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思:商品金融化的典型特征是普通商品金融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0月21日15:58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10月21日,首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学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成思发表“货币金融研究前瞻:金融化的逻辑”主题演讲。

DSC03017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成思发表主题演讲。中国金融信息网 姜楠 摄

张成思指出,金融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化和金融发展说是一脉相承的。金融化逻辑从微观视角上定义了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文献指出,企业的利润积累日益依靠金融渠道而不是传统的贸易和商品生产,他们的基本论断仍然对这样的金融化持有比较负面的结论。还有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问题,非金融企业卷入金融市场的活动越来越多。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产业转向金融。

从中观层次来看金融化问题,就是商品金融化,这不是西方所讲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中国的结构化金融产品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是类似于从葱姜蒜被炒作的过程,还有代表金融的商品出现了金融化的现象,所以商品金融化的典型特征是在普通商品金融化。传统的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现代微观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提供了一个打通的渠道。

宏观层次的金融化,就是泛金融业的金融化。其实,“脱实向虚”和“虚拟经济”等对金融批判比较多,但张成思认为可能恰恰相反。他说,在基层调研中,微观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金融行为实际上确实实现了产融结合,但是需要科学的论断。

张成思说,总体趋势是的确存在泛金融行业的金融化,中国微观企业金融化程度总体趋势是向上的,但是在发展路径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金融化的水平还不算高,所以未来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张成思表示,微观企业金融化的逻辑大概有这样几个相关的问题。一是股东价值论的兴起带动了微观企业的行为变化,就是在经营过程当中,非金融企业在以产融结合的方式。最后本着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是传统行业因为过去几十年的利润率在下降,同时金融行业与生产行业的利润缺口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这两点是驱动实业投资转向金融化的一个因素,但是本质上还是资本逐利的体现。

张成思认为整个公司的金融发展和发达国家最大区别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谁能够拥有资本谁就拥有金融化”的优势,所以可能货币跟金融化有关系。

最后是商品金融化。商品金融化,比如葱姜蒜,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波动的方式越来越靠近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方式,导致后来各种各样普通商品金融化的影子。所以商品金融化是金融意识崛起过程的一个必然趋势。如果打开,可以看到实际上是普通商品和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的可能。

最后,他表示,多重逻辑当中有一定的分歧,在宏观、中观、围观三个层次的不同逻辑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致性的内容,比如资本逐利的天性在每一个层次都有所体现。另外金融化可能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目前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

为了提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整体的研究和教学质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年会。中国金融信息网为年会战略合作媒体。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