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债券通”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债券通”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5月17日12:31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债券通”联合公告的发布,标志“债券通”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各方期待“债券通”为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新道路,推动我国债市进一步开放。

新华社记者李滨彬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方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 联合公告”, 首次全方位解读了“债券通”推出的背景、意义及分阶段实施计划。公告指出初期先开通“北向通”,且没有投资额度限制,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在各种必需的工作准备就绪后将正式启动“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

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债券通”联合公告的发布,标志“债券通”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各方期待“债券通”为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新道路,推动我国债市进一步开放。

央行指出,目前已有近200家在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许多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已经接入香港交易结算系统。

央行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债券通”的交易通过交易系统的对接达成。具体而言,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这一套交易系统和境外交易系统对接。交易通过香港的交易平台接进来,境内通过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平台对接,实现交易指令的传达。相对国际债券市场,我国银行间的交易平台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一开始就有集中电子交易平台,这是我国的一大特点,较好监测,与国际相比有制度上的优势。

市场各界人士对“债券通”充满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指出,当前,在RQFII、RQDII、QFII、QDII、自贸区、沪港通、深港通等成熟渠道之外,“债券通”的推出,再次从政策层面鼓励境内外机构和个人双向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符合当前我国通过打通可控渠道的方式渐近审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并逐步建立资金大循环机制的总体思路。能够使人民币国际化尽快实现主要由贸易计价驱动的模式向贸易计价、金融市场交易和官方外汇储备共同驱动的模式转变,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重大利好。

渣打大中华区及北亚地区行政总裁洪丕正表示,连同已开展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债券通的启动将为相关及国际投资者提供崭新的投资渠道。

联合信用评级机构有限公司副总裁、评级总监艾仁智告诉记者,通过“债券通”的实施,必然会带来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和发行主体的风险评定上,会更加趋于避免非竞争性的行为,更为贴近风险去做出风险评定,厘定不同产品不同发行人的风险差异,在债券市场发展环境的改善中,更为主动、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风险揭示、风险定价的功能和职责。此举将促进人民币债券市场交易规模和债券品种的扩大,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带来新的债券品种的出现,提升人民币债市的吸引力。

尽管我国债市快速发展,但对外开放仍有巨大潜力。截至2017年3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65.9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二。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资者入市,总投资余额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当前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债市程度低,仅在1.2%到1.3%,与其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市场相比,仍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开放。

央行也指出,先开通“北向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先开展“北向通”也符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债券通”是内地与香港两个债券市场两种交易结算制度的对接,涉及到两地交易、结算等多家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在技术和实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本着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北向通”,可以为未来“双向通”积累经验。

宋科表示,从具体方式上来看,先“北向通”后“南向通”的方式,能够优先打通资金由外而内的循环渠道,有利于中长期资金的进入,满足当前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国际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明确的投资者和交易工具范围由于与之前已有的可直接入市投资的范围相同,所以此举并不会明显改变市场预期,引起跨境资金大规模异动,客观上有利于当前人民币汇率稳定和跨境系统性风险防范。

与此同时,实施“债券通”可能在跨境资金流动、投资者保护与市场透明度、基础设施互联、跨境监管执法等方面面临一定风险与挑战。鉴于此,央行现阶段实施“北向通”,未来根据两地金融合作总体安排适时开通“南向通”,影响总体可控。

央行指出,初期拟采用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做市机构交易模式,减少交易对手方的风险,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制定稳健合理的系统连接安排,确保业务系统在软硬件架构设计、人员保障、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可靠性。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