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人民币将助力弥补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缺陷

金融时报2018年05月30日11:14分类:人民币动态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6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1.62%,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伴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境内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人民币在计价结算、投资交易、储备货币等功能的国际使用方面稳步提升,成为新的亮点。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博士,请他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金融时报》记者:过去两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有所放缓,但今年以来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3月下旬,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5月初,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5月中旬,A股正式纳入MSCI。您如何评价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最新进展?

陈卫东: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能源交易中心(INE)正式挂牌上市。原油期货平台引入境外交易者,不对其征收企业所得税,且相关合约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国际原油市场开始有了中国价格基准,促进了石油计价体系的多元化,降低了对单一美元的依赖,有利于我国及相应出口国应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波动风险。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表明,石油贸易以本币计价有助于维系本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价值和储备价值。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将巩固人民币作为全球计价货币以及储备货币的价值基础。

5月4日,铁矿石期货正式实施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铁矿石期货成为继原油之后我国第二个国际化的商品期货品种,将为国外矿山及钢厂用人民币进行铁矿石结算奠定基础。采用人民币计价,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对冲工具,平抑价格波动风险,同时也将促进国际铁矿石贸易定价机制的优化完善,更好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构建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铁矿石贸易定价基准。

5月15日,明晟公司(MSCI)表示,将从2018年6月起正式把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此次纳入的成分股数量为234只,纳入因子为2.5%,2018年8月将会提升纳入比例至5%。MSCI指数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股票指数。此举表明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受到国际认可,有利于吸收国际资金流入国内资本市场,这其中也包含人民币的使用和人民币资金的回流,从而将扩大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回流规模,促进人民币的跨境循环。截至今年5月11日,沪港通、深港通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接近去年全年流入额的50%,资金加速流入的迹象明显。若沪伦通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开通,将进一步打通境内外资本市场,有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这些积极变化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呢?

陈卫东: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过程,市场力量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源于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全球影响力的逐步增强。从英镑、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发展历程看,一国货币能否最终被市场所选择成为国际货币,关键在于其经济和国际贸易规模是否足够大、货币能否保证相对稳定以及是否具备足够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

对照这三个条件,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人民币汇率预期稳中有升、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取得进展,都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开放,国内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走出去”的需求日益增加,使用人民币可以节约跨境交易成本、对冲货币错配的风险,境外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也有配置人民币资产、分享中国快速增长红利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我们观察到,截至2018年3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总额达4.5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2.6万亿元,其中包括持有股票1.2万亿元、债券1.36万亿元,较去年底分别增加270亿元、1622亿元。

根据中国银行编制的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到2017年末,CRI指数达到257点,是2011年基值(100点)的近2.6倍。中国银行2017年针对全球3134家企业和118家金融机构进行了人民币国际化市场调研,编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61%的受访境外机构给予了积极反馈,即前期已使用过人民币的机构,将提升人民币使用比例,未使用过人民币的,将考虑使用。这说明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性的逐步提高,人民币正在成为全球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新选择。

《金融时报》记者:人民币代表着新兴市场的货币影响力。展望未来,您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什么期待?

陈卫东: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势不可挡。从自身来看,人民币承载着中国力量。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首位,人民币基本具备成为主要货币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十九大以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随着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市场需求和内源动力将进一步夯实与释放。从国际货币格局来看,在贸易、GDP等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与发达国家平分秋色,但在货币秩序上却处于边缘,正是这种非对称格局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动荡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货币,人民币将有助于弥补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缺陷,改善全球金融稳定情况。目前,基于IMF“出口+可自由使用”标准,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份额达10.92%,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元与欧元。预计未来5至10年,人民币将由计价结算货币向市场交易和国际储备功能迈进,美元、欧元、人民币的三元格局或将进一步得到确认和巩固。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会经历曲折和反复,需要客观看待。回顾过去近十年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政策从无到有、汇率由升至贬、人民币资金由净流入到净流出的完整周期,呈现出波浪型前进的特征。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仅面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等诸多考验,也将受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开放等重大政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需要克服浮躁的心态,保持定性,稳步前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