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推进场外衍生品市场稳健高效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3月14日18:36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刘玉龙 成玲丽)记者14日在“按国际监管新要求提高衍生品交易结算效率”专题交流会上了解到,伴随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外币资产规模逐步增加,风险对冲需求驱动下场外衍生品交易大幅攀升。专家指出,在推进场外衍生品市场稳健高效发展的同时,应注重防范系统性风险,并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为抓手,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升金融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得益于交易的个性化、自由性和灵活性等,场外交易在产品品种、交易量和交易额上均占绝对优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说,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于整个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截至2017年6月,按名义本金额计算,全球场外衍生品未平仓头寸为542万亿美元,占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超过86%的份额,相当于2016年全球GDP(74万亿美元)的7.3倍。此外,根据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会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90%的企业使用场外衍生品市场进行交易。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在交流会上表示,相较于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史和成交规模,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尚在起步阶段,但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国内对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管理需求正在日益增长,主要表现在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和海外业务拓展促使金融机构和企业机构管理其外币资产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中国场外衍生品交易月末存量达10387笔,比2015年1月增长近180%;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场外人民币合约成交总额也呈现指数式增长。

杨再平表示,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始终是金融发展面临并必须不断解决的两大课题。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一系列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风险集中爆发的结果。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场外衍生品监管体制进行了全面反思,积极推动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如法律制度、交易平台、清算制度、报告制度等方面的监管改革深入推进。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的引入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交易参与方及监管机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周莹表示,引入中央清算不仅促使形成强制清算、保证金以及Basel Ⅲ资本要求等国际监管新要求,而且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和成本。

“相比双边交易机制,成本的节约主要来源于中央清算时能享受更低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信用估值调整的资本监管要求,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周莹说,在当前国际监管新环境下,商业银行选择通过中央清算交易是明智之举。

据了解,当前,伦敦清算所是全球最大掉期清算中心,但还没有一家内地银行是其会员。因此,内地银行与国际银行通过中央清算进行相关交易必须委托代理行,对交易成本、信用风险和交易信息保密性造成不利影响。

国内某国有大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交易时差、业务量、实际费用等是影响相关业务进展的主要原因。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暨场外结算主管麦卓民表示,香港交易所可以作为内地金融机构联系国际衍生品市场的选择,目前香港交易所场外结算公司已获得合规中央对手方地位,可以为亚洲时区清算离岸人民币和其他主要货币的外汇和利率衍生品,减少参与者的信用风险和结算风险。

本次研讨会由亚金协主办,香港交易所协办,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修院支持。这是亚金协为会员提供行业高端公共产品的首次尝试。目前,亚金协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机构会员,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资产管理、金融教育及金融服务等领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