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北向穿透式监管方案落地

上海证券报2017年12月01日11:20分类:人民币动态

被香港监管机构提上议事日程已有一年之久的“穿透式监管”、“一户一码”有了最新进展。昨日盘后,香港证监会宣布,将为沪股通和深股通引入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另据港交所发布的信息,这一新制度将在与市场各方沟通、系统变更以及演习之后,于2018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这也意味着,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同步看穿式监管迈出坚实的一步。

标识符制度将先在北向交易实施

内地和香港市场在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投资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在跨境交易监管中,账户管理体系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

就内地市场而言,监管机构可以直接看到投资者交易及持股情况,即实施“穿透式监管”。而香港的市场监管是两级制度,交易所直接跟会员(券商)打交道,会员(券商)跟客户打交道,虽然风险分层释放了,但交易所和监管当局对每名投资者的交易情况,远不如内地那么清楚。投资者可能通过沪、深股通隐匿身份交易内地股票,给监管带来严峻挑战。

“由于香港市场无法‘看穿’投资者账户,监管部门无法了解每个交易订单背后实际投资者的情况,跨境执法的效率和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有资深香港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为加强交易监管、防范跨境业务风险,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大力推动香港市场北向投资者看穿式监管,并达成了共识。一年来,为落实两地证监会达成的共识,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及中国结算公司联合研究北向投资者身份识别相关业务细节,制定具体方案,港交所则于昨日向市场公布了详细方案。

具体而言,港交所市场参与者将按标准格式为每一名北向交易客户编派一个券商客户编码,并向香港交易所提供客户的识别信息,包括客户名称,身份证明文件的签发国家、类别及号码等,香港交易所会将有关信息交予内地交易所。

港交所参与者提交北向交易买卖盘时,必须附加相应的券商客户编码。若无附加或格式不正确,该买卖盘会被港交所拒绝;若附加的券商客户编码无效,该买卖盘也会被内地交易所拒绝。

券商客户编码及客户识别信息仅供监管机构监控及监察市场之用,不会用于结算及交收,亦不会提供给公众查阅。此外,港交所参与者使用投资者的个人资料作前述用途前,会先按规定取得投资者同意。

香港交易所联席集团营运总裁兼市场主管李国强表示,目前拟定的模式高度重视保障隐私,投资者可选择是否参与北向交易,而投资者标识符亦由各券商自行分配,这些安排既满足监管规定,又能同时照顾到市场参与者的关注,是比较适合的模式。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透露,两地证监会同意在沪股通及深股通实施投资者标识符制度后,尽快为港股通引入类似制度。“长远而言,我们计划为所有在香港联交所进行的交易实施投资者标识符制度。”欧达礼称。

跨境监管协作机制不断强化

此次跨境监管协作的升级,得益于前期监管机构的紧密合作。早在深港通开通之际,中国证监会便与香港证监会就沪、深港通跨境联合监管签订了合作协议,在监管执法、信息交换、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合作机制。

在此合作框架下,沪、深、港交易所建立了跨境联合监管机制。比如,建立定期跨境市场监察联席会议机制,三所市场监察部每季度召开会议,就市场监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充分沟通,探讨解决方案。“深港通开通至今,三所已经召开4次季度联席会议。”深交所市场监察部相关人士透露。

为了防范极端情况下沪港通、深港通因重大交易异常引发市场异常波动,三家交易所根据自身市场交易特点,共同研究制定风险应急处置措施,以维护互联互通机制平稳有效运行。此外,三所还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监管合作,为两地跨境执法提供必要数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深港通开通近一年来,两地交易所从实时监控、跨境协作、北向交易看穿式监管等多方面着手,为深港通构建出一道有效防范跨境交易风险的安全网。

这一安全网包括完善深港通市场监察系统、强化盘中实时监控力度和提升跨境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比如,对于在监管中发现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根据两地联合监管机制,深交所可以发函提请港交所调阅账户信息,并根据回函,对相关账户交易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视乎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截至目前,两地互相提请调阅账户信息近50次。”深交所市场监察部人士透露。

而在香港市场北向投资者身份识别机制建立后,这道安全网的运行效率将大大提升。“沪深交易所将通过实时识别投资者,对发生异常交易或涉嫌违法违规交易的投资者直接采取监管措施,从而有效消除投资者监管套利空间,为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有力支持。”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指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