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5月12日16:58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在专栏中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报告》称,2018年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进一步优化,相关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2009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尊重市场选择,以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便利人民币跨境和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扩大。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重要的里程碑。2018年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进一步优化,相关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一、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提升

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8年1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1.66%。截至2018年3月末,全球超过34.9万家企业和386家银行开展了人民币跨境业务,境外137个国家(地区)的银行在我国境内开立同业往来账户5028个。

投融资货币功能持续深化。截至2018年2月末,共有652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入市总投资备案规模约2.09万亿元;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余额合计4.47万亿元,同比增长39.6%。截至3月末,熊猫债累计注册或核准额度为6240.1亿元,累计发行金额为2457亿元。

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IMF于2017年首次公布人民币储备信息,2017年四季度,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中报送国持有人民币储备规模为1128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4.5%。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

二、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持续优化

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银发[2018]3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凡依法可以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开展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便利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债券募集人民币资金调回境内使用等。《通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有利于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关于境内原油期货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19号)于2015年7月发布。2018年3月26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计价结算货币,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使用。

三、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完善境外人民币清算安排。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续签《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2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担任美国境内第二家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截至2018年3月末,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这有助于发挥人民币清算行的作用,便利境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正式上线。2018年3月26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投产试运行,10家中外资银行(直参行)同步试点上线。5月2日,CIPS二期全面正式上线。CIPS(二期)运行时间进一步延长,基本覆盖全球各时区,支持全球的人民币支付和金融市场业务。截至2018年3月末,CIPS共有31家直接参与者,695家间接参与者。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驱动原则,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框架,优化相关基础设施,顺应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不断扩大。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