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务业开放试点 为外资机构提供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08月02日09:12分类:人民币动态

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我国金融业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秀玲日前对记者表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整体的开放程度还较低。过去几年,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保持在80%以上,2019年上半年达到近83%。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自2015年5月以来,国务院先后三轮批复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在前两轮试点中,北京在金融等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化、优化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68项全国首创或最优的开放举措,其中,外资企业登记备案“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放宽人才中介机构限制等开放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

2019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开展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提出9个方面、177项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的有50余项。例如,在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方面,北京与自贸区一样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对达到监管要求获得牌照的外资金融机构,北京第一时间做好对接。在优化金融空间布局方面,赋予北京各金融功能区新的开放定位,西城区履行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职能,聚焦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风险管理、金融监管,承接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任务。海淀区依托中关村发展科技金融,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东城区和朝阳区是国际金融开放的前沿区,聚集国际金融机构;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打造新兴金融功能区。石景山区银行保险产业园、房山区的金融安全小镇和基金小镇、顺义区离岸金融区也有各自定位。此外,支持城市副中心作为金融开放先导区在绿色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方面率先探索。

杨秀玲表示,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与自贸试验区、CEPA服务贸易基本自由化共同成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索,也使北京成为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前沿阵地。新一轮金融开放政策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支付清算、征信评级等各领域,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相协同。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不仅从产业上覆盖各类金融业务领域,也从空间上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适宜的落地场所。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国家金融开放政策叠加,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作为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众多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北京在国家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8年末,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8%,居各行业之首,这一比重达到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水平。2019年上半年,这一比重提高到19.3%。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霍学文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外资(含港澳台资)金融法人机构共计5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16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200余家。在北京开展金融业务,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包括监管优势、市场优势、客户优势、人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公共服务优势、商务环境优势。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发布后,北京已做好承接外资金融机构落地、服务外资金融发展的准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