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原油期货——建成定价基准仍需时间和改革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3月26日17:45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陈云富)26日,作为国内首个面向境内外投资者的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挂牌交易,这距离1995年关闭原油期货的试点已过去了20余年,距离上海期货交易所2001年开始研究这一品种也过去了17年,近20年来,原油期货的酝酿筹备究竟经历什么样的历程?以人民币计价、面向海内外投资者、“中国版”,原油期货的这些独特“气质”引发一片好评,上市交易能否意味着假以时日,“上海油”将与纽约、伦敦市场“三足鼎立”?

原油期货酝酿多年终挂牌交易

作为舶来品,在不少投资者眼中,期货几乎是投机、高风险的“代名词”。在业内专家看来,形成这一刻板印象,与引入期货交易初期的“大干快上”不无关系:当时各地一哄而上兴办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大量涌现,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监管等配套措施,暴露出过度投机、市场操纵、运营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国际市场上期货价格成为定价基准的趋势并未变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规避风险作用也始终未改变。国内期货市场在经历两次清理整顿后,2000年左右重新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到目前,期货市场已上市有近50个品种,基本覆盖国际市场上主流的品种。

原油上市期货交易几乎与期货市场的历史相近,在1992-1993年间,国内市场就曾上市多个石油期货合约,包括原油、成品油、燃料油等品种,但受制于多种条件的不成熟,原油期货最终在1995年关闭交易。“虽然有说法是2001年开始上期所开始研究原油品种,但实际上各种准备一直在进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

在原油的周边市场,上市期货的探索一直在继续。其中200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了燃料油期货合约,2013年再度上市石油沥青期货,对石油相关品种的合约设计、产业特点和风险控制进行了充分的演练。

在不少业界专家看来,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油上市期货的进程,包括外汇等难题在自贸区金融改革框架的“加持”下更容易获得突破,但从2013年底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立,到正式挂牌交易,投资者依然等待了四年多时间。

从0到1,原油期货市场构建起国际化基本框架

和现有的期货品种不同,原油期货的设计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化品种。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从0到1,也意味着一系列的“跨越”。

业界专家指出,为推进市场的国际化,原油期货基本重构了监管、法律等框架,这一过程中,既充分吸收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经验,又与国际惯例接轨。

就主线规则来看:

2012年,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同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改,删除了限制外国人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境内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为原油期货上市扫除了障碍;

2014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获得批复同意,同时中国证监会就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规则、会员管理等业务规则征求意见;

2017年能源交易中心章程、交易规则、风控管理细则等相关业务细则正式发布;

配套政策中,原油期货上市也得到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支持,专门出台一系列政策:

2015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原油和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明确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暂免征收增值税;

2015年6月,证监会出台《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开户、结算、保证金收取及存管要求等;

2015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做好境内原油期货交易跨境结算管理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原油期货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人民币相关账户的开立和收支范围、计息方式、专户管理、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要求;

2015年7月,外汇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外汇相关账户的开立和收支范围、结售汇业务、计息方式、专户管理、国际收支申报等;

2015年8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开展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公告》,支持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2017年7月,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增值税管理问题的公告》,明确参与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境内机构需进行免税备案,并确定了原油期货保税交割发票的形式和流转方式;

2018年3月,财政部明确,为支持原油等货物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暂不征收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企业所得税,同时对境外个人投资者投资原油期货的所得,三年内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上海油”首要功能是提供避险工具

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一定程度上的货币自由兑换......原油期货上市承载了多个改革试验,也对市场多个领域具有深远意义。“首要的功能仍是为国内企业提供避险工具。”在金联创副总裁钟健看来,在石油领域,除了原油的进出口,石油产业链上对油价波动的套期保值管理需求巨大。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在国内原油减产、原油加工能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同比上涨10.1%。

英国石油公司中国区总裁杨筱萍表示,中国有庞大的原油消费市场,然而一直以来原油国际市场中有中国需求,但没有与中国紧密相关的基准价格,上海原油期货旨在更好反映本地区供需关系,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有效风险管理工具,和其他地区的原油期货相比,“上海油”选取中质含硫原油作为标的,不仅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也和其他地区的合约形成了互补。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震表示,目前我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国际石油贸易业务也进入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业务的不断深入,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更强烈。

王震指出,纵观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国际化经验,提升国际贸易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与加强石油勘探开发能力、炼油化工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事实上,面对油价的波动,中小企业及中下游的企业手段更为有限。“相对而言,大型石油公司有能力在海外市场进行对冲。”钟健表示,中小型企业在海外对冲受人才等因素重重制约,其经营的稳健性更受考验。

亚太石油定价基准早已竞争激烈

“上海油”的目标仍是要凭借中国市场巨大的贸易量和金融市场成交量,争取亚太定价基准,与现有的纽约、伦敦两地基准油价形成全球24小时的连续交易机制。

实际上,围绕亚太原油定价基准的竞争,目前已经较为激烈,亚太市区包括日本、印度、俄罗斯、新加坡以及中东地区的阿联酋等地都上市有相关的原油期货合约,印尼的米纳斯、辛塔等现货定价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各国也都在谋取区域性的原油定价中心地位。

比如发达经济体的日本,1999年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曾上市成品油期货,2001年上市原油期货,以日元计价。中国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日本曾积极推动石油日元的发展,以求为国内投资者减少汇率结算风险,并帮助日本国内企业规避原油价格大幅涨跌带来的损失,但日本目前对世界石油期货定价的影响力甚微。

“但日本原油期货的国外投资者较少,另一方面日本原油期货合约的单位为千升。”上述负责人表示,与国际通用的交易单位桶换算困难,此外日本本身的石油产量较低,石油消费主要是进口,也导致现货市场不发达。

在业界专家看来,“上海油”面临的环境比现有的亚太期货合约都更有优势,比如金融市场成熟度好于俄罗斯等经济体,贸易量也和新加坡等地的状况明显不同,“上海油”在亚太原油定价基准的竞争中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

增强“上海油”影响力仍需推进改革

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对金融市场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个期货产品,从上市到真正发挥功能,仍需数年的“磨合”。

“‘中国版’原油期货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将是区域性的,不会替代现有的国际油价形成体系。”对此,钟健指出,实际上欧美石油期货价格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石油基准价格,并不仅仅是欧美期货市场力量运作,同样也是欧美国家综合国力的结果,中国既不需要也无力改变现有的国际石油市场秩序现状。

在业内人士看来,仅仅是期货市场层面,流动性仍是市场形成广泛影响力的关键。“短期来看,境外的大型机构投资者还处于观望之中,市场活跃度是其中关注的一个方面。”上海一家期货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油期货上市初期,国内的中小贸易商很可能是主要的机构参与者。

在专家看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尤其是境外大型机构参与,三大“短板”仍待补:一是期货法律体系的完善。“海外投资者与境内市场有所差异,对合规、法律制度的评估对其行动很重要。”上述期货公司业务负责人指出,作为期货市场位阶最高的法律,《期货法》“千呼万唤还未出来”,对市场的国际化推进可能带来一定制约。

二是作为国际化品种,与欧美国家的金融监管协调也值得重视。钟健表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都强化了对金融监管的力度,一些条款不仅要求本国的经营者在境内金融业务中执行,还要求美国境外其他国家的交易场所,在吸纳美国企业参与时也必须执行,未来监管的协调进展,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境外交易者特别是欧美国家企业参与我国原油期货的准入和活跃程度。

三是现货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在期货专家看来,衍生品市场最主要的指标仍是流动性,流动性要求不仅需要足够数量的投机者,也需要足够数量的实体企业及套利交易者,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快流通和进口领域的改革,但形成竞争性的市场供应格局仍有待时日。(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