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示范效应 上海:去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逾7万亿元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年07月29日11:41分类:人民币动态

2009年7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共同颁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起航。十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长足发展。上海作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首发城市之一和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城市,在人民币跨境使用过程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近日,上海市金融学会跨境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上海地区人民币跨境十周年成果展”也在沪举行,以更好地回顾过往、启迪未来。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之际,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同时配套出台了《上海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操作规程》。上海与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以及港、澳和东盟地区为首批试点地区。

2019年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正式成为结算货币,开启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进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办理首单业务,涵盖了汇出、汇入和信用证等多种跨境结算方式。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欣园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作为见证人民币国际化起步的银行机构和从业人员,对人民币跨境业务呈几何倍数的增长非常有感触:“从2009年7月6日到12月31日,中行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约为10亿元;2018年,中行的人民币跨境业务量达到1.6万亿元,平均每天的业务量就远超2009年整个下半年。”目前,中行上海市分行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数量达220多个,开户银行遍布85个国家和地区。

从整个上海地区来看,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为81.5亿元。2010年人民币跨境业务量为465亿元,到2018年已增长到72893亿元;2019年前5个月已达到40432亿元,同比增长46.3%。至今年5月末,上海地区累计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到26.4万亿元。

十年来,人民币正在逐渐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新选择。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当年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其纳入外汇储备;截至2018年3月,与我国发生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共达242个。

贝朗医疗(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央支持部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经理刘晖告诉记者,在2014年前,总部位于德国的贝朗医疗在跨国交易中只使用美元这一种货币。但从2014年起,顺应人民币国际化浪潮,并为了减少因采购和销售币种不匹配而导致的汇兑损失,贝朗医疗决定,该公司的跨境交易只要涉及中国,无论另一方是哪个国家,使用的货币必须是人民币。从2015年起,贝朗医疗(上海)开始使用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每个月集中轧差后,与位于新加坡的贝朗医疗亚太区资金结算中心进行统一结算,不再需要和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方逐笔收付款,不仅集中优化了汇兑损益管理,也进一步节省了交易费用。2016年,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该公司启用了自贸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满足了集团对于内部资金跨境划拨的需求。贝朗医疗在中国境内的所有子公司都参与其中,包括工厂、贸易公司、咨询服务公司等。刘晖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使得企业业务流程大幅简化。

“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一开始主要服务于跨境贸易,随后逐渐用于投资。之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如金融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包括沪港通、人民币原油期货的推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用人民币的便捷性不断提高,全球的交易主体自然而然地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张欣园表示,“当一个货币在金融经济的方方面面,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使用的时候,它的国际化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在他看来,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他表示:“代表着人民币成为一种可交易、可兑换的货币,同时,与我国经济影响力相匹配,人民币有了全球货币稳定器的作用。”

记者在“上海地区人民币跨境十周年成果展”现场看到,展览以时间轴为顺序,分为“2009年——试点启动”、“2010年——试点扩大”、“2011年——全面拓展”、“2012年——联动离岸”、“2013年——地位攀升”、“2014年——创新发展”、“2015年——改革深化”、“2016年——成功入篮”、“2017年——互通深化”、“2018年——不断开放”、“2019——前景广阔”等部分,选取了从2009年至今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进展事项,通过影像资料、照片、文字等形式集中展示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的累累硕果,展现上海“跨境人”秉初心、惠实体,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卓然风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上海作为我国金融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先行先试了人民币境外放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全口径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多项创新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积极的示范效应。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拥有最为齐全的国内金融要素市场的上海,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RQFII)、境外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沪港通、熊猫债、债券通等金融投资领域,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今年初出炉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上海将加强金融对外开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完善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11届陆家嘴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上海一定能够如期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中心。易纲同时提出,要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

“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因为十年来,大量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在上海,如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无论是人民币原油期货,还是沪伦通,人民币都是这些市场在打通过程中的一根主线。”张欣园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

展望未来,张欣园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仍将稳步推进,并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深度、广度、流动性的提升而进一步深化国际货币的职能,特别是储备货币的职能。他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一定水准后,会走得更稳,终将达到与我国经济规模相匹配的地位。相应地,商业银行面向全球企业和个人提供人民币产品服务的空间无可限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