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全球主流货币俱乐部静候“人民币时刻”

全球主流货币俱乐部静候“人民币时刻”

中国证券网2016年09月30日09:2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与计价货币演变进而迈向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时间跨度会很长,最乐观的预计,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要从不足2%升至5%,至少也要等到2020年。一旦人民币开始承担全球货币体系关键角色,就意味着在本轮漫长的全球金融体系变迁中,作为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我国必须建成现代化金融体系与多层次的发达资本市场。

章玉贵

人民币“入篮”后,我国在迈向全球顶层分工领域过程中初步获得了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货币坐标。但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与计价货币演变进而迈向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时间跨度会很长,最乐观的预计,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要从不足2%升至5%,至少也要等到2020年。一旦人民币开始承担全球货币体系关键角色,就意味着在本轮漫长的全球金融体系变迁中,作为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我国必须建成现代化金融体系与多层次的发达资本市场。

在国人欢度“十一”长假之际,人民币将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篮子。我国由此在迈向全球顶层分工领域过程中初步获得了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货币坐标,这将是1944年以来全球货币格局变迁史上具有重要指标意义的事件。

正如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所言,人民币加入SDR,会巩固国际货币体系,强化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依笔者的理解,拉加德总裁上述讲话的逻辑是,全球既有国际货币体系将因人民币的加入而夯实基础,货币篮子结构将变得更完整。而中国作为加入货币篮子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将会在今后若干年逐步分享相关红利,进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强国。

过去大半年间,我国央行及IMF为人民币“入篮”做了多方面准备。比如,我国正与国际清算银行(BIS)合作,提高中国银行业统计数据的报告质量;上周中国央行宣布授权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在美提供人民币清算和结算服务,使在美推出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速度加快;世界银行8月30日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首期总额为5亿的SDR计价债券,认购倍数达2.47倍。意味深长的是,这款SDR债券起名“木兰”,似含有代人民币出征的深远含义。 

只是,大家要明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且占据10.92%的比重,并不表明人民币就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美元的绝对主导地位不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便是在趋势上已在走下坡路的英镑,也将是人民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追赶的对象。人民币“入篮”的指标意义在于,它向全球央行发出了可增持人民币作为其官方外汇储备的信号。

众所周知,自现代金融体系形成以来,只有英镑和美元先后真正完成了国际化并成为全球各自时期的主导货币。今天作为全球第二大货币的欧元及30年前一度雄心勃勃的日元,其实均未真正完成国际化。欧元尽管是拥有近20万亿美元大经济体的货币价值符号,但因存在致命的设计缺陷,或许根本无法像美元和英镑那样成为主导性货币;日元则早已失去可以追赶美元的时间窗口。日本虽然早在1996年就将GDP总量做到了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德、英、法三国的GDP总和。但转眼20年过去了,如今日本的经济规模仍在5万亿美元左右徘徊。笔者曾将其称之为“五万亿美元陷阱”。日本之所以迟迟未能走出该陷阱,除了在1985年草率签署了“广场协议”失去汇率主导权进而导致泡沫破灭,经济竞争力急剧下降之外,还由于基础研究领域并不扎实,在高科技领域鲜有原创,因而只能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所致。还有,日本还犯了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在经济处于高峰时未能保持清醒头脑,以为真可以超越美国,君临天下了。殊不知,美国不仅有最具打击力的国家竞争战略,更不乏拖垮乃至摧毁现实与潜在竞争对手的经济工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除了日本相对狭隘与有限的国内市场束缚了日元的行为空间之外,还在于美国始终在金融领域保持着对日本的战略锁定,而日本长期以来的岛国心态,也是其货币难以被国际普遍接受的重要原因。

如今,代表着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和金融开放与发展成就的人民币,加入国际储备资产俱乐部,并初步获得了部分计价功能,这至少在三个层面上向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发出了如下信号:其一,这标志着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在既有的国际货币秩序中获得了体系性的承认;其二,这表明中国正在某种程度上已开始承担起全球经济体系的担保人角色;其三,全球货币体系将由于人民币加入SDR而启动三边均势格局变迁之路。

人民币首先代表的是中国10万亿美元经济圈的货币价值符号,当然,对于致力于成为全球产业与资本强国的中国来说,其着眼的还有东亚、东南亚乃至中亚等地区高达20万亿美元超级经济圈内人民币的影响力。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体系的不断延伸,尤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实,人民币将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的贸易伙伴、投资货币乃至储备货币。而中国正在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工程,预计将在2017年年底建成,同时引入十几家直接参与者和境外参与者加入。这是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旨在为不断扩充国际行为空间的人民币提供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交易转换器,实现国内外有关支付系统的有效对接。而在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中,眼下只有中国有能力建设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

目前,人民币已成了我国的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全球第五大(或第六)支付货币。可以说,人民币已基本确立了作为重要贸易货币的地位。看各结算货币在贸易融资中所占比重,去年人民币已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在与中国贸易较多的亚洲地区,人民币已成为比肩美元的贸易货币。而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全球人民币支付数据,去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为2.31%,预计今年将占据3%的市场份额。加入SDR后,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势必逐步上升。

无疑,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与计价货币演变进而迈向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的时间跨度会很长,至少在今天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表,从美元和英镑演变的时间周期来看,或许需要20年左右。即便按照最乐观的预计,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要从目前的不足2%升至5%的比重,至少也要等到2020年。而依照大国金融的发展逻辑,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前提条件。一旦人民币开始承担全球货币体系的关键角色,那就意味着在本轮较为漫长的全球金融体系变迁中作为变革动力的重要推动者,我国必须在这个进程中建成现代化金融体系与多层次且发达的资本市场。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韩延妍]