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国际收支运行保持稳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28日20:27分类:人民币动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国家外汇管理局2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市场主体涉外交易更趋平稳,将推动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以下为201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国际收支运行保持稳健”专栏全文: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国际收支运行保持稳健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国际金融市场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保持国内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积极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我国国际收支抵御外部冲击、趋向基本平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常账户顺差始终处于合理区间且更趋平衡,体现了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近十年,我国经常账户收支状况逐渐走向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由2007年的近10%降至2010年以来的4%以下,长期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2013年至2016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年均2.1%,2017年上半年为1.2%,比2012年之前更趋平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2013年至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2017年上半年贡献率为63%。居民消费的增强必然带动居民储蓄水平的下降,有助于收敛我国储蓄高于投资的缺口(对应经常账户差额,见图C2-1)。从具体项目看,货物贸易保持一定规模顺差,近期在内需拉动下进口增长相对较快、顺差有所下降;服务贸易尤其是旅行项下逆差较快上升,主要体现了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出境政策更加便利、境外旅游留学等消费需求持续高涨的影响。2016年,我国出境人数达1.35亿人次,是2012年的1.6倍;出国留学人员达54万人,是2012年的1.4倍。

跨境资本流动在双向波动中趋向稳定,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2013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3430亿美元,2014年出现514亿美元小幅逆差,2015年和2016年每年的逆差规模均超过4000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重新转为顺差679亿美元。一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较快增长,2017年以来境内主体更趋理性,对外直接投资有所回落。另一方面,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体稳定,对外负债在经历一段时期去杠杆后恢复增长。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变化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同时也体现了国内基本面的支撑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等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流入压力。但2014年以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启动加息进程,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内经济、政治等问题迭出,跨境资本开始从新兴经济体流出。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逐步企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收支风险总体可控,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结构有所优化。我国基础的国际清偿能力持续较强,国际收支支付风险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仍较充裕。外汇储备余额能够支付20多个月的进口,远高于“不低于3-4个月”的国际警戒标准;相当于本外币短期外债的3倍以上,远高于“不低于1倍”的警戒标准。同时,外债风险总体可控。近五年,外债余额先升后降再平稳恢复,释放了部分偿债压力。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全口径外债余额已连续5个季度增长,但仍低于2014年末的历史较高水平。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衡量外债风险的指标持续处于国际警戒标准之内。此外,近年来,民间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比例由2012年末的35%上升到2017年二季度末的53%,使其对外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度趋向改善,有利于防范相关风险。2017年二季度末,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1.40万亿美元,比2012年末下降1225亿美元。

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市场主体涉外交易更趋平稳,将推动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