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如何理解包商银行被接管的市场及政策涵义?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03日09:30分类:中国央行

沈建光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

张晓晨 京东数字科技宏观研究员

上周五,央行及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银保监会决定自2019年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这一事件对市场的负面冲击有多大?监管此举意在何为?

包商银行信用风险早有预警

包商银行从2017年三季度起便不再公布财报,当季财报资本充足率为9.5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38%,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监管红线;业务扩张主要依赖同业负债(主要是同业存单)及非标业务,而资产端风控体系不严格,债务负担上升较快、不良率高企,2011年至2016年其不良率连续5年上涨,截至2017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70%,不良贷款偏离度超过190%;盈利能力也出现问题,净利润近年来持续下滑,2017年1-9月,净利润31.9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3.93%。鉴于此,大公国际在2017年10月末就将包商银行主体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一些大中型金融同业机构对其业务也有预警。

担忧情绪升温,市场短期冲击不容小觑

尽管早有预警,但监管此次果断出手接管,使市场对于打破同业刚兑、中小银行风险暴露的担忧迅速上升,短期波动不容小觑。

图表1本周同业存单实际发行量大幅下降,票面利率上行

同业存单

例如,本周同业存单发行已呈现大幅缩量的态势。Wind数据显示,周二、周三、周四单日实际发行量分别为108.8亿元、130.3亿元、75.8亿元,连续3天低于200亿元,而截至5月30日,今年同业存单单日平均实际发行规模为691.28亿元;票面利率也有抬升,周四较周一上涨约15个BP,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也有明显上行。在笔者看来,同业机构风险偏好收紧是本周同存发行大幅缩量的主因,而在“打破刚兑”的担忧之下,未来同业机构之间的宽松常态很可能会发生改变。

市场短期流动性收紧风险也有所加大。包商银行债权处置问题可能对其交易对手或债权人引发连锁反应,造成部分机构流动性紧张。而除此以外,货币基金持有人可能由于担心基金持仓中有城商行、农商行同存,而使基金面临大额赎回的风险,考虑到货币基金的货币供给属性,短期市场流动性存在收紧的可能。在笔者看来,本周央行连续开展大额7天逆回购操作,目前合计净投放3800亿,正是为了对冲这种影响,这也意味着央行政策工具箱足够,短期上不必对市场流动性过分担忧。

图表2本周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放量

逆回购

图表3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在周中大幅抬升后回落

回购利率

回购利率

此外,债市也可能承压。本周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同业负债压力加大之下,部分金融机构可能抛售部分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资产,使债券收益率上行,而担忧情绪的传导也将使债市更为谨慎。

同业刚兑会被打破吗?

从公布的本次包商银行债权处置方案来看,目前的安排是5000万元以内的同业负债全额兑付;5000万-1亿元的同业负债仅兑付本金;1-20亿兑付90%本金;20-50亿债兑付80%本金;超过50亿的兑付70%本金。监管并未承诺全额兑付值得关注,这或许意味着银行信用将逐步与政府信用脱钩、不再完全捆绑,实质上刚兑已被打破。此外,5月24日成立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被市场认为是未打破刚兑做的准备。

在笔者看来,当前时点打破刚兑无疑将加大短期市场波动,金融机构应为此做好准备,但长期来看打破刚兑并非坏事,其有助于商业银行强化市场化经营模式、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结构,对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合理确定风险溢价也有长期积极意义。

监管意图:坚决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包商银行事件之后,城商行、农商行风险较高的问题可能加速浮出水面。流动性收紧的压力可能对城商行、农商行影响更大,同业发行难度加大之下其负债压力将显著提高。而事实上,中小型银行本就风险较高,近期监管部门人士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前有些农商行、城商行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风险,处于技术性破产的边缘,这类机构要稳妥有序的按照市场化原则清理退出市场”,这表明包商银行事件并不是个案,后续的接管大概率还会有。

在笔者看来,信用风险暴露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股权结构与治理体系问题。包商银行历史上曾属于明天系控股,其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长期存在极大问题,映射至经营层面就体现为近两年比较突出的信用及流动性风险。而在此情况下,常规的银行监管手段如现场检查、处罚、约谈、通报、经营指标体系等均针对业务和高管,面对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对银行经营的干预往往显得乏力。

因而,本次接管应是监管处理类似“问题银行”的一次探索,通过接管经营权来隔离不良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给问题银行(主要是中小机构)一个整顿或者退出的通道。处置当期风险之外,重点在于规范商业银行股权架构和强化公司治理水平,引导资本参股控股银行应合法依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于未然。

同时,正如前文所说,打破市场对于同业刚兑的预期并非坏事,市场化经营之下,中小银行的格局恐将发生改变,在笔者看来,经营不善者被接管整顿、兼并重组甚至退出市场在未来可能成为常态。波动加大之下,商业银行经营将更加审慎,长期来看对于优化金融供给、服务实体经济是个利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