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李小加:从互联互通到互信互助 明年发力债券通

李小加:从互联互通到互信互助 明年发力债券通

上海证券报2016年12月05日16:17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指出,互联互通将是促动香港金融市场功能转变的核心要素:以前是把世界的钱带到香港来投内地的“货”,今后是要把世界的“货”带到香港,给内地的钱来投。

“互联互通让内地与香港市场互信互助”,深港通即将开通之际,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西广场36楼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透过李小加身边的落地窗眺望,不远处的莲花山一派青葱,生意浓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铜像矗立于此,目视南方。距此40公里外,香港中环的摩天大楼群中,汇聚、激荡着亚太乃至全球资本。

40公里,咫尺之遥。从深交所驱车,经皇岗口岸,过狮子山,穿维多利亚湾红磡海底隧道,抵港交所,约需1小时。而要让资本跨越这40公里,为互联互通的大桥再添一条快车道,却用了好几年。

两年前,沪港通开通后不久,在香港中环的港交所大楼里,李小加也曾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展望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未来,期望把世界带到中国的家门口。相对于彼时的憧憬,今日李小加多了几分自信与从容:“沪港通、深港通的生命力一定是持久的。”

李小加透露,目前海外投资者对配置内地资产的意愿非常强烈。在深港通之后,沪深港“共同市场”建设还将继续深化,明年将发力债券通。同时,为了协调跨市场监管,港版“一户一码”制度建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谈及互联互通的影响时,李小加指出,这将是促动香港金融市场功能转变的核心要素:以前是把世界的钱带到香港来投内地的“货”,今后是要把世界的“货”带到香港,给内地的钱来投。

海外投资者配置内地资产意愿强烈

“如今,互联互通的‘第二条腿’已经迈出,可以撒开腿向前奔跑了。”李小加如此评价深港通。

作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尝试,沪港通可谓互联互通的“第一条腿”,首次在不改变本地制度规则与市场交易习惯的原则下,建立了一个双向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市场开放结构,为制度与规则的逐步改革赢得时间与空间。在沪港通开放大中型蓝筹股的基础上,深港通进一步将881只深市股票向海外投资者开放,其中大部分是高科技、创新股票,与沪股通投资标的形成良好互补。与此同时,深港通取消了总额度限制(沪港通的总额度也随之取消),为投资带来更多自由和便利。

李小加向记者透露,在深港通国际路演过程中,海外投资者对深圳市场兴趣很大。在他们的全球资产负债表里,内地市场是仅剩的一个经济体量如此之大却尚未能按对应比例投资的市场。无论是将A股纳入MSCI指数还是其他形式的努力,都反映了海外投资者要把内地资产包含进其资产负债表的强烈意愿。以前无法达成的按需配置,如今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即可实现,因为沪深港全市场都打通了,且总额度控制已取消。

李小加认为,尽管深市存在估值偏高的问题,但经过深、港交易所的多场路演,海外投资者已经能够理解,内地市场的高估值有其结构性原因,如上市公司IPO、再融资是有一定审批程序的,而内地市场散户基础较大,供需关系不可能随时改变。“既然判断这一结构性原因短期内不会改变,那它的估值就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保持。”

“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情况,不应简单地看绝对回报,最终是相对回报最重要。这个市场你可能不理解,但又不可忽视。”李小加认为。

下一站债券通

深港通之后,还有哪些资产类别会被纳入沪深港“共同市场”?

“明年我们可能要做债券通。内地股票是海外投资者资产配置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资信很强,相信更多的‘世界钱’愿意成为我们的‘债主’。固定收益产品是比较保险的,内地会日益成为海外投资者固定收益的投资点。相比股市,一定有更大的需求要投资我们的国债和金融债,甚至是公司债。”李小加说。

对于内地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李小加认为,内地投资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保值增值的最核心要素就是风险的多元化、国际化处置。“我们不应该只是人家的债主,也应该成为别人的股东。”

李小加称,沪港通、深港通的南向交易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未来20年中,香港的作用和功能会发生重大改变:以前是把世界的钱带到香港投内地的“货”,今后是要把世界的“货”,带到香港给内地的钱来投。这将是香港金融市场功能转变的一个核心要素,也将彻底重塑国际金融市场格局,重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上交所、深交所正在从本地市场向国际化市场进发。这个过程中一个核心的转换器就是沪港通、深港通。通过这个转换器,尽管制度不变、基础设施不变、交易文化不变,双方的交易和权益却能彻底实现互联互通。

“债券通实现以后就是债券期货、利率期货,因为投资者持有固定收益的现货后肯定会有一个避险的需求、对冲的需求,货币通也会进一步推出。”李小加表示。

此外,李小加还提到另外一个大的互联互通项目——商品通。“内地是很大的商品消费地,要有好的内外联动的商品定价机制及商品交易方式,定价权才能延伸出去。我们也想跟内地商品交易所合作,搞互联互通,同时也利用LME(港交所旗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经验在深圳前海做现货,做好了现货以后,也可以进一步发现现货的价格基准。”李小加说。

港版“一户一码”提上议事日程

近日,中国证监会成功查处一起利用沪港通交易机制跨境实施操纵市场的典型案件。这是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两年来查处的首例跨境操纵市场案件。伴随互联互通的推出,市场交易活动愈趋复杂,跨市场监管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李小加表示,内地市场的基础设施远远走在世界的前面。这个基础设施不光是技术设施,还包括很多对基础设施的管理理念,比如中国结算建立起来的清算结算体系,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这么大的市场里使用穿透式管理制度的。

与内地采用“一户一码”制度不同,香港的市场监管是两级制度,交易所直接跟会员(券商)打交道,会员(券商)跟客户打交道,这样的好处是风险将分层释放,每一个机构要对每一个风险进行局部控制。但交易所和监管当局对每名投资者的交易情况,就不像内地那么清楚。

“内地的监管模式使得监管非常容易,比如哪个公司股票突然暴涨,监管层马上就能知道是谁在买,然后通过大数据了解到更多情况,香港这边了解情况就稍微要费劲一些。”李小加举例说。他透露,香港监管机构已经把穿透式的客户监管、“一户一码”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不过香港市场要实现“一户一码”,会按照香港的节奏和香港市场的需求来做。

若香港监管机构和市场决定要落实“一户一码”,市场基建亦必须调整。 “一户一码”很大程度上是调整交易和清算结算系统的问题,香港的系统本来就面临更新换代,在未来三至五年,香港清算结算系统会重做,届时一些新的特点功能,如‘一户一码’的穿透式功能,就可能安排在里面备用。”李小加表示。

据介绍,此前,港交所已于2015年3月30日推出了“中央追踪系统”,让投资者不需要在卖出A股前先将A股从托管商转移至券商端,同时也能满足内地的前端监控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海外长线资金参与沪股通的积极性。

据中国证监会披露,沪港通开通以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跨境执法协作日益密切,在违法线索发现、调查信息通报、协助调查取证等各个环节的协作数量和互助需求不断增加。由于香港和内地在市场生态、交易规则、法律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最近几年,两地证监会通过定期会晤、个案会商、人员互派等多种方式增进互信了解,已经在密切协作、联手遏制跨境违法犯罪方面形成了高度共识。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