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中国入世十五周年 全球化同舟共济且再行

中国入世十五周年 全球化同舟共济且再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12月08日09:15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15年来,我们学会了用世界眼光看问题,坚定了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而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也倒逼我们进行了许多市场化改革。

入世为中国带来了什么?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源何在?中国样本如何为世界经济引航助力?对此,记者专访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前行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贲圣林。从深度参与者到研究者,谈及中国的全球化步伐,贲圣林可谓深有心得。

【入世:提升中国发展能级】

记者:中国入世已历15年,您觉得入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贲圣林:谈到变化,除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量的空前增加外,在我看来首先是规则意识的树立。加入WTO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是我们从熟悉、学习到尊重、遵守国际规则的过程。

15年来,我们学会了用世界眼光看问题,坚定了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而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也倒逼我们进行了许多市场化改革。我们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更加了解市场规律、更多地以市场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产品定价方面,过去我们并不了解国际上的反倾销问题,如果没有这种规则意识便很容易被指控以倾销的方式占领市场,入世15年让我们懂得如何在熟悉学习规则的基础上运用规则和参加规则制定的重要性,并积累了全球化发展的宝贵经验。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培育或增强了许多能力,例如在日益精进的中国制造业,15年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能力在向世界级竞争对手的学习借鉴中不断提升,在与全球用户的沟通磨合中不断升级;而这些能力与信心的提升也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和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引领世界打下了良好基础。

【样本:为世界经济注活水】

记者:入世后,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这一发展样本带给世界的经验有哪些?

贲圣林:利用人口红利和比较优势快速发展是许多国家的一般性发展路径,体现了中国崛起的共性。而中国政府的治理理念则是中国这一发展样本的个性,也是入世十五年来,中国带给世界最宝贵的经验。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世界级话题。过去,国际上对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有许多负面的看法,中国政府将稳定作为发展前提的治理理念也并不是西方主流认同的观点。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有时候是无序的,这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尤其当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时候,政府应该果断出手,减缓冲击。可以说,中国政府富有决断力的治理效率,为世界许多国家所羡慕。尤其对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他们的国情与中国更接近,面对复杂的宗教问题、社会问题,能够从中国经验中找到更适合自身的治理方式和发展路径,这也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向全球展示中国样本的意义所在。

此外,中国政府的探索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也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在发展中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也曾被一些理论框框和既有规则所绑架,但中国政府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对政策和治理方式进行调整,以不断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和变化中的国际规则,由此中国的发展成就、经验和模式获得世界瞩目,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如“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等也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些都是中国样本给予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

【引领:全球化大势不可逆】

记者:当前,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一思潮的基础根源是什么?当前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性何在?

贲圣林: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源在于过去十几年全球化红利在西方国家的分配不均,发达国家精英阶层普遍获利,然而产业工人等社会阶层却并没有因为全球化过上更好的生活,全球化带来的市场效率提升与西方国家的阶层分化加剧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化背后的一个重要推手是技术驱动,是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推进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推动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加快。全球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无法用贸易壁垒隔断,与其抵制,不如在拥抱全球化的过程中,通过更有效精准的政府治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减缓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五年低于GDP增速,全球经济发展步履维艰,此时正是像WTO这样有效的国际贸易组织发挥作用的时候,然而遗憾的是,当前这一组织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WTO框架之外层出不穷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这大大增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成本。

故而,当前亟需负责任的大国来引领全球化的大潮,调和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间不同的利益诉求。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共赢、多赢的选择,这需要WTO成员摒弃狭隘的利益原则,共同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推动全球化这艘“巨轮”前行。

(本文原载于浙江日报,经受访者授权转载。)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