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研讨会暨《商业保理发展指南》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0月12日22:45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姜楠、刘玉龙)10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RDCY)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研讨会暨《商业保理发展指南》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商业保理

“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研讨会暨《商业保理发展指南》新书发布会

《商业保理发展指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结合其在国际商会的任职经历和在中国银行40多年的贸易结算工作经验发表了主题演讲。她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理市场,随着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保理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在专家研讨环节,几位金融经济领域专家对《商业保理发展指南》一书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围绕“商业保理与中国金融改革”主题,就商业保理、银行保理、普惠金融、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人才培养、征信体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兼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魏本华认为保理业务从供给侧角度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工具,并对商业保理法律、监管部门协调,包括准入、社会征信环境建设,发挥保理协会的研究作用等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首席代表、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兼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刘志勤认为,保理业务最大风险就是发票作假、贸易作假问题。他特别指出保理业务起源于中国,成型于西方,并对早期晋商徽商陕商的保理业务和历史做了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赵锡军指出保理业务对小微企业在销售、采购、周转等过程的重要作用,并对高校未来进行商业保理教学或相关培训提出设想和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兼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周晓晶认为,该书可以为保理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提供指导,也是培训、培养人才的好教材。

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曹文忠认为,保理其实是通过“打理”信用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信用不仅是保理业务的商业逻辑支点、保理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保理业务能够实现有效风控的一个防火墙。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保理业务得以良性活跃发展非常重要的保障。同时,商业保理业务推进也会对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形成推动力,并改善营商信用环境。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要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给予普惠金融发展更多的支持,要在最终落脚点创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如商业保理,来实实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保理业务是在卖方转让应收账款债权的前提下,由保理商为卖方提供的集应收账款融资、管理、催收和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保理业务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主要业务之一,是金融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重要机制,也是供给侧改革措施落地的重要抓手。发展商业保理业务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普惠金融落地的一种可行途径,有利于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注入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作为中国保理的教科书与工具书,《商业保理发展指南》的出版,真实再现了中国保理产品走向黄金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助于促进保理业务的普及推广和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