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经常账户的演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9月28日19:15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28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常账户收支依然处于基本平衡的合理区间。经常账户演变是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客观反映。未来我国经常账户收支有望保持相对合理的水平。

以下为《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如何看待我国经常账户的演变”专栏全文: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发生较大变化。2008年以前,随着涉外经济快速发展,经常账户顺差较快增加,与GDP之比从2001年的1.3%升至2007年的9.9%。2008年后总体回落, 2010年降至3.9%,2011年起基本维持在2%左右,2018年上半年更趋平衡。上述变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

当前我国经常账户收支依然处于基本平衡的合理区间。2016年和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分别为1.8%和1.3%,部分季度顺差与GDP之比最低达到过0.5%,说明近几年我国经常账户收支已经达到了平衡的区间,受内需、外需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周期性因素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小幅顺差和小幅逆差很容易交替出现,但都属于基本平衡的范畴。在实践中,国际上研究认为经常账户逆差是否持续超过GDP的4%-5%左右,是一个关键的早期预警指标。

我国经常账户演变是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客观反映。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使得近年来货物贸易顺差扩张势头放缓。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制造业发展较快时,产能输出较大,货物贸易往往呈现顺差。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生产要素成本等比较优势逐步减弱,需要转型升级,货物贸易顺差将有所下降,历史上的美、日、韩、中国台湾均有此规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升级有所加快,跨境消费随之增多。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财富效应逐步显现,改变了很多国内居民的消费观念,进一步加快了消费升级的速度,驱动我国居民不断拓宽消费渠道,包括境外商品与服务,这与日本、韩国的历史发展趋势类似。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抚养比上升也推动消费有所增加。

我国经常账户趋向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是体现了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从高位回落到基本平衡格局,说明我国经济的内外部平衡取得实质进展,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增加。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了105.7%。二是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我国国民收入逐步提升的背景下,通过低廉劳动力、消耗资源甚至损害环境来获得竞争力并推动出口的发展模式不可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三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四是对于全球经济再平衡具有重要贡献。 未来我国经常账户收支有望保持相对合理的水平。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将长期处于比较重要的位臵。当前,国内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具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产业链条也比较完备,在全球的竞争力依然较强。

未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有助于货物贸易在中长期维持合理、稳定的发展格局。就如德国、日本等中高端制造业决定了其对外贸易总体状况,中国台湾和韩国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后货物贸易盈余稳步回升一样。二是我国居民跨境消费将更加理性和稳定。以服务贸易项下表现较突出的境外旅游、留学消费为例,近年来达到较高水平后有所企稳,2015年至2017年国际旅行支出(含旅游、留学等)与GDP之比为2.3%、2.2%和2.1%,2018年上半年为2.1%。同时,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旅游等软实力的提升,国内居民境内消费的选择也会增多,将对境外消费形成替代作用。三是我国对外资产结构将逐步优化,直接投资等非储备性质的对外资产占比仍会进一步上升,有助于提高我国境外投资收益,增加相关的经常账户收入。总体看,我国经常账户出现持续大幅逆差的概率较低。

未来我国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我国经常账户收支保持在合理区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