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美元升值市场添愁 中国东盟面临机遇

美元升值市场添愁 中国东盟面临机遇

上海证券报2016年12月01日09:05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应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强化金融合作为切入点,先行先试,率先在东盟区域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

工研金融观察.2016年11月.国际篇

总策划:周月秋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课题组长:殷  红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邹民生  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

课题组成员:马素红、宋玮、罗宁、郭可为、张静文

本期执笔:   宋玮、张静文、郭可为

随着美联储加息日益临近,美元汇率在11月拉开了持续快速升值大幕,而欧元日元以及新兴市场货币纷纷被动持续贬值,大宗商品市场也承受了美元持续升值的压力。展望后市,鉴于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且美联储12月加息箭在弦上,美元很可能于年底前继续震荡升值并不断创出新高,非美货币和大宗商品市场在短期内或仍以调整为主基调。

2016年是中国和东盟开启对话进程25周年,25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睦邻友好、互信互利的合作共赢之路。特别是中国与东盟自2003年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双方在经贸、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阶段,未来双边经贸金融合作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期,同时也会遇到一些挑战。

美元汇率创下十四年来新高,非美货币持续贬值

10月初至11月23日,受美国经济指标持续好转、加息预期日益加大、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等因素综合影响,美元指数从10月初的95.76点一路震荡升值,并于11月14日突破100点大关,并在11月22日创下2003年3月以来的新高。截至11月23日,美元指数收于101.67,较10月初升值6.17%。

此阶段美元强势升值的原因有二。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美联储加息概率大增。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较为乐观且强于预期,1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93.8,攀升至今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高于预期的91.6,表明企业投资开始回暖,消费者对个人财务和国家经济前景保持乐观,这也使美联储在今年12月加息或成定局。这一趋势在美联储公布的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大部分委员认为12月加息是适宜的,以保存美联储的可信度,有两名委员倾向在11月加息25个基点。预计美联储将于12月加息25个基点,这也推动了美元的强势升值。

二是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进一步提振美元。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并即将于明年1月20日上台执政。特朗普未来可能采取的减税、贸易保护主义、财政刺激举措以及号称要让美国GDP达到4%的目标,推动了资金从海外市场回流美国,进一步助推美元升值。

在美元强势升值的背景下,非美货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

欧元对美元汇率大幅震荡贬值。2016年下半年以来欧洲经济总体延续温和复苏趋势,但英国脱欧和欧洲右翼势力不断抬头进一步加剧了欧洲政经风险,在美元升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压了欧元对美元汇率。欧盟不断施压敦促英国早日开启脱欧谈判。英国政府与议会就脱欧进程的主导权相互角力,而苏格兰政府已正式公布独立公投草案,脱英或箭在弦上。巨大的不确定性对英国和欧洲经济都形成威胁。

意大利修宪的公投将于12月4日进行,目前的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概率以失败告终,公投失败意味着意大利的右翼政党将有可能成功执政,债务和银行业问题重重的意大利也很有可能走上脱欧路线。法国明年也将举行大选,在右翼情绪传染欧洲大陆的情况下,法国右翼政党也有可能上台执政,意法两国可能出现的脱欧迹象使欧元进一步承压。截至11月23日,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0552,较10月初贬值5.86%。

日元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贬值。三季度以来,日本通缩风险不断增加,投资和消费亦受到冲击,私人投资持续下降,私人消费增速放缓,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再加上美元强势升值,推动日元对美元汇率自10月以来持续大幅贬值,截至11月23日,日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12.5,较10月初贬值10.67%。

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挫。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日益临近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跨境资本纷纷大幅流出新兴市场,致使新兴市场货币再次出现一波较为明显的贬值浪潮。截至11月23日,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韩国韩元、南非兰特和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较10月初分别贬值4.9%、2.9%、6.1%、3.4%和13.3%,其中印度卢比、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均创历史新低。

展望后市,鉴于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且美联储12月加息箭在弦上,美元很可能于年底前继续震荡升值并不断创出新高,预计明年美联储或将迈出渐进式加息步伐,继续推动美元在2017年上半年继续震荡升值。

今年底及2017年上半年意大利、法国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欧洲银行业危机和美元强势升值趋势,欧元对美元汇率或将继续贬值。

日本经济通缩风险持续增大和美元升值或将推动日元在近期震荡贬值;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出或进一步提速,货币贬值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冻产”推动油价回暖,加息打压金价下行

一波三折的OPEC产油国冻产协议细节在11月30日的维也纳会议上最终敲定,会议前夕各国代表接连发声,利好利空消息交织,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自9月份OPEC各国签订了稳定油价的冻产协议,并约定在11月30日决定减产份额以来,各产油国纷纷加快原油生产速度,导致10月原油产量大幅增加,EIA的数据显示10月OPEC产量已升至3383万桶/日,为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此外,各产油国间利益冲突仍未解决,伊朗和伊拉克仍希望在冻产协议中得到豁免权,以恢复到制裁前的产油水平,沙特也曾曝出若伊朗不减产沙特将会大幅提升产量的消息。市场对冻产协议达成以及冻产效果普遍存在疑虑,国际油价在11月初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分别跌至44.9美元/桶及43.9美元/桶,为三个月以来最低水平。11月中旬,OPEC高官透露冻产协议取得重大进展,并否认沙特威胁大幅增产的消息,各主要产油国也开始努力消除内部分歧以促成冻产,市场信心开始恢复。

而非洲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国内重要输油管线遭到武装袭击,也对油价产生影响,国际油价迅速拉升。截至11月21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分别涨至50.1美元/桶及48.3美元/桶,涨幅较月内低点分别达到11.6%和10.0%。

展望后市,12月国际原油价格有望稳定在50美元/桶的近期高位附近,但长期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短期来看,11月30日的维也纳会议成为决定近期油价走势的关键因素,虽然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目前看来冻产协议达成的可能性正在升高,冻产协议的达成将提振投资者信心,对油价企稳产生积极作用。此外,美元在12月加息几乎已成事实,将对油价带来下行压力,预计12月国际原油价格将在50美元左右震荡。

从长期看,原油价格的走势仍取决于供求关系。在需求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油需求增速正在逐渐下降。在供给方面,目前俄罗斯、沙特等产油大国产量已达到历史高点,且伊朗、伊拉克等产油国仍存在扩大石油产量的需求,即使冻产协议达成,未来全球原油供给量也不会下降。因此,未来全球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将会进一步加剧,加之美元持续走强,油价下行压力将会继续增加。

受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及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提高的影响,国际金价在月初短暂上行达到1287.6点以后遭遇断崖式下跌,截至11月21日,黄金价格收于1213.7点,较月初下跌了74点,跌幅达到6%。11月初,随着美国总统大选之日迫近,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黄金价格开始出现上涨,在11月9日大选当日国际金价甚至一度涨至1337.3点。随后金价迅速下跌至1213.7点,为今年6月以来最低。

美联储加息预期升高是导致此轮金价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美国经济各项指标不断向好,联储主席耶伦也在11月17日听证会上称加息或将快速到来。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的大幅提升,导致美元上行,黄金承压。此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市场预期其会推出财政刺激、减税,以及贸易保护等措施,带来“特朗普通胀”,从而推高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避险资产价格,国际资金开始由黄金市场向风险资本市场流动,导致国际金价急跌。据统计,特朗普当选一周内,全球投资者就通过ETF基金抛售了193万盎司黄金,创下2013年7月以来的最大减仓幅度。

展望后市,12月黄金价格将持续在低位波动,但下降空间不大,而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为国际金价的长期走强提供支撑。美联储加息决议结果仍是主导12月金价走势的重要因素,金价将在短期继续承压,但由于市场已在加息前进行调整,释放部分压力,预计12月黄金价格将保持低位波动,但下降空间不大。

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正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地缘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都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黄金作为避险资产,是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最佳工具,因此,黄金价格在长期缓慢上升的概率较大。

中国与东盟进入新机遇期

1.东盟十国宏观经济与对华经贸往来概况

(1)东盟十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经济总量看,东盟国家基本可以分为两档。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六国为第一档,2015年GDP总量均超过千亿美元,最高的印度尼西亚达到8619亿美元,最低的越南也已达到1936亿美元。而缅甸、柬埔寨、文莱和老挝四国为第二档,2015年GDP仅为百亿规模。

从经济增速看,东盟十国整体经济增长较快,但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除了因石油价格暴跌的文莱经济出现负增长外,东盟其余九国经济增速均在2%以上。湄公河区域国家增长普遍较快,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位列东盟十国经济增速前四位,2015年GDP增长率分别为7.04%、7%、6.99%和6.68%。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GDP增长率也达到4%以上,新加坡仅有2%。

从富裕程度看,东盟十国分为三档。新加坡和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2015年人均GDP分别高达52889和36608美元。马来西亚和泰国属于或基本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分别达到9766和5816美元。印尼、菲律宾等六国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000至3500美元的区间内。

从未来人口红利看,东盟十国普遍具有可观的人口红利。印尼和菲律宾人口过亿,2015年分别达到2.58亿和1亿,越南人口也达到9170万。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人口均超过千万。老挝、新加坡和文莱在狭小的国土上也承载着较多的人口。

从通货膨胀形势看,东盟十国两极分化趋势严重。缅甸、印尼通胀形势较为突出,2015年CPI分别达到10.8%和6.36%。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和柬埔寨CPI大致在1%-2%的区间。而新加坡、泰国和文莱的年度CPI均为负增长。

(2)东盟国财政债务状况基本健康。从一般政府净借出/借入占GDP比重来看,根据IMF的数据,除文莱为-9.85%,越南为-6.54%外,东盟其他国家均在较低的范围内,新加坡、柬埔寨和泰国政府收入均为正数,说明财政状况良好。从一般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来看,新加坡比例最高,达到98.24%,其余九国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快速发展。自1991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迅速。199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仅63亿美元,201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722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东盟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而东盟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目前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

(4)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于2009年8月正式签署,原先相对滞后的区域投资合作获得了新的动力。截至2014年末,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达1269.5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投资总额为352.1亿美元,东盟国家累计对中国投资917.4亿美元。

(5)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目前东盟与中日韩(10+3)根据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协议,设立规模达2400亿美元“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中国连同中国香港出资768亿美元,占“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总额的32%,与日本出资额相同,并列第一。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还与越南、老挝两国签署了双边结算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6月末双边本币互换金额达6500亿人民币

中国还分别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工银泰国有限公司、中银马来西亚在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

中国-东盟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步伐也不断加快。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东盟地区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以新加坡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国家发展”的金融服务网络。

2.中国与东盟经济金融发展机遇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方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与东盟具备产能合作的良好基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产能领域有装备、技术、施工、资金、管理经验等优势。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引进设备、技术、资金有迫切需求。

中方可与东盟在电力、工程机械、建材、通信等更多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将为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融资服务。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双方产能合作,有利于中国优势产能转移,也有利于东盟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东盟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第二,东盟共同体建成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实现双方经贸融通增添助力。

2015年12月31日,东盟正式建成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促进域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东盟经济增长有望换挡提速,也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的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体现了双方深化和拓展经贸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和现实需求,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投资及技术合作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第三,不断扩大的民间交往构筑起双方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中国与东盟建立了“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等机制,中国还在东盟国家开办了30多所孔子学院,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从2010年的约5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7.1万人,中国赴东盟国家留学生从2010年的1.7万人大幅增长至2015年的4万人。

3.中国与东盟经济金融发展的挑战

第一,政治安全因素复杂。

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安全困境是制约中国-东盟强化合作的重要障碍。当前,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博弈十分复杂。中国与东南亚个别国家关于南海若干岛屿的争端、东盟内部国家之间、东南亚小国与区域大国之间等也有复杂的利害冲突,从而对中国-东盟发展经贸金融关系形成了掣肘。

第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盟内部看,区域内成员国的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差距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此外,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吸收FDI投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出口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矛盾渐显。各成员国在区域内外的贸易与投资的竞争,也会制约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

第三,社会、民族、文化多样性较大。

东南亚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多样性在全球首屈一指,宗教、文化、种族等千差万别。本地区民族、宗教与文化的多元性和巨大差异性增大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相互理解、增进信任的难度。

4.进一步发展中国—东盟经贸金融关系

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和东盟应全力推动中国—东盟经贸金融关系换挡提速,取得新进展。

第一,深入挖掘产能合作潜力。

东盟是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的优先承接地。中国同东盟应继续以综合产业园区等为抓手和平台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找准机会集中建设一批装备制造、矿业冶金、通信科技等产业园。中国的铁路、通信、核电、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技术和装备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东盟市场上可以大有作为。

第二,积极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的作用。

目前,东盟很多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和经验缺乏的困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的成立,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包括东盟在内的亚洲地区的金融话语权,促进东盟乃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三,加速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应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强化金融合作为切入点,先行先试,率先在东盟区域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支持银行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本币互换规模,完善货币互换机制;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结算试点;支持与东盟国家人民币投融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