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10月社融增量下行不可持续 融资结构持续改善

新华财经2019年11月12日09:07分类:人民币动态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都鹏)人民银行11日发布金融数据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89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6613亿元,均呈现同比少增。10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与上月持平。业内专家指出,社融增量出现下行,但这并不可持续,当前融资结构持续改善。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认为,社融低于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消费贷款收缩导致贷款低于预期,对人民币贷款贡献同比少增1671至5470亿元;二是票据融资低于预期,10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和票据融资分别同比少增。考虑到票据融资波动较大,且更多为短期因素,消费贷管控也不会持续加强,因而社融回落不具有可持续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刘磊表示,贷款和地方专项债是拉动社融规模较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人民币贷款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71亿元,地方专项债则是由于本年度的发行额度已经用完,10月份净减少了200亿元。

杨业伟指出,10月是新增信贷和社融的“小月”,往往较低,因而此次低于预期,对整体货币增速影响较为有限。

10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与上月持平,10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显示企业经营状况保持平稳。

杨业伟指出,目前来看,短期因素对总量产生扰动但结构在不断改善,企业融资依然强韧,因而无需过度悲观。由于消费贷等管控的强化,以及票据融资的短期收缩,信贷、社融增速低于预期。但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回升,居民中长期贷款保持平稳,因而实体融资需求并不差。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强韧,以及稳增长政策下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加之四季度地方债可能提前下发,基建融资将延续改善势头。从趋势上看,在短期冲击退出后,未来几个月信贷社融依然将大概率改善。

综合来看,刘磊指出,首先,10月社融增量下行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稳增长预期仍很重要,逆周期调节作用应是未来的主要政策取向。第二,未来宏观杠杆率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结构性去杠杆要求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比例相对下降,这已经体现在社融规模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票据规模仍在下降的趋势中,与此同时,表内的杠杆率,尤其是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发行有望在未来几个月以更高的速度上升,由此来实现总杠杆率的稳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