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

金融时报2017年08月05日13:59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从根本上解决“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难题,突破“五通”中的资金融通瓶颈,必须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基础。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货币锚具有现实可行性,SDR可以作为重要载体。

丁志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从根本上解决“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难题,突破“五通”中的资金融通瓶颈,必须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基础。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货币锚具有现实可行性,SDR可以作为重要载体。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缓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资金融通瓶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为区内资金融通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机构,都直接或间接提供相关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发性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也做了很多工作。然而,资金融通难题依然存在。一些项目也因为融资条件而搁浅。这表面上看是资金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较低。

如果人民币不能国际化,只能用美元作为融资载体,其问题很难根治。对于货币不是国际货币的国家来说,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有两个渠道:

一是国际储蓄,即经常账户顺差。长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尤其是贸易收支持续顺差,是净国际储蓄者。这些国际储蓄过去多投在发达国家金融资产上,现在将之投在“一带一路”上,把国际储蓄变成对外投资是一件好事。问题是,由于对外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倒挂,经常账户顺差所剩无几。例如,2009年至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累计高达1.7万亿美元,但净资产仅增加3000亿美元。因此,能用于投资的美元储蓄是有限的。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维持这种状况。

二是主动或被动对外负债,即金融账户顺差。由于体制机制问题,我国国内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钱多还钱贵等金融乱象,金融中介成本高,资金到国内来转一圈之后再出去就变得更贵了。因此,尽管我国的金融支持提高了沿线国家对资金的可获得性,但资金价格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用借来的美元出去投资,本身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就是能够以国内的储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而不再只依赖于国际储蓄和借美元。人民币国际化还会减少我国外汇储备的需求,所释放出来的外汇储备也增加对外投资的资金供给。我国是高储蓄国家,对外投资能分流部分国内储蓄,有助于缓解国内一些经济金融问题。

二、发挥货币锚作用能大大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有效性

过去两年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出现了反复。由于人民币汇率贬值和境内外利差收窄,反映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一些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2014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后,2015年人民币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开始下降,2016年被加拿大元超越,2017年4月份又被瑞士法郎超越,退回到第七大支付货币。同时,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存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减少,交易活跃度下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反复是正常的,需要思考的是过去的路径是不是可以优化,观察国际化的这些指标是不是有问题。

只关注量化指标可能会出现偏差。例如,新疆是最早试点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的地区之一,跨境贸易投资对象主要是中亚国家,其人民币结算占比在全国是长期领先的,但是人民币在中亚一些国家的存量很小,人民币流得出去却存不下来。再如,1967年英镑贬值导致我国以英镑为主的外汇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政府宣布对外贸易一律改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这一政策持续整整10年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可以说那时名义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占比几乎是100%,但实际上人民币从来就没出过境。

在有关政策保持积极态势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出现反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在国际上没有发挥货币锚作用。货币锚作用就是在其他国家货币定价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货币汇率变动之间的联动性。如果没有货币锚作用,外国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动机更多是投机套利,人民币国际化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缺乏坚实的跨境使用基础。二十世纪主要国际货币的形成都跟发挥货币锚作用有关,出现了不同的货币区,如美元区、英镑区、马克区、法郎区等。日元在二十世纪80年代国际化进展非常迅速,但由于日元区一直未能形成,其后来国际化进程受阻。

三、在“一带一路”上发挥货币锚作用很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一带一路”之所以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就在于人民币在其中发挥货币锚作用具有现实的需要和基础。在沿线60多个国家中,超过80%的国家都实行管理汇率制度,保持汇率稳定是有关国家面临的难题。我国有着长期丰富的汇率管理实践,在实现汇率稳定方面还是成功的。如果能在区域内发挥人民币货币锚作用,对沿线国家汇率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使之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正面溢出效应。

要加强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从根本上解决区内资金融通瓶颈。通过区域、次区域和双边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货币合作,建立人民币和沿线国家货币之间的联动性,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坚实的发展基础。眼睛不能老是“向上看”,只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打交道,也要“向下看”,关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才能真正把这件事情落实下来,实现互利共赢。

SDR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人民币可以借道SDR出海。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的一种账面储备资产,已经有50年的历史。由于一些国家的打压,SDR一直未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货币锚作用,所以至今基本还是空壳,没有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加入使其重新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2016年10月至今,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非常稳定,变动幅度不到0.5个百分点,在SDR五种篮子货币中,人民币币值最为稳定。可以说,SDR就是国际上的人民币,人民币就是现实的SDR,尽管两者币值大小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扩大SDR的国际作用就是推广人民币,能达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功效。二十世纪70、80年代,SDR作为货币锚一度在发展中国家的汇率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货币格局的变化,SDR作为国际货币锚的条件逐渐成熟,包括在“一带一路”建设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