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福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新蓝海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8年08月12日16:28分类:人民币动态

杨长岩

自2010年福建省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份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福建省跨境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业务品种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参与度显著提升,全省开办企业超过16000家,在闽分行在内的43家银行机构均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构建我国开放新格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部署,两者既有内在联系,也有巨大的协同发展空间。随着中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有望搭乘“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开辟新蓝海。

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创新

(一)引导开发性金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旗滨集团是福建省一家生产、销售平板玻璃及节能工程玻璃的大型企业,国开行福建分行为旗滨集团新建马来西亚在线镀膜玻璃和高档多元化玻璃生产线项目提供境外人民币贷款8亿元。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马来西亚期间国开行福建分行与马来西亚旗滨公司签署本项目贷款条件书,该项目纳入总理高访成果,对推动福建优质企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开行福建分行还通过并购贷款、项目融资、发债等产品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向全球开展矿产收购、扩建工厂、承包工程,至2018年4月末,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及产能合作的资金超过40亿元人民币。

(二)指导政策性金融重点支持经贸往来与项目合作。进出口银行福建分行用好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性资金,深耕对外经贸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领域,至2018年4月末,共支持福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资源进口、产业合作、船舶制造、境外加工贸易等经贸合作和产业投资项目70个,贷款余额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在支持重点项目方面,进出口银行福建分行向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9.7亿元,关丹产业园是马来西亚与中国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区,也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园,战略意义重大;向紫金矿业集团子公司收购卡莫阿控股公司股权发放人民币贷款6.7亿元,有力支持了福建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项目。

(三)商业性金融境内外联动支持企业走出去和跨境贸易。福建省内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依托分布广泛的海外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商行+投行”、“境内+境外”、“股权+债权”的全流程综合化服务。工行、建行、农行福建分行合计推出数十项跨境贸易融资产品支持国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农行、中行福建分行通过与境外分行联动,为捷联电子等23家企业办理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业务。建行研究在福建省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的“21世纪海上丝路”产业基金,支持福建电子信息、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至2018年4月末已审批通过“海丝”系列基金13只,基金总规模450亿元,同时加大“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力度,储备项目11个,储备金额253.7亿元。兴业银行与1000多家海外代理行在信用证、保函、保理、国际福费廷等领域开展合作。

(四)引入主权基金帮助优势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国家主权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支持福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紫金矿业进行A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46.35亿元,用于刚果(金)铜矿等项目的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中非基金在本次定增中成功获配最大份额的10亿元股票,并成为公司第5大股东。丝路基金也表示愿与紫金矿业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合作。

(五)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闽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发行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一带一路”债券,厦门海沧投资集团先后发行5亿元永续中期票据和10亿元中期票据,用于东南航运中心总部大厦工程项目建设,为福建省“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开启新的融资渠道。指导厦门翔业集团成功发行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借助“债券通”引入境外投资人认购,募集资金用于“海丝”重点建设项目——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项目。为帮助境外机构更好地利用境内的人民币资源,国家开发银行于2017年5月签署为马来西亚银行承销60亿元“一带一路”专项债(熊猫债)协议,在福州成功路演。该熊猫债于2017年7月成功发行1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东盟地区首单、中国“债券通”项下首单等多项熊猫债发行记录。

 开启跨境人民币发展的新征程

(一)推动省内企业对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同时鼓励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闽直接投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福建省内已形成一批“走出去”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能,至2017年末在商务部门备案的福建对外投资企业和境外分支机构超过25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66.4亿美元。未来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要联合省内金融机构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上做好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便捷的人民币资金使用手续,以此逐步辐射至境外项目的上下游企业,不断提升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接受和使用度;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便利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的最新政策,引导境外投资者更多使用人民币开展直接投资。

(二)不断扩大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按照人民币国际化通过“资本输出+贸易回流”的发展构想,加强对省内优势出口企业的政策宣导,鼓励出口企业对沿线国家签订人民币结算合同。指导商业银行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提供优于外币结算的办理手续。支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在福建自贸区做大做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股东支付股息、红利时使用人民币结算。发挥福建华侨华人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落实允许开展个人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新政,为华侨与侨眷在民间资金往来中使用人民币汇划提供便利。

(三)发挥好福建自贸区政策优势支持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倡议同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载体,两者的愿景都是提升我国的营商环境和开放水平,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在国务院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明确提出,发挥福建自贸区沿海近台优势,在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福建自贸区目前在跨境人民币政策方面具有区内个人开展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国公司便利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自贸区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等政策便利,要充分利用自贸区资金池成立门槛低等优势,发挥跨国集团资金池对沿线国家的资金辐射效应,支持区内银行向沿线国家在建项目和对华贸易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

(四)逐步构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合理分工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具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丰富经验且以中长期融资为主,可以匹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应坚持聚焦重点,推动关键项目落地。支持商业银行发挥全球网络布局和多元化业务平台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分行及其他境外银行的联动,为“走出去”客户提供包括境外人民币开户、兑换和资金使用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探索建立面向港澳台和东盟企业的股权交易平台,以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为载体,拓展服务“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为东盟中小微企业创建高效、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直接融资渠道。

(五)做好跨境资金的风险监测和把控,发挥保险服务功能保障项目建设风险。加强事中事后监测,防范资金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名义构造虚假贸易或投资背景进行跨境交易。“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风险:如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项目收益回报率不确定;部分国家政治生态复杂,营商环境和法律体系尚不成熟;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经常项目可兑换和外汇管制政策无法完全落地等,要更好发挥保险对项目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推动建设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性对外投资保险品种,推动具备条件的保险企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保险机构在查勘定损、后续理赔等方面开展合作,降低保险公司提供跨境理赔服务的成本,提高理赔服务时效,实现资源互补。

(作者为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副行长)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