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金融圈的战略意义及香港新角色、新作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6月22日16:15分类:人民币动态

应坚 中银香港研究高级经济研究员

过去40年,香港金融业抓住了内地改革开放历史契机,成功转型升级,建立起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中,粤港澳合作是香港金融业转型的关键。香港金融业不仅获得大量跨境业务机会,而且成功探索产品及服务模式,与珠三角金融业形成密切的业务联动关系,初步建立起粤港澳金融圈。

一、粤港澳金融圈形成中香港扮演的独特角色

纵观粤港澳金融合作,市场决定融合趋势,政策引导合作方向。香港金融业顺应市场潮流,参与区内产业合作进程,一直发挥着较积极和主动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独特角色:

一是追随香港制造业北上步伐,为珠三角港资企业及广东外向型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厂商北迁,将生产加工功能转移到成本较低的珠三角,而将市场营销、贸易活动、财务管理、资金融通及产品设计等服务性功能留在香港。这样的企业组织架构产生了跨境金融服务需求。部分香港金融机构在珠三角设立分支机构,一方面为当地港资企业提供贸易结算及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也兼顾市场在外的粤资企业。尽管金融合作形式简单,并呈现单向性,但却是粤港澳外向型产业链顺利运行的润滑剂。

二是借用内地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深耕珠三角市场。香港银行业加快进入珠三角始于2005年内地全面开放银行市场,受益于CEPA补充协议允许港资银行在广东设立异地支行,部署在珠三角的营业网点密度显著大于其他经济区,形成业务重心。港资证券、基金、保险机构也在珠三角开业。反过来,粤资金融机构也开始在香港设点布局。这个阶段,金融合作本身是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内容,主要特点是机构互设、业务互联、人员互派。跨境业务不断丰富,满足了企业和个人日益增长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抓住人民币国际化重要契机,全面提升金融合作层次。2009年内地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三地金融业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纽带,更紧密联结在一起,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大力拓展业务空间。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并打通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本外币资金池、跨境债券发行、跨境股权投资、跨境信贷资产转让等多条双向跨境通道,合作主动性、互动性增强,与实体经济结合也更趋紧密。可以说,金融合作对大湾区经济形成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40年来,粤港澳金融合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向到双向,从专注某类客户群体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从立足自身业务机会到重视区域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逐渐成熟,业务形态有机衔接。伴随粤港澳大湾区逐渐形成,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一个金融圈。2016年仅港穗深金融业增加值就达1200亿美元,粤港澳金融资产达5.9万亿美元,综合金融实力远超40年前合作初期。

二、粤港澳金融圈对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

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三个典型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的湾区制度、组织形态和合作机制。香港、澳门和广东分属不同的司法行政关税管理体系,拥有各自法律制度、交易规则、商业惯例、监管架构,令三地之间所有经贸活动具有跨境特点。表面上,同一个湾区被分割成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要素未能完全自由流动,跨境金融交易存在某些屏障,似乎不符合大湾区建立共同市场的要求,但实际上,三地经贸往来如此频密、跨境服务需求如此强烈,促使三地金融机构构建紧密的协作关系。区内并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客户、两大机制,提出与单一市场不同内涵和外延的需求,刺激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并推动政策、监管和制度创新,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这是粤港澳金融合作有别于其他国际大湾区和境内主要经济区的基本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另一个特点是,拥有多元化及互补性很强的金融体系。区内金融资源丰富、金融实力雄厚,建立了多种货币及汇率制度;主要国际货币尤其美元存量庞大;拥有离岸和在岸两个人民币市场,其中香港是境外人民币业务枢纽;粤港澳一头连着海外市场,另一头连着境内市场,是境内外资金流动主要通道及跨境业务主要平台。大湾区拥有港深两个国际级交易所,合并总市值、交易量及上市融资规模位列全球三甲。可以说,作为一个整体,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与纽约和伦敦抗衡的金融实力。

再者,三地金融业各有特色、各有所长。香港是全球金融服务关键节点,是亚洲时段主要离岸交易中心,与欧美交易无缝衔接,外汇兑换及对冲活跃。香港拥有与美英同源的普通法体系,金融监管达世界水平,调解仲裁具国际效力,英语通行,各类人才充裕,金融基建完备,拥有理想的离岸市场条件及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澳门具备葡语系语言、人才和商业网络优势,可将亚太经济活动延伸到拉丁语系国家。珠三角拥有广深两大金融重镇,金融业增加值仅次于京沪,对外开放度较高,法人金融机构较多,金融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空间布局上,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等三个经济发展极,相应地演变成港深、广佛、澳珠三个次金融圈。三个次金融圈差异化发展——港深金融合作以创新为特色,形成港深创新合作金融圈;广佛集中了省级监管机构和省级金融机构,形成广佛区域总部金融圈;澳珠金融业规模稍小,但对推动中葡语系国家金融合作意义重要,形成澳珠特色金融圈。广东自贸区成立后,南沙、前海、横琴片区正好位于三个次金融圈关键节点,承担着珠三角新一轮金融创新合作平台的重任,并成为香港金融业开展跨境合作的重要跳板。港深、广佛、澳珠次金融圈并非简单的功能迭加、规模相加,而根据不同区位优势,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良性竞争、共同对外,共同构筑金融创新开放合作圈。

粤港澳金融圈还因特殊的市场结构有效阻隔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减轻境外市场波动对境内冲击,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澳与珠三角之间已建立一道天然屏障,资金进出受到监控,形成了风险缓冲区。香港是中国唯一经历过各种金融危机洗礼的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承受了直接以香港为目标的亚洲金融风暴,具有应对和处理不同危机和风险的丰富经验。一直以来,内地把金融业开放措施及人民币国际化放在香港先行先试,取得良好效果。即使遇到问题,亦可及时补救(“8.11”后离岸人民币大幅波动,经过跨境调控,香港已恢复市场秩序)。

粤港澳金融圈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为支撑,与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金融圈互为犄角,形成两个外向型金融圈。长三角金融圈对外开放平台主要是上海,担当跨境人民币清算中心、人民币计价产品交易中心及全球人民币定价中心。区域金融联动,共同服务全国;粤港澳金融圈功能有所不同,主要是作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和通道,是人民币跨境及国际使用先行先试区及人民币产品创新平台。两个金融圈在岸与离岸金融中心遥相呼应,共同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家战略部署意义重大。

三、粤港澳金融圈建设中香港的新角色、新作用

香港是粤港澳金融合作的直接受益者。过去40年,香港金融业在粤港澳经济融合中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经济转型的典范。无疑,在粤港澳现有产业格局中,金融业已成为了香港具比较优势的行业之一,是香港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资本及手段。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展现出来的又一次历史机遇,香港金融业责无旁贷承担重任,这不仅有助于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而且对香港金融业长远发展也至关重要。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整合区内产业资源,明确定位,打造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群,培育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香港金融业积极参与,可获得源源不绝的业务机会。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香港作为离岸融资中心,兼具很强的风险对冲功能,可继续支持珠三角实体经济,引导“走进去”及“走出来”资本,疏通经营活动环节,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加快要素便捷流动。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需要配套先进跨境支付手段,香港金融业可发挥金融基建优势,延伸本地结算,对接境内支付体系,令大湾区生活和生产活动更加畅顺。

另一方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突破香港金融业发展瓶颈。金融业成为香港支柱产业,并非高枕无忧,隐忧始终存在。首先,要应对区内金融中心挑战。2010年,广深金融业增加值合计不到香港的八成,2016年已反超为1.2倍,三足鼎立已成事实。再者,香港相对广深拥有一些竞争优势,但这些优势既非与生俱来,亦非亘古不变。内地不断改革、开放及创新,两地金融差距必会持续缩小。更令人深思的是,香港金融业发展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及深层次矛盾,产业空心化、本地市场狭窄、科研经费投入少、金融创新不足等,都在吞食着长远竞争优势。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是,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利用珠三角产业、科技、人才和市场,在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在合作中寻找持久发展道路。

那么,香港金融业如何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回顾粤港澳合作,香港金融业发挥所长,扮演产业合作的润滑剂、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粘合剂、大湾区形成的催化剂等角色,取得明显效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金融合作层次要在现有水平上再有提高。粤港澳金融圈形成,为未来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也令各地参与区域合作有了新的抓手。

香港金融业基于已有优势和条件,在新一轮粤港澳金融合作中应更有作为,应扮演好四个新角色——一是担当大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及科技创新,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二是担当粤港澳金融圈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共同完善区域金融合作体制机制,通过创新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尤其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要发挥引领作用;三是带动粤港澳共同建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提高香港离岸金融中心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四是协调粤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做好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形成粤港澳全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合力。

下一步,香港金融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拓展的领域十分宽广,具体而言,可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更积极、更主动作用:

1、发挥香港传统优势,进一步提升境外融资中心的功能,合作成立粤港澳发展基金,跨境发行粤港澳债券,加大对区内尤其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培育对区域长远发展产生重要支撑作用的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调整业务模型,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加快产品创新,支持区内新经济、新业态及新科技,同时结合两地科技优势,加强与珠三角金融业和科技界合作,大力发展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重点拓展跨境金融科技,保持大湾区发展旺盛的创新驱动力;

3、参与及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利用香港国际网络推广及促成“一带一路”项目,合作设立“一带一路”基金,吸引区内企业以香港为投资“一带一路”的首选平台,协调两地金融和专业服务资源,提供综合金融和专业配套服务,打造以香港为枢纽的“一带一路”金融大通道

4、支持广东自贸区金融创新,打造跨境人民币创新合作通道,进一步疏通跨境资金流动通道,争取广东自贸区成为香港人民币流动性提供者,推动个人项目开放措施,支持完善自贸区账户体系,为跨境人民币创新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载体;

5、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民生金融,拓展跨境个人信贷、理财、养老金融、医疗健康保险、社会福利保障的金融配套等,突破不同支付体系的清算屏障,打通跨境移动支付通道,为香港通行支付手段在珠三角使用提供更多便利,探索香港居民在珠三角见证开户,建立征信共享机制;

6、强化香港离岸金融功能,吸引珠三角支持香港重大金融发展策略,携手两地总部经济,共同拓展跨国公司企业财资管理业务,合作发展离岸资产管理、航空租赁、航运金融服务、国际再保险等新型金融业务。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