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亟待疏通 专家建议多环节综合施策

证券日报2018年08月04日09:28分类:中国央行

记者 傅苏颖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是等价的命题,而当前这一传导过程受阻的主要症结体现在信贷和社融的失速。更深入地理解,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和存款增速低约束了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经济增速下行风险大、企业信用违约事件频发降低银行风险偏好、投放信贷意愿受到压制,金融监管政策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非标产品的限制收窄了资金投放的途径,最终导致了央行投放的总量货币不能形成微观信贷的局面,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受阻。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金融体系层面来看,货币政策机制传导的效果受到货币政策工具转变、流动性投放结构以及流动性传导摩擦等因素的影响。自2015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取代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流动性供给的主要渠道。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流动性投放的操作对象是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包括大中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导致中小型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较大型银行面临着更高边际资金成本,流动性结构性分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行银行流动性投放的传导。

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鄂志寰认为,资管新规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客观上影响了广义信用环境的松紧度,中小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近期央行出台多项措施要求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尽管年内央行多次定向降准和进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社融增速仍从去年同期的13%一直下滑至9.85%。这主要由于央行对信贷规模的约束和银行内部坏账风险考核标准的限制,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未能畅通,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仍难以从银行获得授信。

“疏通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一方面可以考虑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对象范围,以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分层问题;另一方面,在非标资产回表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对信贷规模的管控,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并继续完善MPA框架,如将对中小企业贷款作为其中的考核指标之一,通过适当的内部激励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鄂志寰表示。

明明认为,要进一步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前总量的无差别货币投放空间和边际影响已经不大,更重要的是推动信用传导渠道的下一环节——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从这一环节来看,定向数量工具包括此前定向降准配合MLF置换,以及定向型MLF操作,这一方式已经被实践,效果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此外,放宽信贷投放额度管理,还应逐步放宽监管力度,包括调整MPA参数、降低贷款的资本占用比例,窗口指导加快信贷投放等。同时需要补充银行资本金放松表内资本约束,包括通过特别国债、汇金债和银行次级债的发行补充银行资本金。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