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新格局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8年11月30日16:09分类:人民币动态

建立银行间市场是国家为了满足宏观管理和体制改革需要的重大决策。随着市场持续深入发展,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应运而生,2007年成立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填补了场外市场自律管理空白,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的重要革新。

时光荏苒。经历20多年的探索实践、改革创新,银行间市场在新时代下发展的新格局正崭露峥嵘。正值我国改革开放迎来40年之际,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谢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就银行间市场发展始末、自律管理、对外开放等问题采访时表示,银行间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重要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金融市场所取得的成就?银行间市场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进程中承担了哪些职责与使命?

谢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40年来,金融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砥砺前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飞跃。

一是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衍生品市场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二是债券、股票等子市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2017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达74.8万亿元,尤其是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取得跨越式发展,市场规模上升至世界第二位,对于扭转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金融工具和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有效满足了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金融市场相继推出了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产品。同时,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效利用债券远期、利率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四是投资者日益成熟和多元化,市场风险分散和承受能力大大增强。在原有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银行间债券市场陆续引入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境外机构等投资主体。

五是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建立健全,为市场健康发展和有效防范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金融子市场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基本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健全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制度体系和实体设施。

六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形成有效助力。在银行间市场,结算代理人、做市商、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债券承销机构等参与者中,均包含外资机构。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日益便捷,面临的准入限制和投资范围限制逐步放开。境外主权机构、国际性组织、非金融企业等多类主体在我国境内注册发行熊猫债。

银行间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重要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如,在债券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最先改革债券发行管理体制,由交易商协会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实施注册制管理,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发挥了强大的改革示范效应。再如,在推动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银行间市场积极发挥示范效应、走在对外开放前列,通过引入境外发行人、境外投资者、境外中介机构,完善跨境资金管理等方式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国际影响力。

《金融时报》记者: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实践?又是如何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创新发展的?

谢多:我国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国债的恢复发行。1997年以前,我国债券市场处于起步探索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对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1997年年底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商业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退出交易所,组建成立场外市场形式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取得一些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迟滞问题最为突出。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九条”),要求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人民银行充分总结吸收国内外债券市场发展经验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债券市场普遍发展规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债券市场发展道路。

一是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依托场外市场。国际成熟债券市场主要是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场外市场,这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银行间市场自成立之初,就定位于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开展场外询价交易。正确的发展模式,为市场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强化市场化约束机制。债券市场发展初期,行政管制色彩较浓,债券发行审批严格,对市场发行效率形成明显制约。2004年“国九条”发布后,债券市场管理部门开始通过减少行政管制激发市场活力。2005年,人民银行推出短期融资券时采用了发行备案制,此后交易商协会对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实行更为市场化的注册制。在减少行政管制的同时,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市场化约束机制不断建立健全。

三是建立市场自律组织,激发市场内生活力。为适应政府转变经济管理职能和市场管理方式需要,交易商协会成立,充分发挥市场自律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中间层,贴近市场但又不介入市场,承担政府意图但又不具备行政权力的优势,在促进市场与监管有效沟通的同时,充分凝聚市场力量,推进市场产品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市场化方式更好地促进市场创新发展。

四是注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市场安全高效。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发展之初,便按照高标准科学规划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立了中央托管系统、集中的交易和信息报告平台、独立的清算所和安全稳健的资金清算系统,实现了券款对付和前后台数据直通式处理,保障了市场安全有效运行。

五是稳步推进市场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伴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改革开放措施的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同时,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借鉴国外市场先进经验,主动融入全球市场规则体系,有效促进了国内债券市场的改革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多年来,银行间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谢多:银行间债券市场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是推出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类产品,助力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降低债务杠杆。二是推出资产支持票据等结构化融资工具,推动企业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四是推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等创新品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是推出扶贫票据,推动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精准扶贫。六是推动债务融资工具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雄安新区建设,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七是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市场化风险分散分担机制。此外,银行间市场还积极支持国家重点支持的农业、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

截至2018年6月末,累计分别发行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扶贫票据1.2万亿元、1339亿元、352亿元、86亿元、214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主体和机构投资者类型多元,市场运行透明、风险可控。如何评价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在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与角色?

谢多:银行间市场成立初期,行政监管部门在创建和启动市场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随着市场逐步发展,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市场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市场自律组织、加强和完善自律管理、有效弥补政府行政监管不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充分反应的不足,日益成为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2007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交易商协会成立,成为银行间市场统一独立的自律组织,填补了国内场外市场自律管理的空白,形成了政府行政监管与市场自律管理相互配合的管理模式,是中国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的重要革新。交易商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成中国场外金融市场新型自律组织”为中心目标,努力成为中国场外金融市场创新的引领者和组织者、相关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管理方式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市场先进道德理念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际化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在相关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交易商协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依托广大市场成员,在银行间市场自律、创新、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组织市场成员推动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如在机制创新方面,引入了成熟市场国家普遍采用的注册制理念,推动了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在产品创新方面,组织市场成员相继推出了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创新产品,丰富了债券市场产品体系。

二是制定发布标准协议文本,建立健全自律规则体系,强化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事、市场议、市场决”的专家议事职能,组织市场成员制定发布发行注册规程、信息披露规则、后续管理工作指引等覆盖债务融资工具全流程的自律规则,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债券回购主协议、债券借贷主协议等标准协议文本,有效强化了市场化约束机制。

三是秉承“以会员为本”的理念,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为会员提供多样化服务。交易商协会经过多年探索,逐步构建了覆盖中介结构、企业、投资人等各类型会员的分类交流机制,多系列、广覆盖、分层级的培训体系以及全覆盖、分层次、多样化的信息研究服务。

四是主动开展对外交往,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交易商协会充分利用自律组织独特的市场地位和优势,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系统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在服务银行间市场建设和会员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第二轨金融外交”,在有效提升银行间市场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辅助政府部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国际化属性不断增强。请问银行间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交易商协会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供助力?

谢多: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从发行人、投资人和中介机构三个维度逐步展开,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发行人方面。首先从境内发行人“走出去”开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银行和财政部等开启了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外币债券的序幕。随后,国开行、中石油等境内机构开始探索发行外币债券,并逐步利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融资。而境外发行人“引进来”则始于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获准在中国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2013年以来,人民银行针对熊猫债注册发行、募集资金跨境流动等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建立和优化境外机构熊猫债发行制度环境。

在投资人方面,也是从境内投资人“走出去”开始,再到境外投资人“引进来”。在“引进来”方面,2005年,人民银行先后批准泛亚基金和亚债中国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打开了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大门。逐步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和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在获批额度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从2015年至今,人民银行不断简化管理流程、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范围、取消投资额度限制,并推出“债券通”,持续提升我国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

在中介机构方面,银行间市场陆续允许外资机构从事债券做市、承销、评级等相关业务。2017年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境外评级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业务予以规范,国内信用评级市场逐步向境外机构开放。

交易商协会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对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持续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一是成功实现外国主权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2018年6月末,共有40家境外发行人在协会完成注册熊猫债3712亿元,发行67单,合计1350亿元。二是推动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债券通”面向境外投资者直接发行。三是积极落实银行间市场引入境外评级机构相关要求,稳步推进评级机构注册管理工作,持续完善以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化评价机制,全面助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