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香港:人民币在中国国际收支中的使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5月31日14:49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量度之一是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货币的使用程度。在这一领域,其潜力巨大。如果人民币在贸易、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当中广泛使用,其国际化地位自会不断提升。加以时日,当以人民币作跨境支付从中国为交易的一方进化到交易的双方均为第三方,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就会更加突出。

报告全文如下: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量度之一是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货币的使用程度。在这一领域,其潜力巨大,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贸易国和第三大服务贸易国,另外中国经济规模为全球第二大,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的股市和第三大的债市。如果人民币在贸易、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当中广泛使用,其国际化地位自会不断提升。假以时日,当以人民币作跨境支付从中国为交易的一方进化到交易的双方均为第三方,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就会更加突出。

对此,人民银行发表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及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会定期就中国经常账和资本账项下以人民币作跨境收付进行统计,在该统计中中国肯定是交易的一方。另外,SWIFT编制的RMB Tracker报告也定期统计通过SWIFT系统以人民币进行的国内和跨境支付的比重,交易的至少一方也是中国,该统计可提供全球可比数据。根据SWIFT的统计,截至今年3月份,人民币是全球第六大国际支付货币,占全球跨境支付1.62%的比重。人民银行的统计则有具体金额,交叉比较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就可以得出人民币收支的具体比例。SWIFT统计提供全球可比的币种分布,有助判断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要提升多少才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相匹配的地位。以下分析以人民银行的统计为基础:

一、近年来中国货物贸易当中以人民币收付的金额递减,比重下降

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中国经常账项下货物贸易以人民币进行收付的金额在过去三年递减,相当于中国货物贸易的比重亦告下跌。2015年是中国货物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和支付的高峰年,收付总额有6.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年中国货物贸易24.6万亿元人民币的26.0%。但之后两年,中国货物贸易当中以人民币进行的收付额分别降至4.1万亿元人民币和3.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结算金额的比重亦降至17.0%和11.8%。2018年首季,中国货币贸易人民币收付金额为7970亿元人民币(占比则维持于11.8%),如果简单地将之年率化,全年的人民币结算额或会继续走低。

虽然个别年份出现下跌,中国货物贸易整体是保持增长的,但期间以人民币结算和支付的金额却回落,其占整体贸易结算的比重也随之而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曾连续三年贬值,2017年乃至今年首季止跌回升,人民币也在2016年被纳入SDR货币篮子,跻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惟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支付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相对比例在2015年见顶后反复回落,或反映出现了结构性问题。

二、中国服务贸易当中以人民币收付的金额递增,比重稳定

相比之下,以人民币作中国经常账项下的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收付则整体呈稳定增长之势,占服务贸易支付额的比重就维持稳定。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从2015年至2017年期间,以人民币作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收付的金额分别为8430亿、1.1万亿和1.1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首季的结算金额则有2620亿元人民币,年率化的话也接近1.1万亿元人民币,呈平稳增长之势。其实,中国国际收支统计除了服务贸易以外,其他经常项目还包括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惟以服务贸易为主,为简单起见,以人民币结算金额与商务部公布的中国服务贸易额相除,其2015年至2017年的比例就为19.0%、20.6%和23.2%,2018年首季的比率则为20.9%。

由于2017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额为4.7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的5.4万亿元人民币显著为少,基数减少就领中国服务贸易当中以人民币结算和支付的比例升至23.2%,若将这一技术性影响剔除,则过去几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当中以人民币结算和支付的比例一直较为稳定地维持在约两成的水平。服务贸易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是旅游业,以人民币直接进行收付的比例不断提高,遂带动整个服务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和支付水平提升。

三、中国资本账项下以人民币收付的比例远高于经常账

中国的经常账是开放和实现可兑换的,资本账仍有管制,并未完全实现可兑换,但资本账项下往来以人民币收付的比例却很高。严格地表述,国际收支统计当中相对于经常账的是资本和金融账,又以金融账占绝对多数,它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投资。另外中国国际收支统计还有一项净误差与遗漏,其金额可以颇大,反映的是资金于灰色渠道跨境流动,相信当中大部份属于资本账项下,故以下计算人民币收付所占整体资本账收支的比例时的就以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往来加上净误差与遗漏作为基数。

以人民币作中国资本账项下收付的金额在过去三年分别有4.9万亿、4.6万亿和4.8万亿元人民币,今年首季则高达2.1万亿元人民币,年率化后可创历史新高,人民币收付所占资本项目的整体收付比例在过去三年分别有50.9%、44.0%和68.8%。2017年的人民币收付的比例急升,主要是因为大部份资本项目往来均有减少造成的低比较基数,其中尤以储备资产2016年减少29621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减少)、2017年增加6136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增加)最为突出。当然,这当中有汇率变动导致的估值变化的影响,它不涉及资金跨境流动和支付,但2016年外汇储备的减少应该还是以资金外流为主。其次是直接投资当中的对外直接投资,2017年在控流出措施下减幅较为显著,连带也影响以人民币支付的金额。但无论如何,中国资本项目下以人民币收付的比例显著高于经常项目。

四、要增加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可循提升人民币在中国货物贸易当中结算和支付量以及进一步的放宽资本管制的途径

SWIFT的人民币国际支付统计应该是包括所有的经常账和资本账项目的,它所反映的情况与上述的计算相似,即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当中的使用峰值是2015年,近两年有所回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在中国货物贸易当中的结算和支付额下降,而货物贸易恰好是中国国际收支最主要的组成部份,在过去三年其金额相当于其他经常账项目和资本和金融账项目加总的比率分别为1.7倍、1.5倍和2.4倍。有鉴于此,重新提升人民币在中国货物贸易当中结算和支付量是关键所在。

只要不出现全球性危机,可以假设中国的货物贸易是会不断增长的,要提升其中以人民币结算和支付的比例,人民币使用量的增幅就要更大。过去几年一个变量是人民币从升值逆转为贬值,后变为双向变动。在人民币升值周期,更有利于中国以人民币支付进口的,各贸易伙伴也乐意收取人民币,而中国以本币支付进口也不存在问题。但在人民币贬值周期,尽管理论上有利于各贸易伙伴以人民币支付来自中国的进口,但中国的出口商却是更愿意接受美元。人民币升贬对其使用的影响是不对称的。要摆脱这种影响,或要营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而非单边升值或贬值的大环境,并让市场参与者适应,从而接受更多地以人民币作贸易结算和支付。

中国的资本项下以人民币收付的比例已颇高,加上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的股市和第三大的债市,其最新规模分别达252万亿、56万亿和76万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外资在各市场的占比在2.0%或以下,可以推断只要金融开放进一步深化,外资更多地走进来,中资更多地走出去,资本项下人民币的使用就会水涨船高,带动人民币国际支付增长。

人民币收付占比

2015

2016

2017

货物贸易

26.0%

17.0%

11.8%

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

19.0%

20.6%

23.2%

资本项目

50.9%

44.0%

68.8%

数据源:人民银行、商务部、外管局、BOCHKResearch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