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智库报告:货币政策将维持“真实稳健”

智库报告:货币政策将维持“真实稳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3月26日08:58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太和智库25日发布报告提出,中国2017年的货币政策将在宏观审慎的前提下逐渐偏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考虑到系统性风险的累积,2017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真实稳健”。

新华社王文迪 姜楠 余蕊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太和智库25日发布报告提出,中国2017年的货币政策将在宏观审慎的前提下逐渐偏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考虑到系统性风险的累积,2017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真实稳健”。

这份题为《迎接“龟速”的全球经济》报告由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张家瑞、刘义华撰写,在对2016年全球经济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分析2017年全球经济和金融走势。报告认为,全球经济虽然较最困难的 2015年有回升和复苏迹象,但由于全球生产效率低位徘徊、庞大的货币刺激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以及全球范围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等深层次矛盾并未缓和,全球复苏将非常缓慢、波折且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会加剧。

报告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经历2014~2016年的宽松周期之后,2017年进入了实际偏紧的状态。虽然央行没有在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上进行方向调整,但通过逆回购等市场操作,央行引导银行间利率逐渐提高,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进入实质紧缩周期。

“不过,中国央行不会选择加息这样的激烈手段”,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表示,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金融机构资金配置,引导金融部门去杠杆。

对于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的原因,该报告认为,一是通胀和去杠杆的现实压力。PPI通胀已经接近8%,并且正在向CPI传导,货币政策不得不偏紧。

第二,货币政策收缩的“度”不会太紧。上一轮宽松周期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过剩的流动性为金融市场提高杠杆提供了弹药,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金融部门去杠杆成为了共识和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但中国不能执行类似加息这样“严格紧缩”的政策,因为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杠杆都很高,货币紧缩过快将引起“窒息”效应。

第三,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动机。美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中国为了维持和美国一定的利率差,防止国际资本大量流失,有必要适当的跟随这种货币收紧的节奏。因此,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人民币的汇率和币值的稳定性,中国央行也会执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

因此,报告判断,中国2017年的货币政策核心思想是稳中去杠杆,既不能给金融市场断粮,又要挤压金融资产泡沫。货币政策在资产价格与通胀间艰难选择,维持“真实稳健”。(完)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