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面高效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2019年08月19日17:19分类:中国央行

2019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市场预期引导、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我国经济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

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和逆周期调节力度,新年伊始即降准1个百分点,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增加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和常备借贷便利额度,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创设并开展央行票据互换操作,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一级资本,提高放贷能力。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推动健全利率走廊,积极培育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部分银行已有综合考量资金成本、期限、风险等因素的较为完善的贷款定价模型,其他资产收益率也已基本完全市场化。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点在于,以淡出贷款基准利率为抓手,实质性推动“两轨并一轨”,有效促进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下降。

“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基本确立。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人民银行自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建立了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至此,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档两优”的框架基本确立。“三档”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三个基准档:第一档是大型银行,主要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第二档是中型银行,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第三档是服务县域的银行。“两优”是在基准档次基础上有两项优惠:一是大中型银行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考核标准可享受0.5个或1.5个百分点优惠;二是服务县域的银行达到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标准可享受1个百分点优惠。

银行发行永续债支持信贷投放取得积极成效。银行是信用创造的主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枢。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各项政策支持下,截至7月中旬,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已合计发行1500亿元银行永续债,另有超过5500亿元银行永续债已公告拟发行。随着银行永续债的顺利发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得以缓解,降低了银行的预防性资本储备,增强了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开展宏观审慎管理,随后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在深入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探索构建矩阵式管理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逆周期引导功能;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并进一步探索建立外汇市场、房地产金融、债券市场等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推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日前,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牵头研究制订该办法的同时,人民银行继续推动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拟监管试点。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2019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直接领导下,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以“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为基本政策,有序推进任务落实,会同银保监会和地方政府果断处置个别中小银行风险,及时应对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波动,扎实做好国家金融安全工作,稳妥有序推动资管新规实施,持续开展金融乱象整治,推动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市场预期出现积极变化。

做好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应对。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依法于5月24日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对包商银行的果断实施接管发挥了及时“止血”作用,避免了包商银行风险进一步恶化。存款保险基金出资、人民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以收购承接方式处置包商银行风险,既最大限度保护了客户合法权益,避免了客户挤兑和风险扩散,又依法依规打破了刚性兑付,实现对部分机构业务经营的激进行为纠偏,进而强化了市场纪律。同时,人民银行发挥央行“最后贷款人”作用,适时适度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及时稳定了市场信心,有效遏制了包商银行风险向其他中小金融机构蔓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扎实做好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推动风险有序化解。《存款保险条例》施行以来,在做好保费征收与基金管理、实施风险差别费率的基础上,存款保险加强对投保机构的风险监测和识别,及时掌握投保机构运行和风险状况,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对风险较高的投保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按月进行监测和“诊断”。在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工作中,对于发现投保机构因重大资产损失等原因导致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的,依照《存款保险条例》要求其及时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控制重大交易授信、降低杠杆率等早期纠正措施,推动风险化解。

持续扩大金融业开放

自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宣布加大开放力度、政策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各项开放举措得到积极响应,外资机构市场准入和在华展业取得明显进展。

7月20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金融委办公室又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本次推出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涉及银行、保险、券商、基金、期货、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大幅提升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深度,为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再次按下了“加速键”。人民银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了开放力度。

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所有种类债券评级;修改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规则,允许外资机构获得A类主承销牌照;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一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推进,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支金额9.29万亿元,占我国全部跨境收支金额的37.68%,均为历史同期最高。二是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政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稳步推进,积极推动扩大大宗商品等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在自贸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持续提升,人民币清算安排已扩展至25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一是扩大RQFII试点范围。2019年6月末,RQFII试点已扩展至20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额度达到1.99万亿元人民币,共有217家机构备案或申请投资额度6779.72亿元人民币。二是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6月末,共有1846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持债总面额1.96万亿元。积极推动金融市场不同对外开放渠道的整合归并,提高境外投资者入市便利性;持续优化完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操作性安排,推动我国债券如期纳入国际主要指数,引入更多长期配置资金。三是推动我国黄金市场对外开放,上海黄金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将分别挂牌以对方黄金价格定价的衍生品合约,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白银询价期权业务。

以优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发挥合力,在服务小微和民企方面出台多项举措,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缓解其融资难题。

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能力。一是牵头发挥货币、财税、监管等部门政策合力,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培育,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引导建立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精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9.5个百分点;贷款覆盖面稳步提高,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434万户,同比增长33.9%;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同时,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发行大幅增加,上半年发行885亿元,相当于2018年全年的71%。二是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9年通过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进一步为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目前,人民银行已支持中国银行等四家银行发行15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新受理工商银行等三家银行150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债券发行申请。

缓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近年来,人民银行发挥征信作用,针对中小企业和农户没有信贷记录的现实,通过非信贷数据的采集、应用,分析、判断其信用状况,助力其融资。一是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6月末,累计为261万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累计已有55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全国累计建立信用档案农户数1.88亿户,累计已有约9000余万农户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达到3.4万余亿元。二是积极指导企业征信机构以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提高、成本降低、便利性增强为目标,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利用替代数据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创新征信服务。2019年5月,人民银行批设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试验区,在苏州先行先试,构建以征信体系为基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模式。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和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部署,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分批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企业基本存款账户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全国31个省份已于7月22日全面完成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工作,较国务院要求提前了5个多月。同时,联合工信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并于6月26日上线运行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为银行核验企业相关信息提供权威渠道。自取消许可之日至6月末,全国共新开企业基本存款账户138万户,其中企业法人96万户,非法人企业10万户,个体工商户32万户。

促进民企债券融资,加强债市风险监测。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人民银行积极推广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企债券融资。截至2019年6月末,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已支持76家民企发行债券596亿元,有效克服了个别民企财务造假、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带动民企上半年共发行债券2800亿元,同比增长4.2%。同时,按照预案持续加强债券市场风险监测与研判,人民银行有针对性地对高风险企业进行排查梳理,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推动各项金融服务取得新进展

持续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上半年,以“云闪付”APP为核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着力向县域及农村地区纵深发展,重点突破以公交为代表的便民场景,持续提高人民群众日常支付的便利程度。截至6月底,便民支付场景已覆盖93个重点示范城市800余个二级地市及县区公交地铁、校企园区、公共缴费、菜场超市、自助终端等重点领域,“云闪付”累计注册用户1.79亿,累计绑卡1.84亿张。6月份,活跃用户5093万,较1月增长16.2%;移动支付活动商户759万,较1月增长31%;上半年移动支付累计交易23亿笔,金额6423亿元。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电子支付,人民银行已推动银联港澳版“云闪付”和微信(香港)电子钱包、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三个大湾区跨境移动支付项目投产,并批复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在各项条件成熟后由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至全国范围使用。

积极推进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准备工作。2019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精心组织了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宣传和调拨。通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新版人民币的调拨进度,在发行前保证新版人民币在各地的正常储备,确保了发行工作按期推进。

持续提升反洗钱监管有效性。一是反洗钱执法检查工作显著加强。上半年,人民银行全系统对301家义务机构开展反洗钱专项执法检查和133项含反洗钱内容的综合执法检查,针对违反反洗钱规定的104家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233名个人按规定予以处罚,罚款金额合计6210.96万元,基本全部实现“双罚”。二是反洗钱分类评级工作扎实开展。上半年,人民银行对总行直管的24家法人义务机构开展分类评级工作,以“点对点”的方式向被评机构书面反馈分类评级结果和意见,下发监管意见书或进行风险提示,要求被评机构切实采取整改措施。三是反洗钱监管工作有效落实。上半年,人民银行指导和督促义务机构认真落实反洗钱新规,以加强洗钱风险管理、督促违规问题整改为抓手,进一步落实义务机构主体责任,推动提升合规和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一是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稳步推进。人民银行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全国范围内第二次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4.77,比2017年整体上稍有提升。二是金融广告治理协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民银行与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沟通协调,加大金融广告治理监管协作力度,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了覆盖全国,涵盖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的金融广告监测处置机制。三是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标准相关工作扎实推进。督促和指导各银行全面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诉分类标准,进一步提高银行业投诉处理和投诉数据统计分析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覆盖全行业、全口径的金融消费者投诉统计监测系统开发建设,力争于2019年11月底前上线运行,实现对金融消费者投诉的实时采集、统计分析和风险预警等功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