融协同发展

有专家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短板在于金融一体化做得不够,亟待从金融的规划、政策、协调机制、要素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快一体化。

目前业内的共识是,需要“打破壁垒,让金融市场要素流动起来”,即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推动各金融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通,帮助长三角企业综合利用金融要素市场的各类融资、套保等工具改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资本运作能力,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同时提升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对腹地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应充分激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金融要素市场,打造综合金融生态链,通过同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盈,通过同业合作为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持续的金融服务。”一位研究人士这样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在加强金融协同方面,浦发银行成立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总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立总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部和长三角战略客户部,建立跨分行协调联系机制。截至2019年6月末,浦发银行在长三角设立的分支机构近500家,覆盖34市、54县,已形成渗透全域、辐射到位的网点布局。

交行成立了由行长挂帅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领导小组,并从分行选派骨干人员,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办公室,形成总、分行及子公司协同发展的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在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的区域金融发展新格局。据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介绍,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推进长三角金融合作取得了新进展:今年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五次长三角三省一市金融办主任圆桌会议”,三省一市金融办签署了共同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合作协议和金融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浙江自贸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油品全产业链合作,批准舟山3家仓库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割仓库。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是一项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和突破经营机构区域限制,才能实现长三角一盘棋的发展格局。”浦发银行副行长王新浩如是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