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为什么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难以推行?

为什么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难以推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12月19日21:39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长远来看,提高人民币跨境交易中的计价、结算的比例,的确有助于中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在国际上提高人民币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但这需要中国经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并做好与跨境结算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自2009年央行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大为提升。2013年,中国的银行办理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已达4.6万亿元。其中货物结算额3万亿,占同期中国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1.7%。在2014年和2015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分别为6.55万亿和7.23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达到4.03万亿元。在绝对数字稳步提升的同时,2015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提升到了约30%。

在人民币跨境贸易刚开始的一两年内(2009-2011),人民币正处于升值通道之中。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对中国的进口商而言,更适宜采用美元而非人民币结算。但是,在那一阶段的人民币结算中,很大一部分(80-90%)是进口结算,这些进口企业反而丧失了利用人民币升值获利的机会。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比来看,2011年为1:1.7,2012年为1:1.2,2013年为1:1.5,2014年为1:1.4,也就是说,人民币结算中实付一直大于实收。到了2015年,这一趋势发生了变化,2015年的收付比为1:0.96,出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得到较大增长。

但是,人民币的贸易计价并未实现突破。计价货币是指相关方在合同中指定的、用以确定流量和头寸价值的货币。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是两个概念,采用不同于计价货币的结算货币意味着,每次结算都需要进行货币折算。企业进出口时采用人民币结算,但合同仍可能以美元计价。如果是这样,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仍然无法规避美元波动的风险。多位学者指出,计价货币功能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据统计,2014年1 至9 月,全国累计办理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43263.8 亿元,同比增长52.7%,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5.6%。但同期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货物贸易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量仅在5%~6%左右。这说明,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使用仍然滞后于结算货币。

那么,为什么市场主体难以推行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首先在于各方的交易惯性。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计价货币。在上世纪70年代美元和黄金脱钩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之所以未曾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成功与沙特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当任何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只能拿美元来计价、结算时,这些国家就只能积累美元储备。顺理成章地,美元成为大宗商品的最主要计价货币。当全球的外汇风险管理都以美元为中心展开时,美元的地位更加牢固。即使是欧元,都没有动摇美元的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地位,更何况推行国际化策略仅仅数年的人民币呢?

其次,国际媒介货币的选择有很多决定因素,这与国家之间产业链的分布、市场规模的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日本的企业在出口美国时,更愿意采用以美元计价、结算,这是因为相比于规避美元-日元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日本出口商更看重的是稳定的美国市场占有率。此外,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的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而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原材料在国际上也以美元计价,因此日本企业在出口时也愿意以美元计价,以更好地核算成本和收益。所以,日元虽然也是国际化货币,但日元的贸易结算地位仍然不高。根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 年上半年日本对全世界出口中48.6%使用美元标价,41%使用日元标价,6.3%使用欧元标价。

再次,人民币跨境结算依赖于一个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现行的主要跨境清算体系有两种模式:清算行和代理行。人民银行在过去的两年中,加快了在海外布局清算行的步骤。2015年9月,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担任美国人民币清算行,这是人民币清算行模式在全球布局的重要落子。截至目前,人民币清算行已遍及全球2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境外参加行在人民币清开设账户,再由清算行和境内建立联系,这依靠的是中国拥有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例如,香港地区的人民币清算行是中银香港,中银香港与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签订清算协议。另一种则是代理行模式,由境外企业及银行委托境内银行代理业务,境外参加行与境内参加行业务往来依靠的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其实,无论是哪种模式,一般都会使中国的CNAPS(主要是其中的大额支付系统)与国际上的SWIFT系统发生交集,但二者信息标准存在差异,报文转换需要时间,再加上CNAPS只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运行,这就增大了交易成本。虽然去年十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运行,但并未取代现有的清算模式,CIPS的长远影响还有待观察。

总之,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推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长远来看,提高人民币跨境交易中的计价、结算的比例,的确有助于中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在国际上提高人民币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但这需要中国经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并做好与跨境结算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